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依法打擊網絡謠言

發布時間:2023-07-14 09:46: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央網信辦舉(ju) 報中心近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全國各級網信舉(ju) 報工作部門、主要網站平台受理網民舉(ju) 報違法和不良信息1659.6萬(wan) 件,環比下降5.8%。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持續發展,網民發表觀點的平台日益豐(feng) 富,但包括網絡造謠(傳(chuan) 謠)等在內(nei) 的網絡不文明現象也隨之冒頭。網絡謠言貽害無窮,在破壞網絡輿論環境、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的同時,也削弱了網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為(wei)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淨化網絡環境,繁榮數字經濟,我國持續加強網絡治理,完善相關(guan) 體(ti) 製機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我們(men) 要認識到,構建綠色、安全的網絡生態,不能僅(jin) 靠一時之功、一域之力,而需要社會(hui) 各界共同發力。

  社交平台要充分認識不良網絡信息對經濟社會(hui) 的負麵效應,更好履行社會(hui) 責任。一是需優(you) 化價(jia) 值導向,建立正確的義(yi) 利觀,不能要流量不要真相、要熱度不要法度、要經濟效益不要社會(hui) 效益;二是需主動完善自我檢查機製,對造謠、傳(chuan) 謠的賬號及內(nei) 容,應予及時甄別、快速處理;三是需暢通違法信息舉(ju) 報渠道,及時回應用戶舉(ju) 報。

  相關(guan) 職能部門應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強對網絡平台的監管,讓違規平台長記性,督促其履行好管理責任。對未能履行好責任的平台,要加大懲戒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還要主動發現新平台、新應用暴露出的風險隱患,確保規範管理全覆蓋、無死角。

  廣大網民應更好履行公民義(yi) 務,在暢遊網絡、發布信息、參與(yu) 討論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空間絕不是法外之地,保持理性思維,守住文明和法律底線,自覺抵製網絡謠言,做懂法治、守道德、慎言行的網民。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