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基層教壇,需練就四項“基本功”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韓立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呼喚著適應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教師。提升新入職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和能力,既要靠新教師不斷加強自我修養(yang) ,努力培養(yang) 師德垂範能力、教材駕馭能力、智慧導學能力、學法指導能力,也要求基層學校為(wei) 新教師提供政策、經費、製度等方麵保障,提供培訓機會(hui) ,搭建發展平台。對於(yu) 即將奔赴基層從(cong) 教的每位“準老師”來說,應至少具備以下四種能力:
具備師德垂範能力,過好“師德關(guan) ”。老師應該有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ang) ,以模範行為(wei) 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大先生。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yan) 格製度規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為(wei) 此,學校層麵一要組織新入職教師進行師德課程理論學習(xi) ,引領新教師不斷修煉思想道德品質、提升道德理論水平,矢誌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二要涵育新教師的家國情懷,上好每堂課,教育好每一位學生,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三要典型引路,開展向全國師德模範學習(xi) 活動,引導新入職教師愛教育、愛學生,激發他們(men) 內(nei) 心深處對教育事業(ye) 的熱愛;四要多開展合作備課、合作教研活動,引導新教師培養(yang) 合作精神,盡快融入本學科教師團隊中;五要引導新入職教師遵守教師職業(ye) 道德規範,加強師風師德建設,爭(zheng) 做師德標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ang) ,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具備教材駕馭能力,過好“教材關(guan)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不能刻板地認為(wei) 教學過程就是“先備課後講課”“先看答案後給學生講答案”。做一名優(you) 秀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全麵掌握本學科的知識內(nei) 容。新教師上崗後,學校要製定過“教材關(guan) ”的培訓計劃,指導新教師有組織地回歸教材、研讀教材、吃透教材,對教材裏的公式概念和原理、例題習(xi) 題練習(xi) 題如數家珍、了如指掌,並能夠進行融會(hui) 貫通的運用與(yu) 拓展。
具備智慧導學能力,過好“課標關(guan) ”。一名新時代合格教師,必須具備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智慧導學能力,不僅(jin) 會(hui) 講學科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hui)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xi) 。為(wei) 此,學校要組織新教師開展“新課標”培訓活動,認真學習(xi) 和研究新頒布的《義(yi) 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中國高考評價(jia) 體(ti) 係》,使新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超越自我,告別傳(chuan) 統教育觀念,建構“一切為(wei) 了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新理念。二是實現角色轉型,當好“助燃劑”,從(cong) 權威講授者轉向知識建構者,當好與(yu) 學生共同學習(xi) 的合作者、與(yu) 學生共同探究問題的對話者、讓學生學會(hui) 學習(xi) 的指導者、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顧問等。三是課前能夠根據課標要求進行問題導向的學習(xi) 方案設計;課中能組織學生圍繞問題開展合作交流、思維訓練等學習(xi) 活動;課後能對學生進行個(ge) 性化指導和拓展學習(xi) 等。
具備學法指導能力,過好“方法關(guan) ”。新教師要善於(yu) 指導學生學習(xi) 方法、培養(yang) 其學習(xi) 能力。學校要在新教師上崗之前對其進行專(zhuan) 題培訓,讓新教師掌握學法指導方法、具備學法指導能力,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學會(hui) 結構化閱讀文本,掌握終身學習(xi) 方法,培養(yang) 終身學習(xi) 能力。同時,要學會(hui) 指導學生在課中常用的小組討論、展示對話、問題生成、工具訓練和高級思維等學習(xi) 方法,當好學生掌握學習(xi) 方法的“教練”。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陳鵬、張勝、王斯敏)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