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次看到這麽多高科技產品,真是大飽眼福!”
能夠模擬人工手繪質感的AI繪畫機器人;可以在裝載貨物的同時進行靈敏跳躍的運輸機器人;能識別不同語言,並將聲音轉化成文字呈現在鏡片前的同聲字幕眼鏡……在2023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現場,一件件科技前沿的創新產(chan) 品令人目不暇接。
5月26日至30日,2023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科博會(hui) )在北京舉(ju) 辦。展覽集中展示了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設有前沿科技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信息科技與(yu) 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等展區,共吸引650多家單位參展。
5天展期內(nei) ,現場接待各界觀眾(zhong) 近8萬(wan) 人次。記者也是參觀者中的一員,在現場近距離感受了這場創新科技盛會(hui) 的魅力。
智能生活 觸手可及
前沿科技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展是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的核心展區之一。走進這裏,人們(men) 會(hui) 發現更加智慧化、智能化的生活已然觸手可及。醫療、金融、出行、娛樂(le) 等各領域的高科技展品匯聚於(yu) 此,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全新體(ti) 驗。
腦機接口是近年來頗受關(guan) 注的一項前沿技術。展覽中,有多家從(cong) 事腦機研發的國內(nei) 企業(ye) 帶來了最新產(chan) 品。
在北京華腦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的展台上,記者看到一頂建築工人常用的黃色安全帽。“別看這個(ge) 安全帽外觀很普通,但其內(nei) 置的傳(chuan) 感器,能夠實時檢測佩戴者的大腦狀態,並上傳(chuan) 到後台係統中。如果佩戴者身體(ti) 很疲勞、專(zhuan) 注度不夠,或者是突發疾病要暈倒,這頂安全帽都能提前發出預警。”該公司銷售總監韓世棟向記者講解說,這款產(chan) 品采用了腦機接口技術,即在人腦與(yu) 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此項技術能夠幫助一些高風險、密閉性強的行業(ye) ,比如地鐵公路建設,煤礦開采等,實現安全生產(chan) ,減少風險隱患。”
腦機接口還被廣泛應用於(yu) 醫療領域。展覽現場,記者體(ti) 驗了一款由西安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用於(yu) 康複訓練的腦機接口設備。
記者先將一個(ge) 白色頭環戴在頭上,讓分布在頭環內(nei) 側(ce) 的金屬貼片緊貼額頭;然後又戴上了一個(ge) 連接著數根線纜的藍色手套。當記者麵前的電腦屏幕上顯示出一個(ge) 握拳的畫麵時,戴在右手上的手套就開始自動帶動手指向內(nei) 蜷縮。
據展台工作人員介紹,該設備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頭上的金屬片來捕捉到大腦發出的信號,然後傳(chuan) 導給訓練手套,令其做出模仿動作。這一過程可以用於(yu) 幫助腦損傷(shang) 患者恢複肢體(ti) 運動能力。這名工作人員表示:“一些患者傳(chuan) 導信號的神經受損了,但肢體(ti) 還是健全的。使用這套設備,可以幫助他們(men) 進行康複訓練,刺激患者受損的神經或其周邊神經重新發揮作用,讓患者恢複一定運動機能。目前,這套設備已經在國內(nei) 多家醫院投入使用。”
展覽中的元宇宙展區特別受年輕觀眾(zhong) 的喜愛。北京科技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生王禕晗告訴記者,她最喜歡的產(chan) 品之一是元宇宙展區中的數字虛擬主播。在參觀展覽後,她感到“很震撼、很神奇”。
跟隨王禕晗的指引,記者來到北京國承萬(wan) 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此時,這裏已經圍著許多觀眾(zhong) ,並且大家都在舉(ju) 著手機拍攝。原來,展台上有一位從(cong) 頭到腳穿戴著激光追蹤器的工作人員正在跳舞。而在其身後的大屏幕上,則顯示出一位同樣在跳舞的虛擬人物形象,並且動作、表情都與(yu) 真人舞者完全一致,動作反應幾乎沒有延時。
該展台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套全身動作捕捉設備,包含激光定位和慣性元器件,能實時接收定位光塔發出的激光信號,從(cong) 而在電腦係統中形成虛擬角色的動作,並實時渲染輸出到屏幕上呈現給觀眾(zhong) 。這套設備對肢體(ti) 動作的捕捉可精細到手指,目前主要用於(yu) 影視遊戲拍攝、視頻直播等娛樂(le) 場景。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車輛越來越多地走入尋常百姓生活。本次展覽中,記者還見到許多自動駕駛領域的新成果。
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黑白相間的無人配送車,就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駐足。配送車內(nei) 裝著礦泉水,觀眾(zhong) 隻需在車身屏幕上掃碼即可自購買(mai) 。該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即高度自動駕駛)的無人車已陸續在全國多個(ge) 城市開展無人配送業(ye) 務,如社區配送、校園配送、綜合市場貨運等。去年底,這款新石器無人車獲得了L4級自動駕駛係統國際安全標準認證證書(shu) ,有望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和大規模商業(ye) 落地。
