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收四千多元校服費,貴不貴、值不值、該不該?
作者:陳廣江
近日,廣東(dong) 東(dong) 莞一中學收取4000餘(yu) 元校服費事件引發熱議。該校高一新生入學須知顯示,男生校服費為(wei) 4033元,女生校服費為(wei) 4043元,並注明校服共30-31件,生活用品共16-17件。7月17日,該校工作人員表示,校服報價(jia) 屬實,這是一次性買(mai) 齊整套校服所有種類,含春夏秋冬裝,有些是運動品牌,收費經過了審批。對此,東(dong) 莞市教育局稱,校服費非強製繳納,屬於(yu) 家長自願購買(mai) 。
又見“天價(jia) 校服”,近年來,類似現象並不鮮見。校服費動輒數千元,到底貴不貴?客觀講,不能一概而論。校服種類頗多,新聞中該校的四季套裝包括單衣、馬甲、棉襖、禮服、衝(chong) 鋒衣等,還有被子、拉杆箱、蚊帳等,按市價(jia) 計算總價(jia) 大概不算太貴。但“值不值”值得探討——這是一個(ge) 經濟範疇的問題,不同經濟實力的家庭給出的答案可能大相徑庭,可能多數家長認為(wei) 貴得離譜,但也有家長認為(wei) 物有所值。
對多數家庭來說,4000餘(yu) 元校服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對那些困難家庭而言,更是沉重負擔。正因為(wei) 每個(ge) 家庭經濟情況不同,各地教育部門均發文明確,學校不得強製學生購買(mai) 校服。東(dong) 莞市教育局也表示,購買(mai) 校服屬於(yu) 家長自願行為(wei) 。但現實中,所謂自願,往往是“被自願”。孩子不穿校服,會(hui) 不會(hui) 被排擠,能不能參加正式活動?這些擔憂,讓家長很難說“不”。
另外,就像本次事件中,該校工作人員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明確表示,校服費由學校統一收取,都是要交的,“新生沒有理由不交”。可見,在校方眼裏,新生交校服費是理所當然的。
而相較於(yu) “貴不貴”“值不值”,“該不該”的問題更值得追問。花4000多元一次購買(mai) 30餘(yu) 套校服,其必要性、合理性是值得商榷的。對中小學生而言,身體(ti) 發育尚未停止,甚至身高一年躥一截,有必要一次買(mai) 這麽(me) 多校服嗎?學校工作人員稱,如果學生在三年內(nei) 長高了或者損壞了可以免費更換,但具體(ti) 操作起來難度不小。比如,具體(ti) 更換標準誰來定?
統一穿校服是學校管理學生、引導學生、防止攀比的重要方式,也是校園文化、辦學理念的直觀呈現。但現實中,一些學校一味貪“多”求“貴”,一次性購買(mai) 數套,動輒數千元,變相強製家長掏腰包,已違背校服的設計初衷。校服多、校服貴,就能提高學生的儀(yi) 容儀(yi) 表和自信心嗎?這恐怕是個(ge) 教育領域裏需要糾正的認識誤區。(陳廣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