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如何做好清涼文章?
本報記者 李誌剛
近期多地迎來了高溫天氣,“清涼”成了稀缺資源,“到哪裏避暑納涼?”成熱門話題。日前,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發布了一份避暑旅遊優(you) 選地名單,描繪了一幅“清涼地圖”,引發關(guan) 注。
實際上,我國避暑旅遊經過多年發展和沉澱,已形成了一批較為(wei) 成熟的避暑旅遊目的地或候鳥度假目的地,搭建起了氣象與(yu) 旅遊交流合作的平台,湧現了一批契合避暑群體(ti) 多元需求的產(chan) 品和服務。炎炎夏日裏如何做好清涼文章?業(ye) 界正在給出精彩答案。
避暑資源 閃耀夏日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形成了散布在大江南北的諸多避暑勝地,即使在重慶、武漢、南京周邊也可以找到清涼去處。這些散布在各地的避暑勝地,猶如一顆顆清涼的水晶珠,閃耀夏日的中華大地。
“涼爽的氣候條件是開展避暑旅遊最基礎、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旅遊者決(jue) 策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主任朱小祥認為(wei) ,我國避暑旅遊氣候資源分布廣且分散。地理特征決(jue) 定了我國氣候差異較大,加上區域小氣候條件及海拔高度的調節,全國各地皆有適宜夏季避暑的氣候資源。
中國旅遊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日前聯合發布了“2023避暑旅遊優(you) 選地”名單,清晰勾勒了“清涼地圖”——
地市級避暑旅遊優(you) 選地包括:北京市延慶區,河北省張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吉林省長春市、延邊州、長白山管委會(hui)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湖北省神農(nong) 架林區,貴州省貴陽市、六盤水市、安順市,雲(yun) 南省昆明市、大理州,陝西省延安市,甘肅省平涼市,青海省西寧市,山東(dong) 省青島市、煙台市,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市、烏(wu) 蘭(lan) 察布市。
區縣級避暑旅遊優(you) 選地包括:湖北省利川市,河北省崇禮區,陝西省太白縣、留壩縣,吉林省撫鬆縣、安圖縣,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四川省九寨溝縣,貴州省大方縣、水城區、西秀區、桐梓縣,雲(yun) 南省大理市、石林縣、騰衝(chong) 市,甘肅省渭源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內(nei) 蒙古自治區涼城縣、阿拉善左旗、阿爾山市。
對於(yu) 這份“清涼地圖”,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zhuan) 家慕建利解讀道,避暑旅遊優(you) 選地評選主要基於(yu) 近10年氣象數據,具體(ti) 包括氣象要素、高影響天氣、觀賞遊覽豐(feng) 度、旅遊服務質量等7個(ge) 一級指標27個(ge) 二級指標,其中包含的“旅遊熱度指數”和“避暑熱度指數”是今年新增指標。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經過近10年的培育,避暑旅遊已經完成了概念導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進和商業(ye) 實踐的新階段。避暑旅遊正當時,已經成為(wei) 廣大遊客、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ti) 的新共識。過去10年間,我國培育了一批資源價(jia) 值彰顯、市場廣泛認可的避暑旅遊目的地,建設了一批相互支撐的避暑項目、破圈而出的爆款產(chan) 品,形成了一批品牌支撐度高、資源整合力強的避暑旅遊專(zhuan) 業(ye) 運營商。
引客留客 做強產(chan) 業(ye)
