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陽:小木耳撐起大產業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采用棗木屑、核桃木屑以及森林撫育的枝丫材為(wei) 主料,通過標準化管理、山泉水澆灌,長出的黑木耳肉厚細膩、膠質豐(feng) 富、筋道耐嚼。”在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陳家灣村的山西心言黑木耳產(chan) 業(ye) 園,種植管理員高豔飛向記者介紹,他們(men) 公司從(cong) 2020年開始建設,現已擁有高標準木耳大棚1000棟,其中智慧大棚47棟,年種植黑木耳4000萬(wan) 棒。園區內(nei) ,綿延數裏的科技大棚坐落有序,大棚內(nei) 的黑木耳長勢喜人。
8月9日至11日,2023中國食用菌協會(hui) 木耳特色專(zhuan) 業(ye) 鎮發展大會(hui) 暨中陽木耳文化節在中陽縣舉(ju) 行。與(yu) 會(hui) 期間,來自全國的食用菌專(zhuan) 家學者與(yu) 客商,圍繞“共建木耳特色專(zhuan) 業(ye) 鎮新平台共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新機遇”主題,開展黑木耳特色專(zhuan) 業(ye) 鎮交流、食用菌菜係品鑒、產(chan) 業(ye) 發展技術培訓、全國食用菌及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展銷、實地考察參觀、現場采摘體(ti) 驗、行業(ye) 論壇、技術培訓等係列活動。
“買(mai) 菌棒有補貼、免費技術培訓,還有木耳險兜底……”四年前,許金平從(cong) 外地返回家鄉(xiang) 種植木耳。如今,他承包了15棟木耳大棚,年純收入可達20萬(wan) 元。他的大棚還雇用了周邊20多位村民,帶動他們(men) 實現家門口就業(ye) 的致富夢。
“通過土地流轉、菌棒生產(chan) 、打孔吊袋、采摘運輸、種植經營等多種方式,連接帶動全縣8300多名群眾(zhong) 從(cong) 業(ye) ,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陽縣縣長孫燕飛表示,黑木耳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柱產(chan) 業(ye) 。
中陽縣2018年開始發展木耳產(chan) 業(ye) ,今年木耳種植達5320萬(wan) 棒,預計產(chan) 量265萬(wan) 公斤,產(chan) 值可達1.6億(yi) 元,可帶動菌棒廠、采摘園、銷售、產(chan) 品包裝等上下遊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值5億(yi) 元。
短短幾年,中陽縣黑木耳產(chan) 業(ye) 規模從(cong) 小到大,空間布局從(cong) 無到有,發展水平從(cong) 量到質,產(chan) 業(ye) 鏈條從(cong) 短到長,成為(wei) “全國黑木耳產(chan) 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縣”“黑木耳產(chan) 業(ye)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聯係縣域”。
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常明昌是中陽縣木耳產(chan) 業(ye) 發展總顧問,他帶領技術團隊聯合當地龍頭企業(ye) 收集野生木耳資源,選育優(you) 良品種,製定了黑木耳生產(chan) 技術規程,完成了黃土高原夏栽黑木耳新技術。通過龍頭引領、示範帶動,中陽縣持續推動木耳產(chan) 業(ye) 化發展,擁有知名區域公共品牌1個(ge) 、企業(ye) 品牌3個(ge) ,製定發布山西地方標準3項,建立了國家級中陽食用菌科技小院、山西農(nong) 業(ye) 大學產(chan) 學研木耳合作基地和呂梁市木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借助木耳產(chan) 業(ye) 的綜合優(you) 勢,中陽縣延伸全產(chan) 業(ye) 鏈,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黑木耳精深加工產(chan) 品,持續研發木耳醋、木耳醬、木耳多糖等獨具特色的黑木耳食品和保健品係列產(chan) 品,“中陽山寶”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當地充分挖掘加工業(ye) 、服務業(ye) 的利益空間,建設黑木耳現代化加工基地,帶動物流、餐飲、住宿等產(chan) 業(ye) 發展,加快黑木耳產(chan) 業(ye) 與(yu) 文旅康養(yang) 、電子商務、醫療保健等產(chan) 業(ye) 融合,構建起多維度拓展的產(chan) 業(ye) 網絡,推動傳(chuan) 統特色農(nong) 業(ye) 向三產(chan) 融合轉變。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4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