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內就能“專屬” 6元就有AI分身陪聊 數字人離大眾越來越近了
本報記者 趙語涵
人工智能公司小冰上線首批明星網紅數字克隆人,內(nei) 測用戶以每月6元的價(jia) 格可與(yu) 網紅AI克隆人互動聊天;4月,騰訊雲(yun) 公布小樣本數智人生產(chan) 平台,花費千元可自行製造數智人;創業(ye) 公司聚力維度近期計劃在商城上線數字人主播,千元以內(nei) 即可獲得能實時捕捉真人主播表情動作的虛擬數字人……元宇宙、大模型等板塊火熱讓數字人產(chan) 業(ye) 不斷升溫、技術迭代的同時,曾經被認為(wei) 是大企業(ye) 、電視台等專(zhuan) 屬的數字人,如今正在以不同形式一步步走近普通大眾(zhong) 。
花6元和網紅AI聊天
超5億(yi) 人報名
花6元能夠與(yu) 自己喜歡的明星或網紅AI克隆人聊天互動,你心動嗎?近期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在中國及日本市場啟動了一項名為(wei) “GPT克隆人”的計劃,將在簽約授權基礎上,為(wei) 明星網紅打造AI數字人分身。盡管企業(ye) 出於(yu) 安全考慮將首批克隆人限製在300人,但市場反饋熱度不低。據悉,其後台報名參與(yu) 的粉絲(si) 總數已超過5億(yi) ,而首個(ge) 上線的網紅AI克隆人目前付費互動的內(nei) 測名額已爆滿。
利用AI技術克隆虛擬網紅明星提供情感交流服務,是一種較新穎的商業(ye) 模式。此前曾有一位美國網紅主播試水,其AI分身上線一周就收獲了近50萬(wan) 元人民幣的收入,這位網紅根據自己的粉絲(si) 量進行預估,稱未來每月收入可達500萬(wan) 美元,這也讓這一新型商業(ye) 模式被更多人關(guan) 注。
從(cong) 上述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首個(ge) 網紅數字克隆人來看,其付費模式分為(wei) 兩(liang) 種。第一種為(wei) “情感模式”,用戶每月支付6元或者每年支付72元,能接收到AI克隆人的語音消息回應等;另一種為(wei) “超級模式”,支付每月30元或每年360元,可與(yu) AI克隆人視頻通話,其還會(hui) 成為(wei) 用戶的辦公夥(huo) 伴,提供撰寫(xie) 文案等服務。記者體(ti) 驗發現,AI克隆人的容貌和聲音與(yu) 真人很接近,在互動聊天過程中,一般話題會(hui) 較為(wei) 流暢,但涉及一些如網絡暴力、抄襲等話題,AI有時會(hui) 答非所問或拒絕回答。
不久前,AI孫燕姿在網絡上走紅,但又因版權等問題飽受爭(zheng) 議。此次上線的網紅AI克隆人則在一些爭(zheng) 議性問題上做出了規範性嚐試。例如,每個(ge) AI克隆人都獲得了原型本人的授權,並且AI分身隻應用於(yu) 該公司開發的App中,確保不被濫用。原型本人可以隨時終結自己的AI克隆人的“聲明”,確保其處於(yu) 完全控製中。對於(yu) 加V認證的AI克隆人,原型本人可獲得其所推出服務所得的收益。
克隆分身越來越便宜
一小時超6萬(wan) 人圍觀
除了能夠付費獲得與(yu) 明星網紅AI克隆人互動的體(ti) 驗,數字人生成門檻和成本持續下降,也讓更多普通人有了以低成本獲得數字人的可能。在為(wei) 明星網紅克隆AI分身的同時,上述人工智能公司還在App上提供免費為(wei) 普通人克隆數字人分身的服務,不過記者體(ti) 驗發現,由於(yu) 並沒有相關(guan) 授權協議,這種克隆比較粗線條,並不像網紅的AI分身一樣會(hui) 生成相似的語音和麵容等,隻是提供一些性格標簽從(cong) 而生成一個(ge) 可互動對話的AI分身。
也有多家公司正在考慮將數字人生意擴展至更多普通人。6月5日,聚力維度自主研發的虛擬數字人平台——賽博演猿所打造的數字人主播在抖音試點開播,不到一小時吸引了6萬(wan) 多人圍觀。在直播中,真人主播無需穿戴任何設備,僅(jin) 在一個(ge) 攝像頭前做出揮手、叉腰等動作,虛擬數字人主播就會(hui) 實時模仿呈現。不僅(jin) 如此,真人主播說話的口型以及撇嘴等細微麵部表情,數字人也能實時捕捉呈現。
“這些年我們(men) 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夠摒除昂貴的設備,利用相對簡單和低成本方式實現高精度數字人直播,從(cong) 而讓數字人直播不再成為(wei) 電視台或大型文娛公司的專(zhuan) 屬,讓普通創作者、博主也完全可以負擔。”聚力維度創始人及CEO趙天奇表示。他透露,不久後公司就會(hui) 在品牌商城上線第一批數字人主播,數量在1000個(ge) 左右,購買(mai) 費用預計在千元以下。雖然目前這些數字人主播並非用戶自己定製的,但每個(ge) 主播形象隻會(hui) 售賣給一位買(mai) 家。
騰訊雲(yun) 也於(yu) 今年4月公布小樣本數智人生產(chan) 平台,同樣是為(wei) 了降低成本實現“自助式”數智人生成。該平台隻需要3分鍾真人口播視頻、100句語音素材,平台便可通過音頻、文本多模態數據輸入,實時建模並生成高清人像,在24小時內(nei) 製作出與(yu) 真人近似的數智人,價(jia) 格可低至千元級別。
存在隱私泄露憂慮
“數字人自由”長路漫漫
從(cong) 曾經動輒大幾萬(wan) 元到如今低至千元級別,數字人成本下探是否意味著普通人的“數字人自由”時代即將到來?
一位人工智能公司內(nei) 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也有接到普通人的訂單,為(wei) 身患絕症的親(qin) 人製作AI克隆人。這一情形不禁讓人想起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飾演的科學家為(wei) 了“留住”車禍去世的女兒(er) 而創造數字版圖丫丫的橋段。記者調查發現,現實中有類似需求的人並非個(ge) 例。不過,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目前為(wei) 親(qin) 人創造AI分身更多的隻能做到聲音和容貌相似,像電影中那種複刻記憶和思維方式的程度仍遠遠難以達成。
這也就意味著,從(cong) 現階段看,相對低門檻的數字人生成更多能滿足用戶追求新鮮感的需求和一些簡單互動,其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升。此外,數字人在互動或者動作捕捉等方麵的使用效果,也有賴於(yu) 大模型的不斷升級以及網速等基礎條件。
此外,無論是在網上購買(mai) 與(yu) AI的互動服務,還是生成自己或親(qin) 人的數字人,很多用戶仍存在著隱私泄露的憂慮。“如果與(yu) AI進行情感傾(qing) 訴,或者輸入一些信息生成我的AI克隆人,最擔心的還是隱私數據會(hui) 不會(hui) 被泄露。”對於(yu) 數字人,有用戶坦言,這或許是阻止他試用的最高的門檻。(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