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青年何以回鄉入鄉

發布時間:2023-06-06 09:19: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王春光(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社科院社會(hui) 學所研究員)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鄉(xiang) 村現代化,離不開青年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化、工業(ye) 化、信息化時代,青年更多的是在城市追求他們(men) 的夢想。如何讓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發展,應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破解的難題。要認識到,鄉(xiang) 村再也不是青年占主體(ti) 的社會(hui) ,未來應該也是如此。對青年來說,隻要城鄉(xiang) 之間有自由流動和選擇的政策體(ti) 製,青年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鄉(xiang) 村現代化上就有可能和機會(hui) 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何看待青年“回流”現象

  學界對於(yu) 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關(guan) 注始於(yu) 20世紀90年代初。1991年張士軍(jun) 在《初論青年民工“回流”現象》一文中最早觀察青年“回流”現象,並分析這種“回流”的社會(hui) 和文化意義(yi) 。“回流”“回鄉(xiang) ”等現象出現後,有關(guan) 的研究也在增多和深化,對何以返鄉(xiang) 這個(ge) 問題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讀。有的從(cong) 體(ti) 製政策上給出解釋,比如戶籍製度、社會(hui) 保障乃至國家發展戰略對農(nong) 村流動人口待在城市會(hui) 有很多製約,同時新農(nong) 村建設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也為(wei) 其回鄉(xiang) 提供了一些機會(hui) 和激勵;有的從(cong) 收益與(yu) 成本角度去理解農(nong) 村流動人口的行為(wei) ,尤其是回鄉(xiang) 行為(wei) ;還有研究者從(cong) 個(ge) 體(ti) 心理等層次上從(cong) 回鄉(xiang) 者對“家”與(yu) “業(ye) ”的理解上去分析他們(men) 的行為(wei) 和做法以及青年農(nong) 民工的情感適應問題。有關(guan) 研究開始關(guan) 注到青年農(nong) 民工的回鄉(xiang) 現象,甚至是女性青年農(nong) 民工現象。農(nong) 村流動人口返鄉(xiang) 的原因或動機是多樣的,不同角度的探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或者解釋力度,但是並不全麵,需要關(guan) 注其中的重點原因或重要影響因素。

  首先,農(nong) 村流動人口這個(ge) 群體(ti) 並不是完全同質的,內(nei) 含多樣性,並越來越趨於(yu) 多樣性,這就決(jue) 定了不同人“回鄉(xiang) ”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影響因素,並不都是由同一因素在發揮作用。比如,當我們(men) 在這裏討論青年農(nong) 民工回鄉(xiang) 或入鄉(xiang) 的時候,在考慮影響他們(men) 行為(wei) 的因素時候既要看到一些共性的因素,又要意識到不同青年的不同訴求、不同經曆以及不同條件的影響。

  其次,從(cong) 現實生活中,我們(men) 發現,進入鄉(xiang) 村的青年雖然不多,但是,在過去一段時間或者說三十年中陸陸續續都存在,其中不僅(jin) 有青年農(nong) 民工回鄉(xiang) ,還有城市青年進入鄉(xiang) 村去發展和生活,現在對後者進村的研究基本闕如。城市青年進入鄉(xiang) 村,不同於(yu) 青年民工回鄉(xiang) ,這裏稱前者為(wei) “入鄉(xiang) ”。當我們(men) 討論鄉(xiang) 村發展和振興(xing) 需要青年的時候,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回鄉(xiang) 的青年,而且還應考慮到入鄉(xiang) 的青年。這兩(liang) 類群體(ti) 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差別,但是他們(men) 都是鄉(xiang) 村發展和振興(xing) 所需要的,而且入鄉(xiang) 的青年有可能會(hui) 發揮一些獨特的作用,這也是鄉(xiang) 村發展和振興(xing) 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基於(yu) 以上兩(liang) 點認識,這裏將入鄉(xiang) 青年納入到討論視野,並與(yu) 回鄉(xiang) 青年作比較分析,探究他們(men) 怎樣得以回鄉(xiang) 或入鄉(xiang) 以及如何破除麵臨(lin) 的困境得以長期在鄉(xiang) 村獲得生存和發展,最終歸結到對他們(men) 回鄉(xiang) 入鄉(xiang) 以及在鄉(xiang) 村發展的機製分析上。

  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四種類型

  什麽(me) 樣的外出青年選擇回鄉(xiang) 入鄉(xiang) 呢?他們(men) 采用怎樣的方式回鄉(xiang) 入鄉(xiang) 呢?這裏總結出了以下四類回鄉(xiang) 入鄉(xiang) 類型:

