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播法學如何實現跨學科交叉

發布時間:2023-06-14 09:43: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王澤坤(華東(dong) 政法大學傳(chuan) 播學院特聘副研究員)

  傳(chuan) 播法學是新聞傳(chuan) 播學與(yu) 法學交叉融合形成的新興(xing) 學科,其涵蓋了互聯網信息內(nei) 容治理、傳(chuan) 媒侵權、傳(chuan) 媒知識產(chan) 權、網絡和信息法等細分領域,旨在培養(yang) 兼具法律和信息傳(chuan) 播知識與(yu) 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在傳(chuan) 統的學科架構中,新聞傳(chuan) 播學與(yu) 法學的交集並不明顯,學科之間的交流甚少。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賦能下的信息傳(chuan) 播重構了公共空間的基本格局,人類生活的重心也逐漸從(cong) 線下轉移至線上。社會(hui) 信息體(ti) 量自此被無限放大,開放、互聯、互通的網絡信息在指數倍增長的過程中,開始逐漸引發出隱私泄露、網絡暴力、數據安全等問題,數字信息傳(chuan) 播亟待秩序化、規範化。為(wei) 此,需要加快傳(chuan) 媒領域,尤其是數字傳(chuan) 播領域的立法立規步伐,同時培養(yang) 信息傳(chuan) 播規製等細分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推動傳(chuan) 播的法治化進程。

  文化法學聚焦文化現象背後的法律規製問題,而文化的呈現則需要依靠傳(chuan) 播。因此,傳(chuan) 播是文化形成與(yu) 發展的具體(ti) 過程,傳(chuan) 播所涉及的諸多法律現象和司法實踐實質上也是文化法學的核心內(nei) 容之一。雖然傳(chuan) 播法學隻是文化法學的組成部分,但其卻是文化法學學科建設的重要環節。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在談及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時,列舉(ju) 了一係列文化發展中的製度構建規劃,如“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宣傳(chuan) 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製度化”等,這些內(nei) 容均與(yu) 信息傳(chuan) 播存在著密切聯係。由此觀之,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離不開製度建設,而文化法治的關(guan) 鍵則在於(yu) 傳(chuan) 播過程和傳(chuan) 播行為(wei) 的規範。

  近年來,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一係列法律規章的出台和修訂,我國信息傳(chuan) 播領域的法規體(ti) 係日趨規範。然而,日新月異的傳(chuan) 播環境和層出不窮的傳(chuan) 播問題依舊牽製著我國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加快推進傳(chuan) 播法學學科建設重要且緊迫。

  當前,傳(chuan) 播法學在學科建設上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是學科邊界模糊。作為(wei) 交叉學科,傳(chuan) 播法學尚未厘清新聞傳(chuan) 播與(yu) 法學的融合邊界,學科建設究竟是以新聞傳(chuan) 播為(wei) 中心,還是以法學為(wei) 中心,各高校對此見解各不相同。教研實踐中,亦時常會(hui) 發生多學科內(nei) 容機械化堆砌、學術研究對象界限不清等問題。其次是學科建設體(ti) 係化程度不足。雖然呼籲加強傳(chuan) 播法學學科建設的學者群體(ti) 日益擴大,但當前傳(chuan) 播法學仍處於(yu) 新聞傳(chuan) 播學與(yu) 法學的邊緣地帶,其主體(ti) 性尚未凸顯。

  具體(ti) 而言,一是學科設置院校不多,且主要集中在政法類院校;二是傳(chuan) 播法學的專(zhuan) 門教材較少,除直接選用新聞傳(chuan) 播或法學的教材外,各大院校在教輔資料的選擇空間上頗為(wei) 狹窄;三是學科結構單一,辦學模式、培養(yang) 方案大多與(yu) 法學趨同,傳(chuan) 播法學自身特色尚未充分凸顯。

  在“新文科”建設的宏觀背景下,傳(chuan) 播法學應緊密圍繞文化法學學科建設的核心目標和實際需求,結合“新文科”“新法科”建設要旨,從(cong) 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進一步推動學科建設:

  一是明確學科邊界。作為(wei) 文化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傳(chuan) 播法學學科建設的邊界在於(yu) 文化中的信息傳(chuan) 播與(yu) 法學,其教研對象是傳(chuan) 播,但教研的落腳點卻是法學。因此,應該在厘清傳(chuan) 播與(yu) 文化之間關(guan) 係的基礎上,從(cong) 助推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法治化進程的角度切入,進一步明晰傳(chuan) 媒領域的立法、司法、行政研究界限,劃定學科的教學研究範圍。

  二是構建自主的教學研究體(ti) 係。傳(chuan) 播法學雖是交叉學科,但其在理論研究和教育教學方麵同樣具有區別於(yu) 其他學科的特色。針對當前學科體(ti) 係化程度不足的現狀,一方麵應深化教學培養(yang) 體(ti) 係建設,構建具有學科特色的培養(yang) 體(ti) 係、教材體(ti) 係、教學體(ti) 係;另一方麵還需強化傳(chuan) 播法學基礎理論研究,構築自主的學科研究體(ti) 係。

  文化強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基本前提,文化的法治化、規範化發展則是文化強國的根本保障。麵對信息時代紛繁複雜的傳(chuan) 播業(ye) 態,如何從(cong) 信息傳(chuan) 輸的角度審視和規範文化現象,借由傳(chuan) 媒法治化推動文化法治化進程,是新時代傳(chuan) 播法學學科建設需要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