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眼鏡不該成為充滿算計的“避坑遊戲”
前些天,我打算去潘家園的北京眼鏡城配鏡,出發前,我深吸一口氣,給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設。選擇這裏,是因為(wei) 相較於(yu) 路邊眼鏡店動輒上千元的價(jia) 格,北京眼鏡城素來以低價(jia) 著稱。而之所以心生忐忑,則是因為(wei) 當下眼鏡市場“水很深”,一不小心就會(hui) 被店家忽悠,上演“配副眼鏡698,老板含淚賺600”的戲碼。
臨(lin) 行前,我專(zhuan) 門做了兩(liang) 個(ge) 小時的選購攻略,雖談不上成竹在胸,也大概對各類術語行情有所了解。誰知一進店,導購的第一個(ge) 問題就讓我露了怯:鏡框要板材的還是合金的?我弱弱地問:啥叫板材的?繼而心中一慌:完了,這不是自認“小白”,給了對方隨意要價(jia) 的空間?
好在後麵幾個(ge) 回合,商家拋出的“知識點”大多落在了我的預習(xi) 範圍之內(nei) 。品牌、係列、純鈦鏡框、適合的折射率、要不要“防藍光”……導購看我目標明確,在一番“忽悠”無效之後,也就單刀直入,直達亮明底價(jia) 環節。
我的這場體(ti) 驗,隻是當下配鏡亂(luan) 象的一個(ge) 縮影。現實中,大多數消費者不會(hui) 像我一樣,拿出這麽(me) 多時間和精力去做攻略,小心翼翼地“避坑”。據中國新聞網報道,麵對隨意談定、高溢價(jia) 的眼鏡價(jia) 格,不少人都疑惑:手裏動輒要花費上千元的眼鏡,成本到底是多少?有多少錢被商家賺去了?
在眼鏡選購的博弈中,很多人不禁感慨:知識就是議價(jia) 權。由於(yu) 信息不對稱,顧客的選購知識越少,就會(hui) 給商家越多以次充好、虛報價(jia) 格的空間。配眼鏡,就這樣成了某種充滿算計的“避坑遊戲”。
比如,倘若你不知道選什麽(me) 品牌,對方就會(hui) 竭力推薦利潤空間更大,但知名度更小,甚至質量存疑的品牌;當你確定了品牌,對方則會(hui) 忽悠你選購同一集團下的其他小品牌,或是直接“捧一踩一”,宣稱這個(ge) 品牌質量不行,旋即推薦你另一款不知名品牌;哪怕你此時仍未動搖,商家仍可在鏡框價(jia) 格、鏡片折射度等地方“注水”“挖坑”,讓人防不勝防。
很多時候,選購眼鏡甚至會(hui) 變成充滿主觀意味的“玄學”:對於(yu) 商品是否貨真價(jia) 實,消費者內(nei) 心並不十分確定,更多是從(cong) 導購充滿技巧的話術中尋得半信半疑的確認感。
眼鏡行業(ye) 究竟是不是“暴利”?如果出廠價(jia) 格和最終零售價(jia) 動輒有十幾倍的價(jia) 差,消費者自然難以接受。不過,事實也並非隻是“商家貪婪”那麽(me) 簡單。一方麵,眼鏡店要支付人力成本、房租、物業(ye) 、水電費等,頭部品牌還要投入不少宣傳(chuan) 費用,這些花費,很大程度上都會(hui) 被折入價(jia) 差之中。
另一方麵,層層疊加的流通環節,也是零售價(jia) 水漲船高的重要原因。據悉,眼鏡從(cong) 生產(chan) 到麵市,通常要經過生產(chan) 商、經銷商、零售商幾道關(guan) 口,而經銷商往往還包括總代理、省級代理等。按照“多一級加一次價(jia) ”的慣例,最終的價(jia) 格自然低不了。
至此,破解配鏡亂(luan) 象的思路也就浮現出來了。對於(yu) 漫天要價(jia) 、價(jia) 格不夠明晰的狀況,有必要明確行業(ye) 規範,加強市場監管,使價(jia) 格更為(wei) 透明化。
當下,很多鏡片看似價(jia) 格透明,實則內(nei) 有玄機。以筆者選購的品牌鏡片為(wei) 例,雖說每個(ge) 店的介紹冊(ce) 中都有全國統一的指導價(jia) ,但其價(jia) 格往往虛高,動不動就一兩(liang) 千元。而一些門店則會(hui) 給出低至三折的折扣,可見,過高的指導價(jia) 為(wei) 零售店提供了相當大的利潤空間。相關(guan) 部門如何通過細化規定,確立合理的價(jia) 差,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另外,我還發現,一些眼鏡店不會(hui) 主動出具寫(xie) 明產(chan) 品品牌、係列等內(nei) 容的單據,這給商家留下了以次充好的漏洞,也讓消費者維權變得困難。對此,市場監管部門還應及時出手,加強規範,暢通舉(ju) 報渠道,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針對行業(ye) 巨頭具有高定價(jia) 權,各個(ge) 環節層層加價(jia) 的狀況,有誌破解困局的從(cong) 業(ye) 者,不妨從(cong) 打破巨頭對供應鏈的把持、削減流通環節入手,試著降低交易成本,讓消費者可以放心選購到適合自己的眼鏡。(李康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