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建設現代能源體係

發布時間:2023-07-12 09:3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蒼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知識中心)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這為(wei) 我國現代能源體(ti) 係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現代能源體(ti) 係,是建立在可再生能源與(yu) 氣體(ti) 能源相融合基礎上的、適應現代社會(hui) 發展需求的先進多元能源係統,它是依托智慧能源技術進行能源技術革命,從(cong) 傳(chuan) 統能源體(ti) 係逐步進化形成的全新的能源體(ti) 係。現代能源體(ti) 係的典型特征是:以再生能源、氣體(ti) 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多元結構能源;能源相互協同、具備相對穩定的供應模式;有序配置、高效節約、供需互動的平衡用能方式。

  建立現代能源體(ti) 係勢在必行

  能源是能夠為(wei) 人類提供熱能、電能、光能、機械能、化學能等的資源,是人類生產(chan) 生活必需的物質,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條件。離開了能源,人類的生產(chan) 、社會(hui) 的生活就失去了保障。人類進步發展的曆史是依靠傳(chuan) 統能源書(shu) 就的,這些能源主要指已經大規模生產(chan) 和廣泛利用的常規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chuan) 統能源在社會(hui) 的進步中起著基礎保障作用,對人類生產(chan) 生活無可替代。但傳(chuan) 統能源是一次性非再生能源。由於(yu) 不可再生或短期內(nei) 不可能再生,因此傳(chuan) 統能源會(hui) 造成危機,引發人們(men) 對能源短缺的恐慌。故而在創造物質財富,建設物質文明的過程中,節約能源資源,不斷開發新能源、清潔能源,尋找可替代的再生能源是人類發展的一個(ge) 永恒的話題。

  在較長的一個(ge) 時期內(nei) ,經濟發展模式是嚴(yan) 重依賴傳(chuan) 統能源的。依賴傳(chuan) 統能源的經濟模式,其典型特征是一種粗放型發展,即在外延型擴大再生產(chan) 方式下,通過不斷投入的大量的勞動力、能源、資金的消耗,擴大生產(chan) 規模,增加產(chan) 品數量,促進經濟增長。這種發展模式,注重增長速度,強調生產(chan) 規模,並且較大程度地依靠行政力量。這種發展模式往往忽視對物質、能源的開采和消耗,忽視了產(chan) 品生產(chan) 消費過程中廢棄物的排放和對環境的汙染,對資源的利用也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故而會(hui) 對人類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壞,致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環境整體(ti) 功能下降,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減弱,社會(hui) 生態安全麵臨(lin) 威脅。人類的生產(chan) 生活實踐已經表明,以大量消耗能源、資源為(wei) 代價(jia) 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不能長久的。因此,必須改變傳(chuan) 統發展模式,推動能源革命,建立起現代能源體(ti) 係,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

  多措並舉(ju) 建設現代能源體(ti) 係

  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等目標的提出,為(wei) 促進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同步進行,加快建設中國現代能源體(ti) 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一係列新要求。

  加快建設中國現代能源體(ti) 係,必須推進能源科技革命,加強能源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an) 力,科學技術是現代能源體(ti) 係建設的原動力,沒有能源科技革命,沒有能源技術創新,就不可能有新型能源產(chan) 品,也就沒有能源體(ti) 係的根本性革命。應加大新型能源產(chan) 品研發的投入,研究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企業(ye) 可進行實質性深度合作,開展新能源產(chan) 品技術攻關(guan) ,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要加快研發風能、水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生產(chan) 和利用的技術,加快太陽輻射能、水能、風能轉化為(wei) 電能的研究應用,加強太陽能光熱利用、地熱能利用等,加快推進太陽輻射能進行光熱轉化,同時加強水能技術,包括潮汐能、波浪能利用等的開發應用。

  加快建設中國現代能源體(ti) 係,應加快建設現代化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當前,應大力發展非石化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非石化能源產(chan) 品,發展安全、清潔、低碳、高效、可持續性的能源產(chan) 業(ye) 。要生產(chan) 、需求、運輸、消費等諸環節多管齊下、合理布局、優(you) 化結構,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zheng) 力的新型能源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大力發展能量密度高、清潔性好、優(you) 勢突出、儲(chu) 量豐(feng) 富的氫能源,促使氫能源在製造業(ye) 、交通運輸業(ye) 、能量轉送、電網儲(chu) 能調配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要加大力度開發綠氫、儲(chu) 運、燃料電池等關(guan) 鍵產(chan) 品和關(guan) 鍵材料的技術開發,推動氫能對電能的替代,促使氫能源行業(ye) 成為(wei) 中國能源轉型支柱行業(ye) 。

  加快建設中國現代能源體(ti) 係,必須加強節能降耗技術創新,強化綠色引領和低碳減排。應加快傳(chuan) 統能源產(chan) 業(ye) 的技術改造,降低各類行業(ye) 的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降低全社會(hui) 用能成本。應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雲(yun) 計算技術在節能裝置、減排裝置、多樣化發電、超大規模電網運營中的深度應用,實現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動態平衡。要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麵開展全社會(hui) 範圍內(nei) 的節能降碳、生產(chan) 綠色化、生活無汙染化行動,推廣利用非化石能源和新型的現代化電力係統,實現化石能源清潔低碳利用;應強化製造加工生產(chan) 過程和服務過程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創造現代能源消費新模式,並以此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

  加快建設中國現代能源體(ti) 係,必須加強新能源開發和新能源技術研究的國際合作。應不斷汲取在節能減排、廢物處理、清潔生產(chan) 、綠色環保等方麵走在前列的國家的有益經驗,在現代能源設備、原材料選擇、應用市場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的國際合作,在全球開辟更大、更廣闊的新能源市場,構建包含國際元素的新能源體(ti) 係。要積極參與(yu) 現代能源領域國際標準和國際規則的製定,掌握現代能源話語權。應支持能源企業(ye) 走出國門,在能源投資、能源服務、能源裝備、能源技術等方麵,對接全球市場,充分實現能源品種進出口的便利化與(yu) 多元化。要加大能源領域的對外開放,改善和優(you) 化能源營商環境,進一步放寬外商的能源投資準入條件,降低能源市場主體(ti) 製度性交易成本,提高能源企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和經營效率,形成與(yu) 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相匹配、充滿內(nei) 生活力的能源市場。

  加快建設中國現代能源體(ti) 係,必須堅持綠色低碳引領,堅持多元能源供給,構建能源安全體(ti) 係。要把能源生產(chan) 創新、運營模式創新和其他領域的高新技術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培育中國能源領域的龍頭企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創新型企業(ye) ,助推中國能源產(chan) 業(ye) 升級。要加快推動化石能源的清潔化,促進清潔能源規模化生產(chan) ,形成多種能源綜合化、多元化的終端格局。要加快推動用能、產(chan) 能體(ti) 製的改革,完善能源輸運網絡,革新能源產(chan) 業(ye) 裝備,提升能源運輸能力,構建現代化能源運輸體(ti) 係。要建設現代化的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能源引進格局,保障“雙碳”目標推進和實現進程中的能源安全。要建立能源風險防控機製,提高全民能源風險防範意識,加強能源宏觀政策保障,加強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監管,構築起安全可靠的中國能源安全體(ti) 係。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