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增強我國玉米全球供應鏈
糧食外交已經成為(wei) 我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玉米進口多元化格局,要從(cong) 拓展玉米進口來源和優(you) 化進口品種兩(liang) 方麵著眼,避免進口來源渠道和進口品種過於(yu) 單一帶來的進口安全風險。
5月4日,一條滿載5.43萬(wan) 噸南非玉米的貨輪停泊東(dong) 莞麻湧港區的消息引起廣泛關(guan) 注。這是繼1月份巴西玉米首次登陸中國後,南非玉米首次登陸中國。一個(ge) 個(ge) “首次”凸顯我國玉米進口來源地更加多元化,玉米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增強,國內(nei) 玉米穩定供應得到有效保障。
作為(wei) 世界第一糧食生產(chan) 大國和消費大國,我國雖然糧食連年增產(chan) ,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庫存充足,為(wei) 應對糧食安全風險提供了良好的糧源保障,但飼料糧仍然是保障糧食安全的短板。這是因為(wei) 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升,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拉動飼料糧需求增加,國內(nei) 飼料糧長期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大量進口確保飼料糧供應安全。
玉米作為(wei) 糧飼兼顧的糧食品種,飼用消費占六成以上。今年一季度經濟回暖明顯,再加上一季度是消費旺季,肉蛋奶的需求旺盛,玉米消費量明顯增加。中國飼料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工業(ye) 飼料產(chan) 量2511萬(wan) 噸,環比增長10.4%,同比增長5.5%,飼料企業(ye) 生產(chan) 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占比為(wei) 38.1%,同比增長1.3個(ge) 百分點,玉米飼料需求穩中有升。今年,我國在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行動確保玉米增產(chan) 的同時,不斷拓展玉米進口渠道,掌握玉米進口主動權,確保進口穩定性。
追溯玉米進口的曆史,我國從(cong) 玉米淨出口國轉變為(wei) 淨進口國,隻有短短十幾年時間。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我國玉米一直保持淨出口態勢,玉米出口量曾經逼近1700萬(wan) 噸。2010年我國首次轉為(wei) 玉米淨進口國,進口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2020年玉米進口量達到1129萬(wan) 噸,首次突破720萬(wan) 噸進口配額的限製。2021年玉米進口量達到2835萬(wan) 噸,再創曆史新高。2022年玉米進口量下降至2062萬(wan) 噸,但仍處於(yu) 2000萬(wan) 噸以上的高位。
美國和烏(wu) 克蘭(lan) 是我國玉米進口主要來源地。如果來源地高度集中,可能存在風險隱患。2010年至2013年期間,我國從(cong) 美國進口的玉米占比超90%以上,2015年烏(wu) 克蘭(lan) 取代美國成為(wei) 我國玉米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每年我國從(cong) 烏(wu) 克蘭(lan) 進口的玉米占比均超80%。近兩(liang) 年,受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糧食貿易保護主義(yi) 以及某些國家糧食武器化等各種因素疊加,我國玉米進口安全受到影響。構建糧食進口多元化格局,成為(wei) 我國增強玉米供應鏈穩定性的必然選擇。
構建玉米進口多元化格局,要從(cong) 拓展玉米進口來源和優(you) 化進口品種兩(liang) 方麵著眼,避免進口來源渠道和進口品種過於(yu) 單一帶來的安全風險。一方麵,要拓展進口來源地,除了美國、烏(wu) 克蘭(lan) 外,去年以來我國開辟緬甸、巴西、南非玉米輸華通道。海關(guan)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玉米752萬(wan) 噸,其中,從(cong) 美國進口285萬(wan) 噸,占到總量的37.8%;從(cong) 巴西進口216萬(wan) 噸,占比28.8%;從(cong) 烏(wu) 克蘭(lan) 進口208.6萬(wan) 噸,占比27.7%。值得關(guan) 注的是,僅(jin) 僅(jin) 幾個(ge) 月時間,巴西已經超越烏(wu) 克蘭(lan) 成為(wei) 我國玉米進口第二大來源地。另一方麵,應調整優(you) 化糧食進口結構,增加大麥、高粱、小麥、碎米等玉米替代品進口,有效補充國內(nei) 玉米缺口。
還要加強與(yu) 世界產(chan) 糧大國的貿易合作,為(wei) 確保糧食進口的穩定性注入持久動力。今年4月份,我國在糧食外交方麵取得豐(feng) 碩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全麵戰略協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聯合聲明》中提到,雙方將積極創造便利,提升互輸農(nong) 產(chan) 品和糧食的多樣性和供應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guan) 於(yu) 深化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的聯合聲明》中也提到,雙方要堅定推動兩(liang) 國糧食貿易的安全順暢發展,並承諾推進巴西高粱、大米輸華議定書(shu) 磋商。此外,中澳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大麥雙反措施爭(zheng) 端達成共識,有助於(yu) 澳大利亞(ya) 大麥重返中國市場。
糧食外交已經成為(wei) 我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積極的糧食外交,不斷擴大“朋友圈”,這有利於(yu) 進一步增強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管理能力,掌握國際農(nong) 業(ye) 合作和糧食安全的主動性。(劉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