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後廠托舉隱形冠軍
前店後廠托舉(ju) 隱形冠軍(jun)
——北京高端製造業(ye) 基地推動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
從(cong) 北京市區沿京港澳高速奔西南,在竇店出口下高速,不遠處就是北京高端製造業(ye) 基地。近年來,這個(ge) 聲名不顯的製造業(ye) 基地已悄悄引入15家頭部企業(ye) 、12家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累計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千億(yi) 元,累計實繳稅金近80億(yi) 元。
偏居京城西南一隅的房山區,怎樣攏住如此多優(you) 質企業(ye) ?這離不開以中關(guan) 村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研究院為(wei) 研發辦公載體(ti) ,以研究院周邊的國有標準化廠房為(wei) 產(chan) 業(ye) 化空間打造的“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這一模式不僅(jin) 能為(wei) 暫無財力“買(mai) 地”建廠的智能製造企業(ye) 提供研發空間,還能就近提供廠房,讓科研成果就地產(chan) 業(ye) 化。
高端製造集聚成勢
不久前,墨西哥首個(ge) 政府級太陽能項目佩尼亞(ya) 斯科港光伏電站配套儲(chu) 能工程全容量並網投運,其儲(chu) 能設備全部來自中國。作為(wei) 該工程設備供應商的新源智儲(chu) 能源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不足兩(liang) 年。這不僅(jin) 是企業(ye) 的高光時刻,也是北京高端製造業(ye) 基地的又一次閃光。
2022年11月中旬,新源智儲(chu) 能源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3萬(wan) 平方米的智能工廠在房山區投產(chan) 運行,規劃年產(chan) 能4GWh(吉瓦時)以上。而今,高大寬敞的廠房邊還規劃出1萬(wan) 平方米的堆場,擺放著一排排形似小型集裝箱的儲(chu) 能產(chan) 品。廠長王念貴告訴記者,5月份公司總部也會(hui) 整體(ti) 入駐研究院二期。
截至2023年3月底,作為(wei)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控股的新型儲(chu) 能技術創新、集成應用專(zhuan) 業(ye) 化平台的新源智儲(chu) 建設項目總裝機容量近2.5GWh(吉瓦時),在山東(dong) 海陽、青海格爾木、江蘇常熟、新疆阿圖什等地陸續有項目落地。其工廠聚焦數字化與(yu) 製造技術融合發展,自動化程度高達95%。
王念貴說,隨著企業(ye) 迅速壯大,新源智儲(chu) 積極打造儲(chu) 能大集控智慧運營平台,預計今年年底,儲(chu) 能檢測實驗室可實現電芯、模塊到簇的自主檢測,“房山區給了多方麵支持,特別是人才引進政策。我如今就住在附近的人才公寓,步行上班隻需要10分鍾”。
在這裏大展身手的遠不止新源智儲(chu) 一家。作為(wei) 中關(guan) 村房山園的一部分,北京高端製造業(ye) 基地是房山高精尖產(chan) 業(ye) 的重要載體(ti) 和策源地,聚焦發展高端製造、5G自動駕駛示範應用、智慧醫工、智能應急裝備、新能源等重點產(chan) 業(ye) ,逐步形成中關(guan) 村示範區唯一授權以“高端製造”為(wei) 主題的特色園區。
截至目前,基地已入駐包括長安汽車、京西重工、京東(dong) 方等企業(ye) 52家,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千億(yi) 元。形成以馭勢科技自動駕駛汽車、衛藍科技固態鋰電池等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以達闥雲(yun) 端智能機器人、航景創新無人機等為(wei) 代表的智能應急裝備產(chan) 業(ye) ;以北航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京東(dong) 方生命科技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代表的醫療健康產(chan) 業(ye) 。預計2023年可實現產(chan) 值近百億(yi) 元。
創新模式凸顯優(you) 勢
前有研發空間,後有測試廠房,通勤時間15分鍾……作為(wei) 一家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智能特種機器人產(chan) 品研發的科技型公司,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自從(cong) 2020年搬到北京高端製造業(ye) 基地,公司員工的幸福指數更高了。在這裏,他們(men) 有1600平方米辦公區和4000平方米的廠房,前後僅(jin) 一路之隔。這份便利,提升了研發與(yu) 生產(chan) 的溝通效率,節省了時間和空間成本,讓產(chan) 品快速產(chan) 業(ye) 化。
“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與(yu) 現場息息相關(guan) ,研發涉及中試、小批量、量產(chan) ,對空間有要求。在房山,可以把研發和生產(chan) 打通。”史河科技營銷總監許鑫告訴記者,公司最近發布的外牆清洗產(chan) 品,基本上就是在“前店”研發,在“後廠”搭建測試牆,完成了組裝、測試。
