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發布時間:2023-07-19 10:1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卓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既關(guan) 係到我國能否更好適應經濟全球化發生的新變化新趨勢,又關(guan) 係到我國能否保持並發揮自身優(you) 勢,增強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進一步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競爭(zheng) 力,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有效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內(nei) 生性、穩定性和自主性,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把握發展新趨勢

  回溯過去幾十年,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全球產(chan) 業(ye) 鏈分工格局不斷調整,其演進體(ti) 現了一係列重要特征。一是注重開放,各國的開放政策使商品、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在全球流動轉移成為(wei) 可能;二是技術支撐,交通運輸、生產(chan) 工藝、通訊等技術深入發展,使複雜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能夠細分成各個(ge) 環節,分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加速了全球生產(chan) 網絡的形成;三是利用比較優(you) 勢,發達國家把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chan) 環節分解到要素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賺取高額利潤;四是分享發展機遇,經濟全球化顯著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國民收入,其消費能力上升帶來大量需求,同時使發展中國家的一些產(chan) 業(ye) 得以培育和壯大,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

  近年來,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明顯上升,多重挑戰交織疊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chan) 業(ye) 鏈分工格局深度調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重構。同時,經濟全球化呈現出一些新的變化,如更加注重安全、強化競爭(zheng) 、更具彈性等。這些變化與(yu) 原有特征相互疊加,在引導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注重安全。過去幾年,由於(yu) 新冠疫情衝(chong) 擊、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影響,重要糧食作物、能源、重要工業(ye) 品等相關(guan) 原材料和產(chan) 品的國際供應鏈出現了斷裂,一些國家更加重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問題,要求先進製造業(ye) 回流。二是競爭(zheng) 加劇。一些國家認為(wei) ,由於(yu) 經濟全球化,其戰略地位被超越、相對競爭(zheng) 力被削弱,所以不惜摒棄效率和成本的考量,進行產(chan) 業(ye) 鏈區域化、近岸化乃至本土化布局,借此打壓競爭(zheng) 對手來保持經濟和科技上的領先地位,進而維護其在全球體(ti) 係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三是更具彈性。無論是微觀層麵的企業(ye) 經營,還是宏觀層麵的政策布局,都更加重視供應鏈的彈性,以期在生產(chan) 地、供應商、技術路線上有更加多元化的選擇。此外,為(wei) 應對外部環境的風險挑戰,跨國公司等采取了縱向一體(ti) 化策略,通過投資控股、戰略同盟等方式,來增加對供應鏈的穿透能力和掌控能力。

  發揮既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

  麵對新形勢,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既要鞏固自有優(you) 勢,又要適應全球生產(chan) 網絡新的變化,不斷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一方麵,從(cong) 近中期來看,要通過保持高性價(jia) 比的穩定供給能力,激發巨大消費潛能,鞏固我國在全球生產(chan) 網絡中的既有優(you) 勢。在供給端,規模經濟是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重要優(you) 勢。我國擁有最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2022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通過穩定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保持製造業(ye) 的總量規模優(you) 勢,形成了強化我國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基礎。在需求端,我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規模內(nei) 需市場,這也是規模經濟的重要源泉,形成了保持產(chan) 業(ye) 鏈穩定的需求端基礎。

  另一方麵,從(cong) 中長期來看,全球生產(chan) 網絡的格局是動態演變的,隻有通過產(chan) 業(ye) 升級不斷提升競爭(zheng) 力,才能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往的產(chan) 業(ye) 升級是沿著產(chan) 業(ye) 、行業(ye) 、產(chan) 品的發展路徑升級,但現在產(chan) 業(ye) 升級路徑發生了一些改變,即沿著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的節點升級。產(chan) 業(ye) 升級不僅(jin) 要關(guan) 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而且要關(guan) 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比如,對一些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其特定生產(chan) 環節上的創新和升級也會(hui) 創造出巨大的價(jia) 值增量。

  找準發力重點

  保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既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適應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現實情況,要從(cong)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進全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這三個(ge) 方麵著手,切實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一般而言,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升級有三種路徑。一是利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chan) 效率,包括利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製造等技術改造生產(chan) 線。二是利用高端工藝和工程技術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內(nei) 在價(jia) 值。三是大力培育本土自主品牌並推向全球市場,創造品牌紅利。要提升企業(ye) 的產(chan) 品研發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對全球消費風向的把握能力,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實現創新升級。此外,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過稅收優(you) 惠、政府采購等方式激勵企業(ye) 采用更先進的技術,提高產(chan) 品質量和生產(chan) 效率。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能夠在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經濟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中發揮積極作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從(cong) 研發、萌芽到大規模商業(ye) 化,大致可以分為(wei) 4個(ge) 階段。一是基礎研發階段,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利用好財政投入、稅收優(you) 惠、政府采購等政策工具。二是試驗階段,創新技術從(cong) 實驗室到工廠之間需要經曆前端試驗性開發,要發揮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等的支持作用。三是產(chan) 業(ye) 化階段,需要引入市場化風險投資等機製,建設運營一批產(chan) 業(ye) 孵化加速平台。四是大規模商業(ye) 化應用階段,要積極探索商業(ye) 化發展模式,同時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發展的服務作用,通過有效配置資源推動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進一步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競爭(zheng) 力。

  促進全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對於(yu) 重點領域的複雜產(chan) 品而言,產(chan) 業(ye) 鏈分工環節較多,其風險敞口較大,受外部衝(chong) 擊而“斷鏈”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支持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是要保證重點領域上中下遊的關(guan) 鍵環節在出現外部衝(chong) 擊時能具有更高靈活性、彈性和韌性。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麵,要找準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關(guan) 鍵點,避免出現“撒胡椒麵”式的低效投入,而是要在上中下遊培育出具有自身優(you) 勢的長板。例如,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的上中下遊有數百個(ge) 產(chan) 業(ye) 鏈節點,我們(men) 需要掌握引領行業(ye) 標準的關(guan) 鍵節點技術,進一步增強韌性。另一方麵,要明確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的優(you) 先序,可以通過新技術路線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實現“彎道超車”。例如,半導體(ti) 的成熟製程涉及的下遊市場空間比先進製程的大,在當前的形勢下要優(you) 先把成熟製程做成長板,進一步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競爭(zheng) 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