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最後一公裏”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孫宏豔(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成年人對網絡安全、網絡權益保護是否滿意?他們(men) 的看法與(yu) 感受是檢驗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成績單的重要依據。2022年在全國各級網信、公安、工信、市場監管等政府部門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由全國135家網絡社會(hui) 組織共同發起的全國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對全國各省300多萬(wan) 名網民調查發現,公眾(zhong) 對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整體(ti) 滿意度(0-5分)為(wei) 3.24分。其中,未成年人滿意度3.59分,如按百分製計算,意味著未成年人給網絡權益保護打71.8分;成年人滿意度3.16分,按百分製換算為(wei) 63.2分。
如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已經實施兩(liang) 年,這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成績單說明,雖然未成年人對網絡權益保護總體(ti) 比較滿意,但是數字一代的網絡生活仍存在風險,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要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提升未成年人對網絡安全的滿意度,還需要在未來幾年攻堅克難,大力創新,這樣才能疏通淤堵,打通網絡保護“最後一公裏”,使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效果“更上一層樓”。
把創新放在首位
滿意度調查顯示,未成年人上網呈現低齡化、網齡長、上網時間長、網絡深度使用、網絡需求多元化等特征。不同年齡、不同群體(ti) 的未成年人對網絡使用、網絡保護的需求有所不同。例如,農(nong) 村留守兒(er) 童、女童、低齡兒(er) 童、花季少年、單親(qin) 家庭少年兒(er) 童、愛玩遊戲的少年兒(er) 童……不同的未成年人群體(ti) 使用網絡的行為(wei) 和需求差異很大。因此,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網絡權益成為(wei) 全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的綜合性現實問題,與(yu) 家庭、學校、政府、企業(ye) 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要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的時代特點,摸清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需求,加大創新力度,用創新思維夯實網絡治理和網絡保護,為(wei) 未成年人提供更優(you) 質的、有特色的內(nei) 容與(yu) 服務。
以內(nei) 容為(wei) 王
滿意度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未成年人了解青少年模式/防沉迷係統,但僅(jin) 有不足四成經常使用。這說明雖然社會(hui) 各方為(wei) 了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做了很多努力,如上線防沉迷係統、優(you) 化青少年模式等,但是未成年人“買(mai) 賬”並不多。很多未成年人認為(wei) 青少年模式下的內(nei) 容太單調太幼稚,甚至有的未成年人說“確定這不是幼兒(er) 園模式嗎”?可見,未成年人並不是不想被保護,也不是絕對排斥青少年模式,而是希望有更吸引他們(men) 的內(nei) 容。因此,打通網絡保護的“最後一公裏”,要以內(nei) 容為(wei) 王,內(nei) 容豐(feng) 富多元才是硬道理。要堅持需求導向,滿足不同群體(ti) 未成年人的精細化需求,為(wei) 未成年人提供既有意義(yi) 又有意思的內(nei) 容,這樣未成年人才願意主動進入“青少年模式”。
主動研判風險
滿意度調查顯示,未成年人上網仍會(hui) 麵臨(lin) 一些風險,如近半數未成年人遭遇過網絡暴力,三成多參與(yu) 過網絡罵戰,兩(liang) 成多曾遇到網絡違法有害信息,一成多遇到過網絡詐騙、流量綁架等。因此,家庭、學校、互聯網企業(ye) 都應本著兒(er) 童友好理念,堅守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共識,在政策上、技術上和行動上都要把未成年人保護挺在前麵,積極主動應對網絡空間的新風險新問題。例如,可運用大數據發現和挖掘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安全隱患,主動分析研判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風險,及時對風險作出預警,而不是隻有發生問題後才采取保護和應對措施。
重在抓好落實
滿意度調查顯示,隻有兩(liang) 成多成年人和四成多未成年人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大部分家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管理以限製為(wei) 主,僅(jin) 有半數成年人了解並使用過青少年模式,還有兩(liang) 成並不了解。這說明大眾(zhong) 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麵還存在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的問題。善法還需善守善治,要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做好,必須把法律法規落到實處。要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在全社會(hui) 強化保護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的意識,提升全員未成年人保護能力。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規範文件或出台相關(guan) 實施細則,明確網絡保護的責任主體(ti) 以及相關(guan) 的法律責任,推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外治”與(yu) “內(nei) 調”相結合
滿意度調查顯示,有近兩(liang) 成家長規定家中未成年人隻能學習(xi) 不能遊戲,還有近一成家長對孩子上網完全禁止,能陪伴孩子上網的家長隻有兩(liang) 成多。未成年人的生活狀態與(yu) 網絡使用行為(wei) 有著密切關(guan) 聯。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要特別關(guan) 注未成年人的生活,要重視“外治”與(yu) “內(nei) 調”相結合,既要重視保護監管,也要重視改善未成年人的生活。家庭、學校和社區要出實招減輕學業(ye) 負擔,保障未成年人娛樂(le) 與(yu) 接觸網絡的權利,豐(feng) 富未成年人的生活。要關(guan) 注未成年人的課餘(yu) 生活、精神需求、心理世界、青春期健康,提升未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及網絡素養(yang) ,使未成年人學會(hui) 自我保護,成長為(wei) 人格健全的新時代網民。
築牢家庭屏障
滿意度調查顯示,是家長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行為(wei) 了解較少。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都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方麵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men) 以往的若幹研究也證明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使用行為(wei) 及網絡素養(yang) 等有較大影響。生活在民主型家庭的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行為(wei) 普遍更為(wei) 合理,接觸的網絡應用服務和網絡內(nei) 容更健康。因此,要大力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ang) ,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教育培訓等途徑,使家長不僅(jin) 知網懂網還要知娃懂娃,在家庭為(wei) 未成年人築牢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強化行業(ye) 自律
滿意度調查顯示,公眾(zhong) 對互聯網平台應承擔的保護責任有較高期待,超過半數希望互聯網平台能成為(wei) 引導和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責任主體(ti) 。雖然近些年來互聯網企業(ye) 在促進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方麵進行了很多有價(jia) 值的探索與(yu) 實踐,研發適合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軟件、實行宵禁限時等措施也受到公眾(zhong) 認可,但是公眾(zhong) 對完善青少年模式、對未成年人媒介素養(yang) 教育等還有更高期待。因此,更需要互聯網行業(ye) 主動把未成年人保護的端口前移,積極履行平台責任,主動建立自律機製,嚴(yan) 格審核機製,淨化平台生態,把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風險降到最小。行業(ye) 發展要與(yu) 未成年人保護並駕齊驅,互聯網行業(ye) 要繁榮發展必須充分考慮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必須把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視為(wei) 重中之重。隻有發展沒有保護是危險的發展,隻有保護沒有發展是短視的保護。隻有保護與(yu) 發展並重,才能為(wei) 未成年人健康用網提供清朗綠色的網絡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