“能一次看到這麽(me) 多高科技產(chan) 品,真是大飽眼福!”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觀眾(zhong) 張先生對記者說,他是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的忠實觀眾(zhong) ,每屆展覽舉(ju) 辦時,都會(hui) 第一時間前來參觀。“今年我看到許多互動項目,能讓觀眾(zhong) 進行沉浸式體(ti) 驗,非常棒!通過展覽,我也感受到當前各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迅速,很多國內(nei) 企業(ye) 更加重視自主研發,許多創新產(chan) 品令人眼前一亮。很期待今後的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能繼續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驚喜。”
綠色低碳 引領未來
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展示綠色“雙碳”成果的展區。在這裏,觀眾(zhong) 能看到多項以科技創新賦能“雙碳”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成果。
展台一角,有一台透明的大箱子,裏麵栽種著一排排翠綠的青菜,有薄荷、生菜、紫蘇,長勢喜人。仔細看,這個(ge) 大箱子的頂部還有燈光為(wei) 植物提供照明,底部有水箱為(wei) 植物進行灌溉。
該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一款新型智能栽培箱。“栽培箱實現了植物種植的全自動化控製。用戶通過操作手機APP,可以很方便地調整栽培箱內(nei) 的光照強度、溫度、濕度、水位和營養(yang) 液濃度等各項參數;或者直接設置成全自動化控製模式,係統會(hui) 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自動設定參數。智能化種植能夠減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的能源消耗,也不用擔心出現病蟲害,讓種植出的蔬菜更加有機、綠色。”
再看該展區的中央展台上,有一排小巧的模型,展示著圓球形的二氧化碳儲(chu) 存罐、圓柱形的氫氣儲(chu) 存罐等,它們(men) 都通過發光的管線,連接到一個(ge) 澱粉合成裝置上。這裏是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的沙盤展示區。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是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的一項重要科研成果。它是指科學家在實驗室中,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分子的全合成。該人工途徑的澱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澱粉合成速率的8.5倍。這一技術的出現,使澱粉生產(chan) 由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種植模式向工業(ye) 車間生產(chan) 模式轉變成為(wei) 可能,並為(wei) 二氧化碳原料合成複雜分子開辟了新的技術路線。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與(yu)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wei) 全球關(guan) 注的問題。“在‘雙碳’目標下,如果我們(men) 能把二氧化碳作為(wei) 工業(ye) 原料用起來,將為(wei) 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撐。以二氧化碳作為(wei) 工業(ye) 原料,實現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石化產(chan) 品的生物合成,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馬延和介紹,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的研究成果於(yu) 2021年9月發布。最初,實驗室裏合成出的澱粉隻有1克左右。但最近,該技術已有了進一步完善。“不過,目前此項技術離實用性還差得遠,主要是過程成本高。我們(men) 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解決(jue) 這條途徑的經濟可行性問題。”馬延和表示,當前中科院天津工業(ye) 生物技術研究所已建立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噸級中試裝置,目前正在進行測試,在理論、技術和工程上同步推進。
氫能領域創新成果也是一大亮點。
在該展區,記者看到,很多觀眾(zhong) 對現代汽車展出的一套氫燃料電池車內(nei) 部係統很感興(xing) 趣。氫燃料電池車內(nei) 部的電堆、空氣供給係統、氫氣供給係統、熱管理係統等,直接呈現在觀眾(zhong) 眼前。展台工作人員向觀眾(zhong) 詳細地講解著氫燃料電池車的工作原理:“這3個(ge) 罐子是儲(chu) 氫罐,氫氣從(cong) 儲(chu) 氫罐到達氫燃料電池係統,氫氣和氧氣發生反應產(chan) 生電力,從(cong) 而驅動汽車前進。在這一過程中,氫燃料電池車排出的隻有水,相較傳(chuan) 統交通方式,大大減少了空氣汙染。”
“當前,氫能產(chan) 業(ye) 已初步完成從(cong) 產(chan) 業(ye) 源頭技術創新到商業(ye) 化發展路徑的試點探索。”中關(guan) 村氫能與(yu) 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聯盟副秘書(shu) 長孫浩天介紹,本次展覽主要通過氫能產(chan) 業(ye) 集群,向觀眾(zhong) 介紹了氫能從(cong) 何而來,又在哪些領域可以利用。展覽首先展示了清潔多元的氫能製備供應,包括不同技術路線的電解製氫裝置以及規模氫液化裝置等。此外,還展示了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初期的應用進展,包括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發動機係統及關(guan) 鍵部件,以及氫內(nei) 燃機發動機等。最後,還展示了氫能未來融入社會(hui) 生活場景等。
中外合作 共享機遇
中關(guan) 村論壇是全球科技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台,國際化是其一大特點。多個(ge) 中外科技合作項目成果在此集中亮相。
