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讓社區顏值更高
文化創意讓社區顏值更高
哈爾濱香坊區“創意街區”一線見聞
從(cong) 昔日垃圾轉運點到“文化創意牆”,從(cong) 傳(chuan) 統鄉(xiang) 鎮到文化旅遊“新地標”,從(cong) 普通街區到夜生活“新場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通過“微”更新、“微”改造,打造出一批創意街區,賦能城市發展。
創意塗鴉牆引客來
為(wei) 了提升百姓居住環境,改善社區周邊環境,香坊區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了“微”改造,打造出15處主題鮮明、特色突出、充滿文化創意元素的特色街區。香坊區紅旗街道三輔三道街就是其中變化最大的街區之一。香坊區文旅局局長楊立夫介紹,紅旗街道先是改變垃圾清運方式,變以往的落地轉運方式為(wei) “公交式”流動收運,拆除破損牆體(ti) 重新修築並進行清洗後通過塗鴉、彩繪等形式對牆體(ti) 進行創意設計及藝術加工,實現了從(cong) 昔日垃圾轉運點到“文化創意牆”的變身。
“以前這裏環境不好,路過都要繞道走,現在已經成了一處小有名氣的景點。”香坊區三輔三道街居民王惠榮說。紅磚、長椅、塗鴉,這條500多米長的街道通過創意設計吸引了不少市民。
在距離三輔三道街不遠的林園路,幾位身穿漢服的大學生在一麵古色古香的紅牆前合影。“林園路的街區設計結合了河畔公園等自然風景,讓這裏成為(wei) 了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香坊區建築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張宏燕說。
文旅融合持續“升溫”
在香坊區向陽鎮東(dong) 興(xing) 村,文化牆體(ti) 彩繪、剪紙手藝展覽、新設創意標識等將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元素相結合,展示民族風情的同時,打造起民俗文化旅遊的“新地標”。
東(dong) 興(xing) 村位於(yu) 阿什河東(dong) 岸,村落形成於(yu) 260年前,地方飲食特色鮮明,滿繡、剪紙、珍珠球、民族秧歌等民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東(dong) 興(xing) 村村民吳冠霖2021年回到家鄉(xiang) 創業(ye) ,運營著村裏的民宿、農(nong) 家樂(le) 等生態農(nong) 業(ye) 。“現在村裏房子的租金翻了好幾倍。”吳冠霖說,東(dong) 興(xing) 村離市區約25公裏,每到周末不少市區遊客來到村裏。
暑期來臨(lin) ,東(dong) 興(xing) 村也迎來了旅遊旺季,每天接待遊客150人左右,節假日能達到200多人。
坐落在伏爾加莊園附近的成高子鎮也是香坊區打造的“文旅小鎮”之一。當地通過對村落“微”更新,將伏爾加莊園所在的民強村村委會(hui) 至伏爾加莊園正門段全長1000多米的區域打造成為(wei) 文化創意特色街區,實現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文化旅遊的有機融合。
夜生活集聚人氣
“熱鬧有趣、好玩不貴,這種夜間市集活動小孩大人都很喜歡!”在香坊區新香坊街道,“螢火”市集在盛夏火熱開市。文創藝術、潮玩飾品、特色小吃……市集內(nei) 設置了70餘(yu) 個(ge) 攤位,“冰城”的夏日煙火氣在這裏升騰。
走進香坊區幸福路,城市生活的“熱鬧勁兒(er) ”同樣在這裏上演。近期,香坊區對此路段進行提檔升級,將“售賣麵積”擴大化,打造“美食外擺一條街”,囊括60餘(yu) 家餐飲門店。
在夜市大快朵頤後,不少市民選擇到周邊的綠道散步。綠蔭環繞的小道間不時有歌聲傳(chuan) 來,漫步在園區內(nei) 舒爽愜意。
今年6月,香坊綠道項目建設單位正式施工。該項目以建設城市公園綠道為(wei) 主體(ti) ,在對現有公園內(nei) 老舊道路進行改造的基礎上,將多個(ge) 公園串聯貫通、連線成網,布局設置運動休閑、自然生態、濱水體(ti) 驗等區域,為(wei) 市民提供多樣化生態體(ti) 驗。
“香坊區堅持產(chan) 城融合,立足街區商業(ye) 特色和產(chan) 業(ye) 布局,對老城區、特色鄉(xiang) 鎮、居民街道進行‘微’更新,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匯聚人氣,推進文化消費、商業(ye) 消費、時尚消費一體(ti) 發展。”香坊區委書(shu) 記李亞(ya) 飛介紹,未來香坊區將繼續強化創意設計和政策引導,不斷提高文旅品質,提升百姓人居環境。(記者劉偉(wei) 管建濤 戴錦鎔)
新華社哈爾濱7月12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