睡眠健康引關注 專家建議:情誌療法等可助眠
“中國超3億(yi) 人存在睡眠障礙”“年輕人成失眠主力軍(jun) 之一”……近年來,睡眠健康一直受到公眾(zhong) 高度關(guan) 注。
世界睡眠日當天,浙江中醫藥大學(下稱“浙中醫大”)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博士生導師張光霽教授呼籲民眾(zhong) 要重視“失眠”問題,“睡不好,會(hui) 帶來很多問題。”
同時,他表示,“人類這麽(me) 多年進化以來,很多東(dong) 西都舍棄了,但唯獨這個(ge) 要占據我們(men) 1/3時間的睡眠卻一直延續著,足見其重要性。”
據悉,《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指出,2022年中國民眾(zhong) 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wei) 7.40小時,近半數民眾(zhong) (47.55%)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16.79%的民眾(zhong) 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7小時,民眾(zhong) 睡眠時長依然有待增加。
那麽(me) ,該如何提高民眾(zhong) 睡眠質量、增加睡眠時長呢?
作為(wei) 一名長期從(cong) 事失眠病症的研究和診治工作的睡眠專(zhuan) 家,張光霽從(cong) 中醫角度剖析了失眠的成因,“睡眠障礙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各種因素導致睡眠機製被擾亂(luan) ,甚至被破壞。通常來說,錯過了‘陽入於(yu) 陰’這一睡眠開始的時機,睡眠質量就會(hui) 受到影響。”
據其介紹,中醫將人的情緒活動總結為(wei) “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每一種情誌都與(yu) 某一髒腑有特定的對應關(guan) 係。情誌的異常可能會(hui) 對相應的髒腑造成損害,髒腑功能出現異常一方麵可能出現失眠等病症,另一方麵也可能再次加重所對應的負麵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張光霽還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是一句中醫中十分重要的論述,睡眠質量好壞,胃和很重要,既不能吃得過多,也不能吃得過少。如果吃得早吃得很少,到了睡覺時難免饑腸轆轆,這也屬於(yu) “胃不和”,難免就會(hui) “臥不安”了。
綜上,張光霽認為(wei) ,失眠的病因以情誌、飲食或氣血虧(kui) 虛等內(nei) 傷(shang) 病因居多。
因此,他建議,調暢情誌是嗬護睡眠健康的重要方法,可以適當地使用中藥調理,臨(lin) 床上有時候也會(hui) 應用針灸、艾灸等方法。同時要盡量保持心情良好。“尤其是睡前避免情緒激動十分重要,可以嚐試放空心情、大腦,去想一些對生活不會(hui) 構成任何影響的美好事物,這樣可以緩解精神焦慮,可以更快入睡。”
此外,他建議,也可通過藥物療法、針灸推拿療法、運動療法、音樂(le) 療法、芳香療法、情誌療法、飲食療法等7種方法改善睡眠質量。(王題題 金鑫俊 周怡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