“房山區的各種優(you) 惠政策,對我們(men) 初創型企業(ye) 幫助很大。這裏的空間足以支撐我們(men) 現階段發展。”許鑫說,目前公司不少員工已在房山區安家。“對創業(ye) 公司來說,每個(ge) 要素都是增強回路。注入一項要素,對其他要素的吸引力就會(hui) 增強。”目前,企業(ye) 已有280多項知識產(chan) 權,預計今年訂單規模過億(yi) 元。
堪稱優(you) 越的環境,得益於(yu) 2017年印發的《北京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用地政策的意見》。該政策明確,房山區在北京高端製造業(ye) 基地先後建設研究院一期、二期共計約23萬(wan) 平方米研發辦公及生活配套空間和13.43萬(wan) 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作為(wei) 優(you) 質空間載體(ti) ,用於(yu) 承接“高精尖”項目落地。
以往,在京企業(ye) 產(chan) 業(ye) 化往往是在京外,技術人員疲於(yu) 奔命。而今,與(yu) 研究院一路之隔的國有標準化廠房讓企業(ye) 就近找到了產(chan) 業(ye) 化空間,幾萬(wan) 平方米的標廠切分成企業(ye) 需要的生產(chan) 製造空間,實現總裝工藝和智能製造,與(yu) 京外的產(chan) 業(ye) 配套資源協同發展。技術人員前後穿梭即可解決(jue) 生產(chan) 技術對接問題。
“針對企業(ye) 麵臨(lin) 的通勤距離、辦公空間、生活配套等方麵的顧慮和需求,我們(men) 將研究院打造為(wei) ‘科學家的社區’。”中關(guan) 村房山園管委會(hui) 副主任葉強告訴記者,研究院6.5米高的辦公空間靈活搭配;4萬(wan) 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解決(jue) 員工住宿;餐飲、遊泳健身、咖啡廳、洗衣房、數字圖書(shu) 館、健康醫療中心齊全;有14條直達市區的免費班車;中關(guan) 村發展集團提供企業(ye) 全生命周期專(zhuan) 業(ye) 服務。
葉強表示,“前店後廠”模式讓企業(ye) 輕裝上陣、輕資產(chan) 運行。“前店”提供優(you) 質生活服務配套,團隊穩定了,企業(ye) 就不會(hui) 輕易流向京外;“後廠”提供優(you) 越的中試及產(chan) 業(ye) 化條件,有助於(yu) “高精尖”產(chan) 業(ye) 鏈的培育及產(chan) 業(ye) 生態的形成。
同時,房山統籌區級層麵支持政策,“一企一策”為(wei) 企業(ye) 紮根提供有“營養(yang) ”的政策保障;對應企業(ye) 入駐和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e) 采取定向支持,通過市區聯動給予該領域企業(ye) 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
城市更新良性循環
“前店後廠”模式具有很強的可複製性和可推廣性。近年來,房山區通過深化“前店後廠”創新發展模式,打造滿足高科技企業(ye) 研發辦公、成果轉化及產(chan) 業(ye) 化全鏈條需求的產(chan) 業(ye) 組織和服務體(ti) 係,加速“高精尖”項目落地發展,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中關(guan) 村房山園引入以新源智儲(chu) 、展視網科技、阿邁特醫療等為(wei) 代表的50餘(yu) 家優(you) 質企業(ye) 落地;今年1月份至2月份,已對接達芬騎、深藍航天、新源清材、新心醫療、知形科技等110餘(yu) 家項目單位,近30個(ge) 項目即將落地,實現“簽約落地一批、接洽推進一批、甄別儲(chu) 備一批”。
企業(ye) 不斷集聚,對園區的空間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房山區的做法是:結合城市更新行動,盤活利用低效工業(ye) 用地,激發存量發展潛力,著眼區域定位和發展趨勢,深度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合理分類改造,通過政府收儲(chu) 、遷建,以及自行改造相結合,探索多元化土地利用路徑。
近年來,中關(guan) 村房山園緊盯產(chan) 業(ye) 鏈龍頭企業(ye) 引優(you) 育強,全力加快城市更新項目建設,產(chan) 業(ye) 集聚態勢進一步凸顯。充分發揮中關(guan) 村前沿技術公司產(chan) 業(ye) 組織優(you) 勢,通過廣開項目渠道、全周期管家式服務等舉(ju) 措,加快儲(chu) 備、遴選、導入優(you) 質項目資源。為(wei) 統籌優(you) 化園區存量空間,通過“買(mai) 、租、轉、提”4個(ge) 步驟,將園區閑置空間分類處理,為(wei) 入園企業(ye) 提供發展空間。截至目前,已完成11宗地塊408畝(mu) 土地與(yu) 25.7萬(wan) 平方米廠房的閑置空間城市更新工作,正加快盤活18個(ge) 儲(chu) 備地塊約439畝(mu) 土地與(yu) 15.2萬(wan) 平方米廠房。
“騰籠換鳥”後,入駐企業(ye) 排起了長隊:北京特種機械研究所“房山園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化(一期)項目”預計9月底完成土地轉讓;北京航天華世工業(ye) 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航空、航天器及設備產(chan) 業(ye) 化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投產(chan) ;“永康藥業(ye) 三期新建工程項目”一期用地,計劃6月底前土地掛牌出讓……(楊學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