一款極低溫區基準級測溫裝置模型成為(wei) 展覽中的熱門“打卡點”。據展台工作人員介紹,這款裝置由中科院理化所與(yu) 法國計量院合作成立的中法低溫計量科學與(yu) 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研製,能在-268.15℃至-248.65℃溫區精準測溫。該項成果使中國首次參與(yu) 此溫區國際溫標修訂,並為(wei) 中國前沿基礎研究、零碳能源、深空探測、量子計算等領域提供了基礎性支撐。“這項工作不僅(jin) 解決(jue) 了溫度計量領域的國際前沿難題,而且建立了我國該溫區溫度計量體(ti) 係的源頭,參與(yu) 了國際溫標修訂。”中法低溫計量科學與(yu) 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中方負責人高波說。
今年的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還吸引了23個(ge) 國家和地區165家外資企業(ye) 和機構參展。采訪中,多家參展外資企業(ye) 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非常期待能在展覽期間與(yu) 更多合作夥(huo) 伴進行交流。
來自美國的瓦裏安醫療帶來了以人工智能進行癌症放射治療的創新產(chan) 品。據悉,該企業(ye) 自落地中國以來,已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遊50餘(yu) 家本土合作夥(huo) 伴,實現了中國製造、銷往全球。2022年,瓦裏安全球創新中心落地北京。瓦裏安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張曉表示:“今年中關(guan) 村論壇‘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的主題與(yu) 瓦裏安在中國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本次展覽也是我們(men) 展示癌症治療設備高新技術成果、推進與(yu) 中國企業(ye) 合作的重要窗口。我們(men) 將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並加強與(yu) 本地產(chan) 業(ye) 鏈的合作。”
“這是我們(men) 第一次參加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希望能為(wei) 公司拓寬中國市場提供助力。”意大利卡利歐瑪中國區總裁楊思平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從(cong) 事各類高大空間及工業(ye) 建築、工業(ye) 園區的節能降碳技術服務,致力於(yu) 推動輻射供熱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應用。“我們(men) 的定製化熱能管理解決(jue) 方案對比傳(chuan) 統供熱係統可節能45%-70%。據了解,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上會(hui) 有很多地方政府、工業(ye) 園區來尋求合作,所以我們(men) 很期待能對接到更多有相關(guan) 需求的工業(ye) 企業(ye) 和工業(ye) 園區,取得豐(feng) 碩的合作成果。”楊思平說。
同樣第一次參加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的,還有日電(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中國研究院數據分析研究部研究員潘征告訴記者:“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的規格高、規模大、受眾(zhong) 廣,所以我們(men) 非常重視這一平台。本次,我們(men) 帶來多個(ge) 項目出展,包括物聯網、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希望能在這個(ge) 平台上向更多國內(nei) 客戶推廣我們(men) 的最新技術,達成更多合作。”
中瀚石林是一家來自新加坡的會(hui) 計師事務所和谘詢公司。中瀚石林北京分公司高級經理苑甜告訴記者,她認為(wei) 中關(guan) 村論壇展覽是一個(ge) 開放性很強、知名度很高的展覽。“這個(ge) 平台對我們(men) 來說,是一個(ge) 很好向外展示的機會(hui) 。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次展示,讓更多企業(ye) 了解到中瀚石林能夠幫助他們(men) 實現國際化發展。”
來自法國的跨國醫藥健康企業(ye) 賽諾菲在此次展會(hui) 上帶來了20餘(yu) 款創新產(chan) 品,包括治療糖尿病的創新藥品和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等。“北京具有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以及多樣化的製度創新優(you) 勢,吸引我們(men) 落地生根。如今,我們(men) 落戶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賽諾菲北京生產(chan) 基地,已成為(wei) 公司在亞(ya) 太區最大的胰島素生產(chan) 基地。”賽諾菲疫苗事業(ye) 部交流傳(chuan) 媒經理史建浡表示,公司計劃在2025年為(wei) 中國市場引入至少25種創新藥物和疫苗,以滿足中國市場多元的健康需求。
“2023中關(guan) 村論壇倡導開放合作、共享未來,這在論壇展覽中得到了充分體(ti) 現。今年,無論是參展外資企業(ye) 、中外合作項目的數量、占比,還是項目質量,相比往年都有顯著提升,這充分體(ti) 現了中關(guan) 村已經成為(wei) 全球科技交流與(yu) 合作的重要平台。”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中關(guan) 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hui) 園區發展建設處處長施輝陽表示,下一步,中關(guan) 村論壇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理念,廣泛吸引全球領先技術和創新成果參展,不斷提升論壇的國際化水平。“中關(guan) 村將敞開懷抱,熱烈歡迎來自全球的企業(ye) 和機構展示科技成果、共享發展機會(hui) 。”李 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