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順應消費新趨勢 精心培育新熱點
【新聞隨筆】
作者:莫潔(媒體(ti) 評論員)
如果要整理一份當下熱到要爆的消費品類名單,咖啡一定榜上有名。除了過去的傳(chuan) 統咖啡品牌,更多的新品牌甚至獨立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咖啡館不僅(jin) 開在繁華的商場、地鐵站旁邊,甚至就開在安靜的裏弄、不起眼的角落。周末的午後,在樓下的街角喝杯香濃咖啡,在閱讀中度過閑暇時光,正成為(wei) 不少人給自己打造的生活儀(yi) 式感。
咖啡資本在“重倉(cang) ”一、二線城市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隨著眾(zhong) 多品牌及從(cong) 業(ye) 者的湧入,縣城的咖啡館肉眼可見的增多,而“約咖”也成為(wei) 這裏的年輕人新的社交方式。有報告顯示,2021年三線城市咖啡門店數量增速達19%,咖啡訂單量同比增長接近2倍。四、五線城市外賣咖啡訂單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50%以上,遠高於(yu) 一、二線城市。
咖啡不僅(jin) 是消費市場的一大熱點和亮點,在不少地方甚至大有成為(wei) 文旅IP的勢頭。在上海,不僅(jin) 咖啡館數量是全球城市之最,咖啡自身也儼(yan) 然已成為(wei) 一種文化。這從(cong) 日前剛結束的上海咖啡文化周強勁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上可見一斑。而在浙江湖州、吉林延吉等地,獨具特色的咖啡消費場景與(yu) 當地文旅資源相得益彰,正成為(wei) 當地消費的新標簽。
從(cong) 爭(zheng) 論中國人是否有個(ge) “咖啡胃”到咖啡經濟一路迅猛向前,似乎也就幾年光景。在中國,咖啡走向大眾(zhong) 化,當然與(yu) 消費市場的人群構成變化有關(guan) ——90後、95後作為(wei) 新咖啡人口的崛起,對咖啡的接受門檻更低,飲用習(xi) 慣逐步養(yang) 成,更願意為(wei) “悅己”型消費買(mai) 單。不過更主要的還在於(yu) 該賽道商業(ye) 模式創新、信息技術發展、消費關(guan) 係重塑等因素的共同推動。如果要歸結為(wei) 一點,那就是它契合了人們(men) 對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加快,高品質、個(ge) 性化、體(ti) 驗化消費趨勢日益凸顯,新式茶飲、咖啡等消費的火熱就是其中的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基於(yu) 信息技術、物流等數字時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等日趨成熟,為(wei) 包括咖啡在內(nei) 的諸多品類內(nei) 容創造了更多的消費場景,也進一步激發了新消費活力。因此,伴隨著速溶咖啡的“失寵”,新咖啡品牌強勢崛起、獨立咖啡館加速興(xing) 起,它們(men) 與(yu) “狂飆”的外賣咖啡、熱鬧非凡的咖啡節,共同構成咖啡消費市場活力的生動注腳。
其實何止咖啡!一部影視劇的熱播就能帶火一座取景城市,甚至帶火美食、服裝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足以說明我國消費市場活力之強勁和內(nei) 需潛力之巨大。我們(men) 要把握消費升級趨勢,挖掘不同領域的消費潛力,精心培育消費熱點,豐(feng) 富高質量消費,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這是促進消費潛力釋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應有之義(yi) 。
要想更好接住釋放的消費需求,商家要在產(chan) 品設計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敏銳把握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ti) 的需求變化,精於(yu) 創新,堅守品質,用經得起市場檢驗的產(chan) 品說話,不斷創造新的市場需求。而對相關(guan) 治理者和監管者來說,需要不斷完善行業(ye) 標準及規範,引導市場健康發展,特別是優(you) 化消費“軟環境”,激發社會(hui) 創造活力,創造更多消費領域的“1+1>2”現象,例如河南等地近來持續升溫的“漢服熱”,就是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的一個(ge) 典型案例。
消費供給更有質量,內(nei) 需潛力加速釋放,必將托舉(ju) 起更高質量的發展和更美好的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