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學校美育亟待補齊短板

發布時間:2023-05-09 10:1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英(中央民族大學音樂(le) 學院副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美是純潔道德、豐(feng) 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作為(wei) “五育並舉(ju) ”育人體(ti) 係的重要一環,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feng) 富想象力和培養(yang) 創新意識的教育,承擔著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使命,在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0年10月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各地各類學校積極建設美育課程、開展美育活動,可謂百花齊放,在機製建設、師資培養(yang) 、課程建設、實踐活動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要實現《意見》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ti) 係”,學校美育實踐中仍然存在政策支持不夠、師資力量不足等短板和瓶頸,亟待補齊與(yu) 突破。

   強化政策支持

  從(cong) 各地各類學校實踐來看,美育提升審美素養(yang) 、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活力的綜合性功能還有待提升,學校、家長等主體(ti) 對美育的認識存在片麵化等傾(qing) 向,或將美育局限在音樂(le) 、美術等藝術學科,忽視其他學科的美育作用;或重技能、輕素養(yang) ,將美育窄化為(wei) 競賽、考級,以名次、等級衡量美育成效。

  對此,建議教育部依據《意見》等頂層設計,出台實施細則或指導政策,厘清“美育與(yu) 素質教育”“美育與(yu) 藝術教育”的關(guan) 係,進一步明確美育的任務、標準、評價(jia) 機製、資源保障等,凝聚對美育的共識,明晰美育與(yu) 德育、智育、體(ti) 育、勞動教育的融合原則和路徑,並牽頭建立美育協同工作機製,與(yu) 文旅、人社等部門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學校美育工作。地方政府應積極落實《意見》等政策要求,加大資金、場地、設備等支持,夯實學校美育的物質基礎。

  建強師資隊伍

  教師是美育的核心力量,直接關(guan) 係校本課程的開設和區域美育資源的開發,但整體(ti) 來看,藝術學科教師在教師總數和專(zhuan) 任教師中的占比較低,學校尤其是鄉(xiang) 村學校的美育師資數量缺口較大,很多鄉(xiang) 村學校沒有專(zhuan) 職的音樂(le) 、美術教師,而且學校音樂(le) 、美術等美育學科教師與(yu) 藝術培訓機構教師的待遇差距明顯。

  對此,要多措並舉(ju) ,不斷壯大、優(you) 化美育師資隊伍,提升學校美育教師的獲得感、榮譽感。其一,落實《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按照編製管理要求和教育教學實際,定期招錄、補充美育教師,做到應配盡配,可以聘請民間藝人等作為(wei) 美育教師的力量補充。對存在美育教師大量缺編問題的農(nong) 村中小學,各地還應采取美育教師交流輪崗等方式予以支持。其二,進一步明確師範院校藝術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目標,增加招生人數,尤其要注重培養(yang) 小學階段的美育“全科教師”。其三,加強美育教師培訓、培養(yang) ,通過舉(ju) 行研討會(hui) 、工作坊等方式,不斷提高美育教師的專(zhuan) 業(ye) 技能,幫助他們(men) 提升美育理念、更新知識儲(chu) 備。其四,采用多元化評價(jia) 機製,除了考試考核,還可通過教學觀摩、學生評價(jia) 、同行評價(jia) 等方式,對美育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幫助其發現自身的優(you) 勢和不足,提高美育水平和教學能力。其五,提升美育教師尤其是鄉(xiang) 村學校美育教師的待遇,在職稱評定等方麵向美育教師適度傾(qing) 斜,建立優(you) 秀美育教師獎勵機製。

  創新美育課程

  課程是美育的抓手和依托。現實中,一些學生對美育的興(xing) 趣不大、參與(yu) 度不高,與(yu) 美育課程創新性、實踐性、趣味性不強關(guan) 係密切。

  對此,要建立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美育課程體(ti) 係,開展多樣化美育教學實驗,將美育融入學生日常學習(xi) 和生活中。在校本課程開發上,將音樂(le) 、舞蹈、書(shu) 法、繪畫、戲劇、電影等融會(hui) 貫通,打造美育通識課和專(zhuan) 業(ye) 課,同時注重將美育理念有機融入語文、數學、曆史等課程,通過跨學科整合,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麵。在美育課程建設上,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作用,把美育教材、優(you) 秀教案、地方特色資源等上傳(chuan) 到網絡平台,實現資源共享,縮小區域、城鄉(xiang) 和校際的差距,特別是要發揮“專(zhuan) 遞課堂”的作用,為(wei) 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學生提供優(you) 質美育課程資源。在課程教學上,可以充分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有效運用小組合作、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更生動、更豐(feng) 富的體(ti) 驗。

   配好硬件資源

  目前,學校美育在硬件保障的量與(yu) 質上差距不小,很多學校場地設施不到位、器材配置不足,客觀上加大了校本課程開發的難度。

  針對這一問題,各級政府要擔當有為(wei) ,籌措資金,提升學校美育教室配備率,改善美育教學器材設備條件。資金和設備的來源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決(jue) ,如政府部門撥款、學校內(nei) 部資金、捐贈資金、合作資金、項目資金等。比如鼓勵社會(hui) 機構、組織、個(ge) 人捐贈,設立美育設施建設基金;學校采取拍賣美育教學樓冠名權、銷售師生藝術品等方式向社會(hui) 籌措資金;企業(ye) 與(yu) 學校合作,定向捐贈美育設備,換取在校內(nei) 的宣傳(chuan) 廣告位;建立美育資源調劑機製,將東(dong) 部經濟發達省市閑置的部分美育資源,調劑到中西部學校。各類學校也要因校製宜,提高美育器材的使用效率,實現“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比如鄉(xiang) 村學校可充分利用鄉(xiang) 土優(you) 勢,把山川草木、春種秋收和民俗技藝、民族文化等變為(wei) 美育資源。

   聯動社會(hui) 力量

  美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整合課內(nei) 課外、融合線上線下、聯動校內(nei) 校外,展、演、賽、研學共同發力,構建“大美育”格局,學校與(yu) 培訓機構、文化團體(ti) 等聯動開展美育活動,對於(yu) 高質量開展美育至關(guan) 重要。

  對此,一方麵要加大政府購買(mai) 公共服務的力度,吸引文化團體(ti) 和有資質的藝術教育培訓機構等與(yu) 學校聯合辦學,豐(feng) 富美育資源,提供美育教學服務。另一方麵,形成學校與(yu) 社會(hui) 美育資源的合作共建機製,盤活各類美育公共資源,教育部門與(yu) 文旅部門協同,對師生走進藝術館、將公共美育機構引入學校等作出製度安排,引入非遺、動畫設計等實踐性美育教學項目,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xi) 機會(hui) 和實踐經驗。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走出校園,進館、看展、聽音樂(le) 會(hui) ,參加文體(ti) 活動,參觀文化企業(ye) ,獲得更多元的審美體(ti) 驗;參加義(yi) 賣、義(yi) 演等藝術誌願服務活動,在服務他人過程中,感受美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高質量美育的機會(hui) ,對於(yu) 學生全麵發展、社會(hui) 向美向善、國家教育興(xing) 盛至關(guan) 重要。為(wei) 此,全社會(hui) 要形成合力,整合資源,補齊短板,切實深化學校美育改革創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