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吃鹽植物” 讓鹽堿地變良田

發布時間:2023-05-18 09:4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講述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田長彥

  鹽漬化對新疆農(nong) 業(ye) 影響巨大。為(wei) 攻克鹽堿地治理難關(guan) ,我於(yu) 1985年考取了土壤改良專(zhuan) 業(ye) 研究生,畢業(ye) 後參加了渭幹河灌區的鹽堿地治理。

  根據所學知識,我們(men) 讓“鹽隨水去”,通過挖掘排水渠的傳(chuan) 統方法讓大水把鹽淋洗走。經過多方努力,渭幹河灌區新河縣棉花畝(mu) 產(chan) 量由過去的75公斤提高到150公斤,實現了高產(chan) 。

  隨著耕地麵積擴大和人口增加,新疆采用了大麵積滴灌種植。滴灌可以節水增效,但無法把鹽排出土體(ti) ,這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鹽堿地治理思路必須轉型。

  在長期的野外調查和生產(chan) 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有些鹽漬化土地上雖無法生長常見的甜土植物或農(nong) 作物,卻生長了許多其他種類植物。經過樣方調查、植物采樣、土壤取樣等,我們(men) 發現新疆有320種鹽生植物,占全國的60%以上。它們(men) 有的可以綠化,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做飼料牧草,有的可以做纖維植物……為(wei) 研究它們(men) 的生長規律,我們(men) 建了兩(liang) 個(ge) 鹽生植物園,引進了150多種植物進行比較和研究,掌握了它們(men) 的耐鹽性與(yu) 生長規律。

  研究發現,“吃鹽植物”有著很高的利用價(jia) 值,它們(men) 把鹽從(cong) 土裏“吃掉”後,將它移走,就能改良鹽堿土地。我們(men) 從(cong) “吃鹽植物”中篩選出一些具有飼料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的進行試種,結果發現,它們(men) 每畝(mu) 能生產(chan) 1.8噸幹物質、帶走400多公斤鹽。種植後第一年,土壤鹽分就降低了40%,第二年降低了60%以上,第三年降低了85%到90%,使鹽堿地成為(wei) 能正常種植的土地。

  目前,新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鹽土綠化。利用“吃鹽植物”來綠化,可以將成本縮減到原來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現在,很多高速公路休息區與(yu) 公路兩(liang) 邊鹽堿地的綠化,都在用這個(ge) 技術。越來越多的鹽堿地,正在被開發出無限潛能。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耿建擴、陳元秋、趙秋麗(li) 、馮(feng) 帆、李慧、王建宏、張文攀、任爽、王斯敏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李層 光明日報通訊員 哈聰傑)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7日 07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