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天文學家對銀河係旋臂有了新認識

發布時間:2023-05-18 09:4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5月16日電 記者齊芳從(cong) 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與(yu)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的天文學家合作提出對銀河係旋臂形態的新認識:銀河係更像是一個(ge) 普通多旋臂星係,由內(nei) 部對稱兩(liang) 旋臂和外部多條不規則旋臂組成,而不是之前被廣泛接受的四條旋臂均從(cong) 內(nei) 到外的特殊形態。

  這一研究結果改變了人們(men) 對銀河係旋臂結構的傳(chuan) 統認知,相關(guan) 論文在線發表於(yu) 近期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天體(ti) 物理學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徐燁是這一研究的主要領導者。他解釋,天文學家們(men) 發現,宇宙中旋渦星係的形態主要分為(wei) 宏象、多旋臂和絮狀三種旋渦結構,而銀河係是多旋臂的旋渦星係。此前天文學家們(men) 認為(wei) ,銀河係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多旋臂旋渦星係——大多數多旋臂旋渦星係是內(nei) 部兩(liang) 旋臂和外部多旋臂的形態,約占83%;銀河係的四條旋臂均是從(cong) 內(nei) 到外的,這種形態是非常罕見的,僅(jin) 占約2%。

  “由於(yu) 人類身處銀河係中,我們(men) 沒有辦法鳥瞰銀河係的形態,那這種認知會(hui) 不會(hui) 是錯的?”徐燁帶領研究團隊綜合利用目前所能獲得的全部高精度天體(ti) 測量數據,利用天體(ti) 脈澤、年輕恒星和疏散星團等作為(wei) 定位旋臂的“燈塔”,對銀河係旋臂結構進行了重新描繪。

  研究結果表明,銀河係內(nei) 部由英仙臂和矩尺臂兩(liang) 條旋臂對稱向外延伸,在外部分叉並形成包括半人馬臂、人馬臂、船底臂和本地臂等多條長而不規則的旋臂段。徐燁說:“所以說,銀河係可能不像我們(men) 以前認為(wei) 的那樣特殊,隻是一個(ge) 平凡的星係。”

  有評論認為(wei) ,“這些發現可能會(hui) 對我們(men) 了解銀河係產(chan) 生重大影響”,“開啟了銀河係結構研究的新高度”。

  徐燁說,研究團隊對銀河係形態的研究已經持續多年,未來也將在這個(ge) 方向上繼續努力,“正在為(wei) 將來更高精度的測量積極準備,希望最終揭開銀河係旋臂結構的廬山真麵目”。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