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心理危機要立足預防
作者:李婧娟(中國教育學會(hui) 家庭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常務理事、特級教師)
青少年時期是探索自我、發展自我的重要時期,也是容易罹患心理疾病的高危期。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問題造成的悲劇令人痛心,前段時間發生的胡鑫宇事件也引發社會(hui) 極大關(guan) 注。發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錯綜複雜,有社會(hui) 的環境性因素,也有家庭的根源性因素。如何最大限度避免青少年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如何及時捕捉到孩子的心理危機信號以及時幹預積極應對?我認為(wei) 應立足預防,把工作做在前麵,學校和父母可以在以下方麵多下一些功夫。
全員參與(yu) ,賦能教師。學校是孩子們(men) 學習(xi) 的主要場所,雖然不可能單獨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學生心理危機問題,但可以做一點兒(er) 托底的事,盡可能不讓潛在的危機往壞的方向發展。教師如能及時發現危機信號和苗頭,對於(yu) 防範悲劇的發生也能起到很大作用。比如發現學生中有被排擠或被孤立的情況,或者有學生出現明顯的情緒低落現象等,教師應引起重視和給予更多的關(guan) 注。
學校可以采取的一個(ge) 有效策略是全員參與(yu) 、賦能教師。麵對眾(zhong) 多千差萬(wan) 別的學生,僅(jin) 僅(jin) 依靠心理老師來發現問題是不夠的,隻有廣大一線教師特別是與(yu) 學生聯係密切的班主任、任課教師都能具有敏銳發現危機信號的意識和能力,有與(yu) 學生建立溫暖連接的能力,也有應對危機的基本能力,學校才能為(wei) 孩子構築起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防護網。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危機識別、預防及處理的通識培訓,還要強化對危機事件進行處置的實操訓練。同時,學校需要與(yu) 學生家庭密切聯係及時溝通,並對父母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
讀懂孩子,換位思考。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第一責任人,平時除了關(guan) 注孩子學業(ye) 外,也要關(guan) 注孩子的情緒狀況,讀懂孩子的心理需要。與(yu) 孩子溝通時,應以觀察、聆聽、詢問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內(nei) 心,聽到孩子表達背後的動機和需要,同時通過觀察他的表情、動作、行為(wei) ,捕捉孩子真實的情緒,及早發現心理危機的信號。
父母要能真正讀懂孩子,不妨從(cong) 以下幾方麵努力。一是換位思考,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要表達的情緒、感受和需要。二是放下身段,不要端著“大家長”的架子,讓孩子感覺你高高在上。隻有平等溝通才能聽到孩子的“真聲音”,體(ti) 悟他的真感受。三是定位好角色。不要超越家長角色,更不要把自己的角色無限放大,去充當老師、監督員等角色。
好好說話,降低預期。語言是一把雙刃劍,一句好話可以讓人一掃心頭的陰霾,一句不合宜的話也會(hui) 把人打入穀底甚至推向絕望。尤其和青春期的孩子說話要注意表達的語氣,不帶強烈的情緒或說非理性的話。最好使用合作、商量、詢問的態度,多說共情理解的話,說安慰鼓勵的話,說積極正向的話。父母要鼓勵孩子充分表達,並對孩子的表達積極回應;當孩子有負麵情緒時,要以一顆包容的心耐心傾(qing) 聽,給他宣泄不良情緒的空間;不急於(yu) 評判,不要以大人的經驗對孩子做主觀上的理解;要降低自己的預期,不要把父母自身的願望強加給孩子。
麵對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父母可以沒有解決(jue) 問題的專(zhuan) 業(ye) 能力,但要有求助和借助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及時實施風險管控。比如借助專(zhuan) 家資源、借助教師資源、借助一切有利於(yu) 化解衝(chong) 突和矛盾的資源。當孩子出現嚴(yan) 重的心理問題和過激反應時,一要避免對立衝(chong) 突,二要及時尋求幫助。在生命麵前一切都是小事,父母要用極大的包容接納孩子,用愛一點點融化孩子的心。
生命隻有一次,心理危機的處置一定要立足預防。教師和父母都是孩子成長和生命安全最重要的守護者。隻有學校和家庭都具備預防危機的意識和能力,各司其職又協作互助,並借助全社會(hui) 的有效資源,才能為(wei)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護航,才能減少因心理問題導致的悲劇,才能逐步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