  主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青年主動回鄉(xiang) 或者入鄉(xiang) ,去鄉(xiang) 村就業(ye) 或創業(ye) ,改變鄉(xiang) 村的麵貌,帶動鄉(xiang) 村現代化發展。主動回鄉(xiang) 或入鄉(xiang) 的青年,大多有這樣幾個(ge) 特點:一是有一些明顯的資源優(you) 勢,比如在外賺到了一筆錢,或者積累了不少經營經驗,或者構築了一些市場網絡等,他們(men) 覺得回鄉(xiang) 入鄉(xiang) ,可以憑借這樣的優(you) 勢,找到發展的空間和項目。二是他們(men) 有很強的自主判斷和抉擇能力,不會(hui) 人雲(yun) 亦雲(yun) ,他們(men) 知道自己想幹什麽(me) 、能幹什麽(me) ,並較堅定地認為(wei) 自己一定能幹成自己想幹的事情。三是這是一群受價(jia) 值影響和左右的青年,他們(men) 會(hui) 對鄉(xiang) 村或者傳(chuan) 統有著明顯的偏好,更喜歡鄉(xiang) 村的生活、人際關(guan) 係和環境,或者他們(men) 有著強烈地改變鄉(xiang) 村、帶動鄉(xiang) 村現代化的取向等。不論是主動回鄉(xiang) 的青年,還是主動入鄉(xiang) 的青年,他們(men) 對到鄉(xiang) 村總體(ti) 上有比較多的思考和認識,至少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他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到鄉(xiang) 村尋找就業(ye) 機會(hui) ,而且會(hui) 采取出乎許多人特別是村民意料的行動,會(hui) 給鄉(xiang) 村帶來一般人不具有的影響。

  被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這部分被動到鄉(xiang) 村的青年中大部分是回鄉(xiang) 青年,很少是入鄉(xiang) 青年,即使有入鄉(xiang) 青年,很大可能是為(wei) 了躲避在城市碰到的一些難題,比如在城市經營出現破產(chan) ,於(yu) 是乎就跑到農(nong) 村待一段時間,看看能否尋找到東(dong) 山再起的可能性和機會(hui) 。被動與(yu) 主動的差別不僅(jin) 在於(yu) 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動力機製不同,而且還表現在他們(men) 回到或者入到鄉(xiang) 村的行動和計劃是有差別的。當然會(hui) 有人將被動變為(wei) 主動,積極去尋找新的就業(ye) 和創業(ye) 機會(hui) ,但是總體(ti) 而言,大多數被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青年是準備不夠的,而且也缺乏積極尋找發展機會(hui) 的驅動力,有的人還抱著繼續外出尋找工作的打算和計劃。即使他們(men) 回流,不少人還是回到小鎮和縣城,試圖在那裏找份賺錢的工作,或者做點小買(mai) 賣。在小鎮和縣城就業(ye) 、創業(ye) ,從(cong) 廣義(yi) 上看也屬於(yu) 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範疇。除主觀上準備不足外,在客觀資源方麵,他們(men) 也不一定有比較好的準備。

