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恢複和擴大需求關鍵所在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恢複向好態勢,但回升的基礎不牢,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恢複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guan) 鍵所在,迫切需要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形成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內(nei) 生動力。
總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費需求不足
我國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深入推進,消費日益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自2010年以來,消費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作用明顯高於(yu) 投資,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整體(ti) 上看,我國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正在從(cong) 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當前,總需求不足是我國經濟運行麵臨(lin) 的突出矛盾,而總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麵是消費需求不足。
一方麵,消費“主引擎”動力尚未完全恢複。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6%,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動力強勁。但受新冠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等超預期因素衝(chong) 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大幅回落,並多次出現起伏。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總需求不足,較為(wei) 突出的是消費需求恢複緩慢。為(wei) 此,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各地也采取務實舉(ju) 措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著力促消費。
另一方麵,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仍有待釋放。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nei) 需,並以消費為(wei) 主導。從(cong) 發達經濟體(ti) 發展曆程看,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隨人均GDP的提高呈“U”形走勢,進入工業(ye) 化後期階段,消費率開始逐步上升。近年來,我國消費率已處於(yu) 回升期,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多年保持在50%以上,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下一階段,推動我國消費增長的主要力量將來自消費結構升級與(yu) 消費創新,一係列不同於(yu) 以往的新消費將成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動力潛力來源。不過,這方麵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市場環境加以破解,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國內(nei) 總需求由消費和投資構成,我國通過擴大內(nei) 需有效應對了1998年亞(ya) 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衝(chong) 擊,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投資動能邊際放緩,外需動力穩中趨緩,消費成為(wei) 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與(yu) 以往不同,我們(men) 立足新發展階段擴大內(nei) 需,不僅(jin) 僅(jin) 是穩增長的短期宏觀調控政策,而且是將其作為(wei) 中長期發展的戰略基點。這就要求進一步強化消費在內(nei) 需中的主導作用,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
既要擴規模又要提質量
恢複和擴大消費,既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guan) 鍵所在,也是支撐人民生活質量持續提升的必然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促消費,不僅(jin) 要實現量的有效擴大,還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要將其作為(wei) 應對和化解諸多問題和挑戰的有效途徑。
這是適應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的主動作為(wei) 。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消費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經濟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直接體(ti) 現。立足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ti) 上已經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特點。同時,城鄉(xiang) 之間、區域之間、不同收入群體(ti) 之間的生活水平差異較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消費方麵表現得尤為(wei) 明顯。有效擴大消費,更好滿足需求,加快補齊消費領域的短板弱項,是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增進民生福祉的主動作為(wei) 。
這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nei) 在要求。短期來看,在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優(you) 化後,消費全麵恢複和潛力加快釋放的勢頭顯現,但仍麵臨(lin) 較大壓力和不穩定因素。中長期來看,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主體(ti) 地位,對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打通製約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堵點提出了要求,對進一步強化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提出了要求。有效擴大消費、更好滿足需求,積極發揮消費引導有效投資的重要作用,有利於(yu) 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緩釋風險和對衝(chong) 外部壓力,提振發展信心。同時,更強大的消費市場也為(wei) 我國發展提供了更強韌性和更大回旋餘(yu) 地,有利於(yu) 提高經濟運行的自我調節能力,實現更充分的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網絡經濟效應。
這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已經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處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guan) 鍵階段,消費創新日益成為(wei) 引領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消費提質升級成為(wei) 我國消費創新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有效擴大消費,必須聚焦高質量的消費,不能再依循過去我國消費曾經具有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而是要適應個(ge) 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消費市場變化特點,將重點放在發展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新產(chan) 品新內(nei) 容等方麵,進而為(wei) 創新創業(ye) 提供更大發展空間,促進創新生態係統不斷完善以及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有效對接,形成更高水平的良性循環,增強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更好滿足需求,要將消費需求升級方向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和結構調整的導向,加快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和生活性服務業(ye) 發展壯大,搶占產(chan) 業(ye) 鏈的高價(jia) 值環節,加快培育企業(ye) 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實現消費發展與(yu) 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壯大經營主體(ti) 協同共進。
明確促消費的著力點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需堅決(jue) 貫徹落實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盡快形成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zhai) 務約束的金融需求,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
一是以創新升級為(wei) 引領,培育強勁的消費增長新動能。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wei) 重點,支持各類經營主體(ti) 加強技術、管理和商業(ye) 模式創新。以品種豐(feng) 富、品質提升、品牌培育為(wei) 目標,增加優(you) 質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促進與(yu) 消費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化結構、轉型升級。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台建設,加快探索擴大開放,大力發展免稅零售等新興(xing) 消費業(ye) 態。
二是以暢通循環為(wei) 重點,加快形成城鄉(xiang) 一體(ti) 的流通新體(ti) 係。加快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對全球消費的集聚輻射力和資源配置力。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進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市場活力和人口承載能力。擴大新型流通基礎設施在農(nong) 村的覆蓋麵,充分挖掘縣鄉(xiang) 消費潛力。
三是以數實融合為(wei) 路徑,形成供給與(yu) 需求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加快新型消費、升級型消費發展,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協同的消費生態。加快推進數字化從(cong) 消費端向供給端延伸,從(cong) 單點突破向全鏈條擴散覆蓋,用好數據新生產(chan) 要素,建立產(chan) 能靈活轉換和快速響應機製。
四是以擴容和增收為(wei) 導向,培育壯大有收入支撐的新消費群體(ti) 。促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優(you) 化就業(ye) 服務,提高低收入群體(ti) 人力資本,推動更多技術工人、進城農(nong) 民工等進入中等收入群體(ti) 行列。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教育、醫療、養(yang) 老、育幼等方麵的公共服務支出效率。
五是以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保障,創造敢消費能消費的良好環境。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製,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you) 獲得感強願消費。要完善消費促進政策,有序取消限製消費的行政性規定,進一步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要有序擴大服務業(ye) 製度型開放,特別是針對消費升級的服務領域,可考慮放寬投資準入限製,引進國外優(you) 質服務資源,發展國內(nei) 高端服務,更好滿足國內(nei) 市場需求。(王微 王念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