對於(yu) 避暑資源富集地區來說,避暑旅遊是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這些地區以避暑為(wei) “由頭”,引客前來;以文旅為(wei) “看頭”,引客久留,通過資源統籌、多元融合、完善配套、主客共享,塑造避暑旅遊品牌、形成避暑產(chan) 業(ye) 鏈、打造候鳥度假地。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圍繞土、硒、茶、涼、綠的特色資源,以避暑旅遊為(wei) 切入點,變“涼資源”為(wei) “熱產(chan) 業(ye) ”。2022年,全域避暑度假人群超過100萬(wan) 人次,避暑旅遊熱度全省第一。恩施多措並舉(ju) 持續打響避暑品牌,如在重慶、武漢舉(ju) 辦“涼交會(hui) ”宣傳(chuan) 推廣活動;推進文體(ti) 旅融合,舉(ju) 辦中國山地馬拉鬆利川站等賽事活動;推進城鄉(xiang) 融合,讓城市公共資源向避暑旅遊區域聚集,為(wei) 候鳥人群提供保姆式服務,在利川蘇馬蕩旅遊度假區、建始小西湖旅遊度假區建設醫院等各類配套設施。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著力深耕“3億(yi) 潛在避暑人群”市場,強化項目引領,今年計劃建設重點文旅項目20個(ge) ,總投資52.46億(yi) 元。為(wei) 做熱避暑旅遊,延邊大力發展康養(yang) 、研學、旅居等業(ye) 態,尤其注重打造時尚休閑文化。2022年開園的中國朝鮮族民俗園,以“在逃朝鮮族公主”為(wei) 話題迅速火爆出圈,截至今年6月22日,入園遊客量超100萬(wan) 人次;以雙語字幕火起來的延邊大學網紅彈幕牆,高峰階段日打卡客流近萬(wan) 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吉市這個(ge) 縣級小城,竟“藏”著154家咖啡店,大量追逐時尚的群體(ti) 聚集於(yu) 此。據統計,延吉的一家小店今年五一假期售出了約1萬(wan) 杯咖啡。
黑龍江同樣有著豐(feng) 富的避暑旅遊資源。2022年5月,黑龍江多部門聯動開啟特色氣候小鎮評選工作,推出首批黑龍江特色氣候小鎮: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林市橫道河子鎮、方正縣得莫利鎮、延壽縣玉河鎮、伊春市金林區、饒河縣。這為(wei) 大眾(zhong) 出遊提供了參考,也為(wei) 避暑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借鑒。
突破瓶頸 共謀未來
避暑旅遊以及緊密相關(guan) 的候鳥康養(yang) 度假,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但目前仍存在諸多瓶頸,如頂層設計不足、主客矛盾、大數據挖掘和應用不足等。如何破解這些瓶頸,業(ye) 界已有了一些積極的經驗。
戴斌表示,以避暑為(wei) 動機的康養(yang) 度假正在從(cong) 概念導入期穩步進入市場培育期。這對旅遊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新要求,亟需以大數據技術重構當代旅遊統計體(ti) 係。相對於(yu) 傳(chuan) 統旅遊,康養(yang) 度假以自駕出行、自有或月租房產(chan) 、自助生活、自主休閑為(wei) 主,需要進行更加科學的統計分析。與(yu) 此同時,要係統研究市場規律,特別是康養(yang) 度假的空間流向和消費特征,如人口超過1000萬(wan) 、GDP超過1萬(wan) 億(yi) 元的特大城市的主城區周邊200公裏左右的山嶽、湖泊和海濱更容易形成旅居型康養(yang) 度假地。建議旅遊規劃部門和決(jue) 策機構更加理性地看待康養(yang) 度假市場,推動高質量發展。
朱小祥認為(wei) ,氣象大數據和旅遊信息的結合,可以從(cong) 趨利與(yu) 避害兩(liang) 個(ge) 維度進行專(zhuan) 業(ye) 評估,科學地為(wei) 大眾(zhong) 旅遊出行提供參考,比如氣候舒適度預報、旅遊出行氣象適宜度指數、露營氣象指數、彩虹資源評估指數、高溫熱浪等級預報、爬山濕滑影響風險等級預報等。下一步,希望與(yu) 文化和旅遊部門加強合作,特別是在信息共享方麵加強交流,推動旅遊產(chan) 業(ye) 和氣象服務的更緊密銜接。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全國避暑旅遊發展報告》建議,做大做強避暑旅遊,要做好全國避暑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等頂層設計;加大供給,特別是彈性供給,有序共享避暑旅遊目的地的養(yang) 老院、大學校園等資源,同時要兼顧當地居民的感受,寵遊客也要考慮可操作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