  招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當前鄉(xiang) 村缺青壯年勞動力,尤其缺乏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為(wei) 此,各地政府紛紛出台一些優(you) 惠政策吸引一些有特長或有其他資源優(you) 勢的青年入鄉(xiang) 或者回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最初政府以優(you) 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ye) 生去農(nong) 村當“村官”,後來采用的是選調生方式,在精準扶貧中實施駐村幹部和包村幹部的做法;與(yu) 此同時,國家還采取一些傾(qing) 斜政策,鼓勵大學生到中西部貧困地區支教,實施特崗教師政策,還對到鄉(xiang) 鎮衛生院當醫生的大學醫科畢業(ye) 生給予政策支持等。所以,我們(men) 會(hui) 看到,鄉(xiang) 鎮機關(guan) 、學校和衛生院乃至村委會(hui) 出現了一些大學畢業(ye) 不久的年輕人,他們(men) 大多就是被政府優(you) 惠政策吸引到鄉(xiang) 村去,成為(wei) 鄉(xiang) 村的管理者、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以及服務人員等,不但為(wei) 鄉(xiang) 村輸入青年,而且還改善了鄉(xiang) 村社會(hui) 結構,特別是這些人成了鄉(xiang) 村的新中產(chan) 者,對於(yu) 鄉(xiang) 村現代化產(chan) 生了一定的引領影響。招引一批青年才俊,是解決(jue) 鄉(xiang) 村人才問題的一個(ge) 重要進路,其效用在不同領域是不一樣的,教育領域的效用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在醫療衛生、村莊治理等領域則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大。這裏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複式擺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有一些青年並不是主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而是被迫或者被動回鄉(xiang) 入鄉(xiang) ,隨時要離開,這是通常所說的擺動式流動的一種形式,另外,有的青年即在城鄉(xiang) 之間主動采用複式擺動流動形式,一般在城鄉(xiang) 來回跑,我稱之為(wei) “城鄉(xiang) 兩(liang) 棲”。當然,“城鄉(xiang) 兩(liang) 棲”的不隻是青年,也有中老年人。有的青年在城市的體(ti) 製內(nei) 就業(ye) ,比如當教師或者醫生,或者在某個(ge) 研究院或設計院工作,他們(men) 利用自己比較機動的時間,回到鄉(xiang) 村做一些發展的事,比如改造自己的舊房子,做成民宿或者創作,有的人還帶動整個(ge) 村莊發展。更多的“兩(liang) 棲”青年就是在就近的城鎮打工,並兼顧鄉(xiang) 村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旅遊業(ye) 、鄉(xiang) 村服務業(ye) 等,他們(men) 在城鄉(xiang) 之間分季節地來回擺動流動和生活,因此,城鄉(xiang) 來回擺動就是他們(men) 兼業(ye) 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生產(chan) 和生活的空間轉換。城鄉(xiang) 複式擺動的人群是多樣的,有城市青年,也有農(nong) 村流動青年,更有從(cong) 農(nong) 村進入城市並徹底城市化的青年,他們(men) 以各種方式在城鄉(xiang) 之間複式來回擺動。

  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未來圖景

  在城市化、工業(ye) 化、信息化背景下,鄉(xiang) 村吸引青年的能力究竟有多大?日本的案例也許對我們(men) 思考這個(ge) 問題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價(jia) 值:日本在過去半個(ge) 多世紀中,實施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或者鄉(xiang) 村活化政策,大大改善了鄉(xiang) 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生活環境,鄉(xiang) 村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鄉(xiang) 差距越來越小,但是鄉(xiang) 村依然吸引不了大多數青年。日本政府曾製定鼓勵青年到鄉(xiang) 村創業(ye) 和生活的優(you) 惠政策,但是,響應者寥寥無幾,政策目標得不到實現。關(guan) 鍵原因在於(yu) 鄉(xiang) 村的生活和發展機會(hui) 還是不如城市那麽(me) 多樣和豐(feng) 富,滿足不了青年求新求異的多變需求,而且青年也會(hui) 考慮自己和子女今後的社會(hui) 流動機會(hui) 問題。

  中國的情況顯然與(yu) 日本還是有很多差異:首先,中國還存在一批在鄉(xiang) 村出生、成長起來的青年,他們(men) 對鄉(xiang) 村還是有一定的情感和認同。其次,市民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體(ti) 製和結構性的製約,他們(men) 難以徹底實現城市化、市民化,其中有一些人會(hui) 退而求其次,回流到鄉(xiang) 村,特別是在國家有更多優(you) 惠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會(hui) 有一些青年選擇回鄉(xiang) 入鄉(xiang) 來尋找發展機會(hui) 。最後一個(ge) 可能因素是在互聯網科技日新月異以及交通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進城返鄉(xiang) 十分便利,不存在太多的時間、經濟和空間成本。

  目前,中國鄉(xiang) 村吸引青年的問題或者羈絆是,農(nong) 村資源要素還需要得到有效的激活,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至少還存在明顯的市場機製障礙,不能有效整合農(nong) 村各種資源,由此限製了他們(men) 的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積極性和動力。所以,農(nong) 村社會(hui) 經濟體(ti) 製和政策改革還是激活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關(guan) 鍵機製。與(yu) 此同時,進一步改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盡快縮小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差距,實現均等化,在鄉(xiang) 村享受到更多的城市般現代生活服務,也是青年回鄉(xiang) 入鄉(xiang) 的保障機製。但是,要認識到,未來的鄉(xiang) 村不可能是青年占多數的社會(hui) ,大多數還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生活的場域,對青年來說,能在城鄉(xiang) 之間自由流動和選擇,不存在政策和製度性障礙,將可能是未來鄉(xiang) 村的圖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