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間賽跑 助古籍重生(金台隨筆)
古籍修複,是一場與(yu) 時間的賽跑。
做好古籍修複,對於(yu) 賡續曆史文脈、傳(chuan) 承民族記憶至關(guan) 重要。歲月流轉,書(shu) 闕有間。不少古籍由於(yu) 年代久遠,會(hui) 出現酸化、絮化、老化、黴變等問題,影響保存及傳(chuan) 世。目前,我國尚有1000多萬(wan) 冊(ce) 古籍亟待保護,搶救保護珍貴古籍刻不容緩。
不遇良工,寧存故物。古籍修複歸根結底要靠人才。近年來,我國古籍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十三五”以來,建立了12家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和1家國家級古籍修複技藝傳(chuan) 習(xi) 中心。古籍保護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超過40所高等、中等專(zhuan) 業(ye) 院校培養(yang) 古籍保護方向專(zhuan) 業(ye) 人才,古籍修複專(zhuan) 業(ye) 人員從(cong) 不足百人增至超過千人。專(zhuan) 業(ye) 素質得到整體(ti) 提升,半數以上為(wei) 碩士研究生。也要看到,古籍修複人才匱乏問題仍然存在,一些收藏單位還是缺兵少將,有的單位甚至麵臨(lin) “10人保護百萬(wan) 卷館藏檔案”的困境,強化人才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成為(wei) 一名古籍修複師並不容易。明代周嘉胄曾以“補天之手、貫虱之睛、靈慧虛和、心細如發”概括古籍修複師的職業(ye) 素養(yang) ,這並非誇張。古籍病害十分複雜,有蟲蛀鼠咬,需用同色同性紙補綴;有水濕油汙,可采用洗書(shu) 法、熨燙法等分類施治;古籍黴爛糟朽,常在書(shu) 頁背後裱紙,再截齊裝訂成冊(ce) ……修複程序複雜繁瑣,一招一式皆有道理。這考驗著古籍修複師“一雙妙手補千年”的工藝,也磨煉著“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
古籍修複不僅(jin) 是一門技藝,更是一門科學。修複一本古籍,除了需要古典文獻學知識,還可能用到材料分析等方麵知識及美術、曆史、考古、少數民族語言等學科知識。古籍修複門檻較高,理論紮實、經驗豐(feng) 富、視野寬廣的研究人員一直是稀缺資源。進一步擴大人才隊伍,必須運用學曆教育、辦培訓班、師徒傳(chuan) 習(xi) 等多種方式,培養(yang) 更多高學曆、複合型人才,提升古籍修複水平,同時要鼓勵有一定基礎的圖書(shu) 管理人員學習(xi) 相關(guan) 知識,參與(yu) 一般性修複。
近年來,隨著《古書(shu) 複活記》《穿越時空的古籍》等紀錄片熱播,更多年輕人將古籍修複作為(wei) 專(zhuan) 業(ye) 與(yu) 事業(ye) ,與(yu) 先人對話,助經典流傳(chuan) 。一位90後古籍修複師表示:“隻要我喜歡,它就不是冷板凳。”也要看到,讓這群為(wei) 古籍續命的人擇一事終一生、耐寂寞守初心,要靠事業(ye) 留人、感情留人,也要靠待遇留人、製度留人。應在提高待遇水平、拓展晉升通道、加強評獎推優(you) 等方麵加大力度,讓古籍修複師可以安心埋首故紙堆,心無旁騖幹工作。
從(cong) 一個(ge) 鑷子、一把排刷、一隻噴壺,到pH測試儀(yi) 、脫酸機、紙張拉力儀(yi) ,科技創新為(wei) 傳(chuan) 承千年的修複技藝注入新的生機。古籍修複不再僅(jin) 僅(jin) 限於(yu) 一人一桌埋頭伏案,還包含了技術攻關(guan) 、設備研製等新的工作內(nei) 容;從(cong) 業(ye) 人員也不再僅(jin) 僅(jin) 限於(yu) “書(shu) 醫生”,還包含“檢驗師”“藥劑師”等工種。全方位夯實古籍修複的人才基礎,讓更多企業(ye) 、科研院所等加入其中,在傳(chuan) 承技藝、改進工藝、研發材料、人工替代等方麵發揮優(you) 長,定能搶救保護更多文化瑰寶,讓更多古籍“重獲新生”、綿延書(shu) 香。石 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