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層層疊疊 流金淌蜜——廣西龍脊梯田景區村村有特色

發布時間:2023-07-04 10:16: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李誌雄 鄺偉(wei) 楠

  前不久,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梯田景區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梳秧節”。夜幕降臨(lin) ,景區內(nei) 層層疊疊的梯田裏星星點點的火把漸漸亮起,絢麗(li) 煙花在空中綻放,希望風調雨順、五穀豐(feng) 登。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位於(yu) 龍脊梯田景區核心區的大寨村被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評為(wei) “最佳旅遊鄉(xiang) 村”,梯田被森林環抱,溪水在村間流淌,生機盎然。

  資源可續

  龍脊梯田進入全麵插秧季節後,梯田水滿,當地農(nong) 民在田間梳秧、插田,吸引了大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

  梯田景觀美輪美奐,其生態係統卻十分脆弱。此前,因當地開山采礦和過度砍伐,梯田生態係統遭受嚴(yan) 重的破壞。如何讓龍脊梯田重新煥發生機?

  “有水才有田,有林才有水。保護梯田景觀需要涵養(yang) 水源,涵養(yang) 水源需要恢複植被。”龍脊鎮大寨村黨(dang) 支部原書(shu) 記潘保玉說。為(wei) 此,大寨村專(zhuan) 門成立了梯田維護管理小組,圍繞梯田種植了2000多畝(mu) 水源林。經過努力,大寨村的森林覆蓋率增長至82%,一個(ge) 山清水秀的龍脊又回來了。

  旅遊開發也不可避免帶來了一個(ge) 新問題——生活用水加劇,汙水數量陡增。如何確保景區綠水長流?

  “政府大力支持村裏汙水治理,投入500萬(wan) 元建設汙水處理池和管道,日處理汙水80噸,解決(jue) 村裏98%的汙水處理問題。”談起汙水無害化處理,平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廖忠念說。

  2020年12月,龍脊梯田入選國家濕地公園名單。其“上林下田、動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引發關(guan) 注,被譽為(wei) 我國水土保持係統的活化石和工程典範。

  全域聯動

  近年來,龍脊梯田旅遊不斷發展,景區內(nei) 容不斷延展。當地相繼開發了平安壯族梯田、大寨紅瑤梯田、龍脊古壯寨梯田、小寨紅瑤梯田、金竹古壯寨、黃洛紅瑤長發村等景區,覆蓋11個(ge) 行政村,約70.1平方公裏。

  “龍脊梯田跳出了小景區的局限性,實現大格局的全域聯動,體(ti) 現了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理念。”桂林旅遊學院教授蘇會(hui) 衛說,這種全域聯動,還做到了各個(ge) 村落各具特色。

  比如,位於(yu) 龍脊梯田核心區域的平安村和大寨村,主要以梯田景觀和稻作農(nong) 耕文化為(wei) 定位,開發了九龍五虎、七星伴月、金佛頂、西山韶樂(le) 、千層天梯等觀景點,打造了核心旅遊吸引物,成為(wei) 遊客青睞的熱門打卡地。

  2022年,龍脊村根據當地氣候,提前了農(nong) 時,將插秧時間提前了大半個(ge) 月,收割季也提早到了9月中旬。“通過錯開耕種時間,有效避免了與(yu) 平安村、大寨村的梯田景觀撞期,還將整個(ge) 龍脊梯田的觀景期拉長了近1個(ge) 月。”龍脊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侯榮義(yi) 說。

  黃洛瑤寨立足“紅瑤長發”資源,推出長發梳妝展示、瑤族歌舞、瑤家手工製品等,打響“天下第一長發村”品牌。同時,還引資1.2億(yi) 元建設中國長發科技館,開發“紅瑤淘米水”洗發養(yang) 護產(chan) 品,成功延伸“長發”產(chan) 業(ye) 鏈。

  “龍脊旅遊實現了差異化發展,突出‘一村一品’,湧現出黃洛紅瑤長發村、馬海辣椒村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村寨。”龍勝各族自治縣文化和旅遊部門負責人陽慶國說。

  共享發展

  “這塊獎牌含金量非常高,它既是大寨的榮耀,也是龍脊、龍勝和桂林的榮耀。”3月12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xiang) 村”頒獎儀(yi) 式在沙特阿拉伯舉(ju) 行,大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餘(yu) 瓊通代表大寨村上台領獎時,激動不已。

  農(nong) 事節慶為(wei) 龍脊梯田景區增加了文化魅力和遊客的體(ti) 驗感。5月1日,一年一度的開耕節舉(ju) 行,村民們(men) 在天梯裏集體(ti) 開展牛耕、挖田、扶田基等12道傳(chuan) 統農(nong) 事活動,吸引不少中外遊客前來觀賞體(ti) 驗。近年來,龍脊梯田景區還按照瑤族六月六織布、紡紗的傳(chuan) 統習(xi) 俗,辦起了曬衣節。六月初六,紅瑤姑娘們(men) 登上吊腳樓,推開窗戶,把一件件花衣和花裙晾曬在窗外。色彩斑斕的服飾驚豔了遊客的目光,給龍脊旅遊增添了一道絢麗(li) 的風景。

  龍脊梯田景區的經營探索也讓村民嚐到了發展旅遊的甜頭。桂林龍脊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企業(ye) +梯田+農(nong) 戶”發展模式,村民以梯田集體(ti) 入股的方式進行合作,企業(ye) 對景區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共享旅遊發展紅利。

  位於(yu) 景區核心區的大寨村,與(yu) 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後,每年可獲得門票收入10%的分紅,2019年全村分紅達375萬(wan) 元,其中農(nong) 戶分紅收入最高者達5.8萬(wan) 元。此外,公司還每年給予梯田維護補助1000元/畝(mu) 、灌溉亮化補助1000元/畝(mu) 、稻穀推遲收割補助800元/畝(mu) ,這3項加起來達2800元。

  “‘企業(ye) +梯田+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成功把作為(wei) 生產(chan) 資料的梯田變成旅遊景觀,把全體(ti) 村民變成股東(dong) ,調動了群眾(zhong) 參與(yu) 旅遊開發的積極性,形成了攜手奔向共同富裕的合力。”桂林旅遊學院教授梁業(ye) 章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