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給化妝品空瓶擰緊聯合防偽“責任瓶蓋”

發布時間:2023-06-30 09:28: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售價(jia) 3000元左右的某品牌麵霜,用完後空瓶能賣300元左右。近年來,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買(mai) 賣高檔護膚品空瓶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當被詢問購買(mai) 空瓶有何用途,大部分買(mai) 家會(hui) 回答說“收藏”或“擺在家好看”。然而據調查,所謂“收藏”等可能是假,真實目的或是造假。(6月27日《工人日報》)

  在消費者眼裏是一個(ge) 化妝品空瓶,在製假者眼裏卻成了製造“高檔化妝品”的現成工具,成了財富的“聚寶瓶”,成了一門生意。化妝品空瓶,尤其是高檔化妝品空瓶以不正常的目的、不正常的方式、不正常的價(jia) 格高頻率出現在二手交易市場,甚至支撐起了畸形的回收再利用灰黑產(chan) 業(ye) 鏈條,踩踏了誠信底線和法律底線,擾亂(luan) 了市場秩序,妨礙了公平競爭(zheng) ,侵犯了消費者權益。

  製假者的手段其實並不高明——回收化妝品空瓶或者包裝盒、說明書(shu) 等附屬物品後,將稀釋的正品化妝品或其他低價(jia) 甚至劣質、三無化妝品灌裝到空瓶中再次封裝,生產(chan) 假冒化妝品。這兩(liang) 年,一些地方已經查處了多起利用化妝品空瓶製假售假的案件。比如,2021年7月,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公訴了3名製假販假者,被告就是采用稀釋正品化妝品再灌裝的方式大量生產(chan) 假冒化妝品,僅(jin) 2018年至2020年間,非法所得就超過3100萬(wan) 元。

  這種造假方式看似讓消費者得了“價(jia) 格實惠”,實則欺騙了消費者,讓消費者掉進了坑中,割了消費者的韭菜。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利用化妝品空瓶生產(chan) 的化妝品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健康隱患和風險。同時,空瓶造假會(hui) 損害正品化妝品企業(ye) 的權益和形象。

  各方責任主體(ti) 應當依法履行職責,給化妝品空瓶擰緊聯合防偽(wei) 的“責任瓶蓋”。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以及消協、正品化妝品企業(ye) 、電商平台等應加強協作,建立聯合打假機製,有的放矢地采取打假措施,通過質量抽檢、專(zhuan) 家甄別等方式揭開空瓶再造化妝品的麵紗,順藤摸瓜,打掉造假產(chan) 業(ye) 鏈條,並發布消費警示,積極開展消費教育活動,幫助消費者提升對假劣化妝品的鑒別能力。

  一個(ge) 化妝品空瓶能在二手交易平台賣到300元左右的高價(jia) ,這本身就是一個(ge) 非常可疑的問題線索,相關(guan) 部門應密切關(guan) 注化妝品空瓶回收交易信息,並以這些信息作為(wei) 打擊化妝品空瓶造假的重要突破口。二手交易平台則應通過“大數據+人工”手段,篩查、過濾和攔阻有可能與(yu) 化妝品空瓶造假有關(guan) 的回收交易行為(wei) ,並將有關(guan) 問題嫌疑線索報告給監管部門。

  化妝品空瓶的灰色交易活躍,還指向了正規回收體(ti) 係的漏洞和不足。正品化妝品企業(ye) 有必要建立健全空瓶回收機製,通過適當的激勵,引導消費者把用過的化妝品空瓶交回正規回收體(ti) 係。化妝品行業(ye) 協會(hui) 可組織多家化妝品企業(ye) 共建共享空瓶回收體(ti) 係和資源,壓縮回收成本,提升回收效率。化妝品企業(ye) 還可探索對化妝品的瓶裝包裝技術進行創新,提高他人利用空瓶再封裝的技術門檻。

  當然,消費者也應增強對化妝品空瓶造假的警惕意識,盡量從(cong) 正規的線上線下渠道購買(mai) 化妝品,不能一味貪圖便宜,不能自欺欺人,如發現某些渠道的“品牌化妝品”價(jia) 格明顯偏低,且商家給出或明或暗的涉假信息,消費者可向監管部門舉(ju) 報。

  任何一種市場行為(wei) 都不可能秘密運行,利用化妝品空瓶造假,看似隱蔽,實則暴露出很多問題點。隻要相關(guan) 各方提升重視程度,凝聚共識,瞄準問題形成治理合力,強化治理責任,就能有效遏製利用化妝品空瓶造假的行為(wei) ,就能讓“舊瓶裝假品”的化妝品的市場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李英鋒)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