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教融匯賦新能 人才引領創未來

發布時間:2023-07-07 09: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7月3日至6日,首屆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大會(hui) 暨中國研究生教育長江論壇在湖北武漢舉(ju) 行。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視頻致辭。全國近700家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用人單位、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ye) 企業(ye) ,100多位院士及高校書(shu) 記校長,3000餘(yu) 位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各方代表參會(hui) 。

  本次大會(hui) 主題為(wei)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會(hui) 議由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學會(hui) 、武漢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楊衛表示,首屆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大會(hui) ,全麵展示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搭建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用人單位、地方合作交流平台,圍繞深化研究生培養(yang) 模式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促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方麵展開深度研討,產(chan) 出豐(feng) 碩學術成果,有力推動我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回首過去

  育人不倦桃李盡芬芳

  在6000餘(yu) 平方米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和人才工作展覽展示區,近150家研究生培養(yang) 重點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生用人單位、教育服務支撐機構的展台,有序排列著,述說著一個(ge) 個(ge) 立德樹人的故事。展區一角的“就在武漢”人才招聘會(hui) ,以“直播帶崗”的新潮方式,發布就業(ye) 崗位4000餘(yu) 個(ge) ,其中博士與(yu) 博士後崗位879個(ge) 。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與(yu) 會(hui) 嘉賓認為(wei) ,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作為(wei) 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部,承擔著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服務創新發展戰略的重大使命。研究生教育作為(wei) 衡量一個(ge) 國家高等教育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標誌,是辦好高等教育的點睛之筆。

  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自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已累計培養(yang) 了7000餘(yu) 萬(wan) 名學士、1000餘(yu) 萬(wan) 名碩士、110餘(yu) 萬(wan) 名博士。近年來新增院士和國家科技三大獎第一完成人中,我國自主培養(yang) 的博士均占三分之二左右,我國自主培養(yang) 的研究生已經成為(wei) 科技創新的主力軍(jun) 。

  今年是我國恢複研究生招生45周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內(nei) 科教授劉文勵是我國恢複研究生招生後的首屆研究生。“武漢在碩士、博士培養(yang) 方麵,一直都走在全國前列。恢複高考後,武漢緊跟時代步伐,同濟醫學院當時就有幾十個(ge) 碩士招生點。”劉文勵說。1978年,他考上研究生。1995年,他有了培養(yang) 碩士的資格,1999年開始帶博士。20多年來,他帶出20多位碩士、博士,現在他的學生們(men) 已成長為(wei) 醫院的業(ye) 務骨幹。退休後返聘的劉文勵,依舊忙碌在教書(shu) 育人、治病救人的一線。

  作為(wei) 首屆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大會(hui) 的舉(ju) 辦地,武漢是全國重要科教基地、大學之城,擁有92所高校、76名兩(liang) 院院士,有超過130萬(wan) 名在校大學生、19.76萬(wan) 名在讀碩博士研究生。武漢高校學生參加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係列大賽的人數,從(cong) 2017年的2585人,猛增到2022年的6570人。

  教育與(yu) 產(chan) 業(ye) 雙輪驅動,大學與(yu) 城市共興(xing) 共榮。2017年以來,武漢吸引全國各地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超200萬(wan) 人,連續6年人才淨流入。

   展望未來

  順應時代為(wei) 國育英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加快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ti) 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據測算,我國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了26位。

  “同時,我們(men) 應該看到,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吸引力還不夠強,競爭(zheng) 力還有差距,貢獻力、內(nei) 生力、治理力還有不足。”教育部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辦公室副主任洪大用說。

  如何實現研究生教育更高質量發展?在高端講壇、校長講壇,以及“適應新時代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人才選拔製度改革”“產(chan) 教融合共育卓越工程人才”等18個(ge) 分論壇上,來自育人單位、教育主管部門、用人單位的嘉賓紛紛以誠相見。

  針對博士生教育,楊衛提出規模、結構、投入、思政、導學、質量、管理、產(chan) 教等八大建議。比如,要以社會(hui) 發展目標確定規模增長,以社會(hui) 需求變化牽引結構演變,以統籌經費推動投入上升,以導師責任製推動導學關(guan) 係,以分類標準推動質量上行,以二元結構推動產(chan) 教融合等。

  中國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學會(hui) 副會(hui) 長王戰軍(jun) 認為(wei) ,培養(yang) 研究生是一種專(zhuan) 業(ye) 教育,研究生之前的教育,主要是知識的學習(xi) 和傳(chuan) 承,研究生教育是在知識學習(xi) 和傳(chuan) 承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生產(chan) 。本科教育現在強調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而研究生更強調專(zhuan) 業(ye) 教育和職業(ye) 教育,重在能力培養(yang) 。

  “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以強農(nong) 興(xing) 農(nong) 為(wei) 己任。”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黨(dang) 委研工部部長陳帝伊介紹,學校探索“情懷塑造,三鏈融通”下的農(nong) 科類研究生一體(ti) 化教育管理模式,打造“理論研究、技術研發、示範推廣”的創新鏈,構建“招培就”一體(ti) 化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yang) 鏈,強化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鏈,讓研究生教育之花在希望的田野絢麗(li) 綻放。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推進的最好交匯點在研究生培養(yang) ,最有效路徑是產(chan) 學研融合、校地企共促。”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玲表示。

  大會(hui) 上,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成果孵化基地(武漢)揭牌,中國研究生教育長江論壇落戶武漢。武漢市人才工作局與(yu) 8所在漢單位簽訂博士後倍增行動合作協議。

  科教融匯賦新能,人才引領創未來。中國,正從(cong) 研究生教育大國闊步邁向研究生教育強國。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7日 08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