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產水果占主角
陽光玫瑰、秋月梨、軟籽石榴等一度依賴進口的高價(jia) 水果,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chan) 化。今年6月,三亞(ya) 榴蓮經過多年培育也即將上市。國產(chan) 水果不僅(jin) 品質優(you) 良、品種豐(feng) 富,價(jia) 格也十分親(qin) 民,在各地商超、農(nong) 貿市場、夜市的攤位上隨處可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目前,我國水果總產(chan) 量近3億(yi) 噸,人均占有量在200公斤以上。“洋水果”有了國產(chan) 平替,曾經的“舶來品”是如何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未來如何繼續實現“國產(chan) 水果自信”?
讓國產(chan) 水果唱主角,首先要從(cong) 思想上摒棄傳(chuan) 統“撮堆賣”的理念。“寧吃好桃一個(ge) ,不吃爛桃一筐”,現在的市場中,高品質的水果不僅(jin) 要好吃,還要安全、好看、有風味,已遠遠不是從(cong) 前薄利多銷的思維。看別人種什麽(me) 自己就盲目種什麽(me) ,隻會(hui) 導致與(yu) 市場脫節,造成產(chan) 能過剩。國產(chan) 水果要在品質口感上下功夫,從(cong) 田間地頭到擺上人們(men) 的餐桌,水果生產(chan) 的每一個(ge) 環節都應精細化管理、嚴(yan) 格把關(guan) ,做到全流程品控。
提高國產(chan) 水果品質,技術手段必須跟上。互聯網上,不少果農(nong) 紛紛曬出自己花式種果的好法子:用塑料薄膜覆蓋樹冠防止柑橘受凍、將西瓜掛起來種在半空中提高抗病率、在夜晚模擬太陽光促進火龍果生長發育……高手在民間,專(zhuan) 家在身邊,品種引進後如何實現本土化栽培,如何加強果樹育種研發應用?國產(chan) 水果在種植技術上大有可為(wei) 。此外,水果作為(wei) 一種不耐保存、有時節性的產(chan) 品,運輸過程中也需要科技護航。加快補齊“最後一公裏”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水果運輸後的損失,確保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都是好果。
實現國產(chan) 水果“升級”,品牌塑造必不可少。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600萬(wan) 家水果相關(guan) 企業(ye)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打造品牌是破局之道。去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了《農(nong) 業(ye) 品牌打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點培育300個(ge) 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帶動1000個(ge) 核心企業(ye) 品牌,3000個(ge) 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並強調要加強品牌文化賦能。國產(chan) 水果應搶抓機遇,盤活地域品牌,找準核心賣點,突出差異化優(you) 勢,為(wei) 水果貼上獨特的品牌標簽。
隨著消費市場需求不斷變化,水果產(chan) 業(ye) 精品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們(men) 期待原本屬於(yu) 進口水果區的產(chan) 品能越來越多地不斷出現在國產(chan) 水果區,期待更多國產(chan) 水果品牌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劉溫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