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經濟具有長周期優勢

發布時間:2023-08-15 10:00: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今年上半年,5.5%的經濟增速還是積極的、向上的、給人信心的數字。上半年增速符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5%左右的速度。關(guan) 鍵是下半年,如果我們(men) 能保持5%左右的增速,今年全年在5%以上,還是有希望的。

  現在是處於(yu) 非正常情況下的經濟增速

  上半年,總體(ti) 上有亮點、有熱點、有優(you) 點,但也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總體(ti) 看中國經濟增長,現在是處於(yu) 非正常情況下的經濟增速。為(wei) 什麽(me) 說是非正常情況下呢?因為(wei) 近三年國際上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大國博弈加劇。美國對中國遏製、打壓、圍堵,方方麵麵設障,可以說和我們(men) 的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對我們(men) 打壓越來越嚴(yan) 厲,越來越嚴(yan) 苛。所以,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減緩,中國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外移,外商投資熱度降低,這些都受到一定影響。加上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效應,比如美聯儲(chu) 連續11次加息,利率已經達到5.0%-5.25%,兩(liang) 年期國債(zhai) 利率在5%左右,而中國三年期的國債(zhai) 利率才2.85%。美元、美債(zhai) 的高利率和高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投資向美國回流,對中國經濟增長不能說沒有壓力。到目前為(wei) 止,美國對中國長臂管轄涉及1300多個(ge) 實體(ti) ,對我們(men) 企業(ye) 造成很大影響,對中國的投資也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重要的是,美國不斷地在中國周邊製造緊張氣氛,甚至企圖推進亞(ya) 洲版北約,已經影響到中國經濟的運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ge) 外部環境,我們(men) 必須看到。

  二是烏(wu) 克蘭(lan) 危機。去年2月24日烏(wu) 克蘭(lan) 危機以來,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非常嚴(yan) 厲的製裁,而且威脅要對中國進行連帶製裁。中國在這個(ge) 問題上始終堅持中立立場,而且一直在勸和促談。俄烏(wu) 衝(chong) 突造成了全球性通脹等問題,也對我們(men) 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men) 很多企業(ye) 不敢和與(yu) 俄羅斯有關(guan) 的企業(ye) 進行交易,在全球市場布局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三是世紀疫情。過去三年世界經曆了百年不遇的疫情,這給我們(men) 造成非常大的衝(chong) 擊和影響,特別是2022年,導致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我在年初接受采訪時談到,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會(hui) 經曆四個(ge) 階段,首先是修複,然後是恢複,然後是反彈,然後才是複歸。在外部環境惡化的背景下,疫情政策放開以後,肯定不會(hui) 是中國經濟馬上就可以應聲而起,它一定是有修複期的。這三年給我們(men) 帶來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預期減弱——供給衝(chong) 擊——需求收縮。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預期,這三年企業(ye) 的活躍度不超過70%。在這種不活躍狀態中,有很多企業(ye) 是停業(ye) 的,有一些企業(ye) 是歇業(ye) 的,有一些是“死亡”“休克”的。從(cong) “休克”轉向複蘇還是有可能的,但已經“死亡”的企業(ye) 很難再次重生。很多企業(ye) 因為(wei) 疫情三年而遇到很大的困難,遇到流動資金不足、技術儲(chu) 備不足等問題。中國吸納就業(ye) 人數最多的是服務業(ye) ,是中小企業(ye) ,是民營企業(ye) 。恰恰是這些行業(ye) 、企業(ye) 在三年疫情中是受影響最大的。所以,要給企業(ye) 修複的時間,爭(zheng) 取一部分企業(ye) 可以起死回生。

  另外,在美國強力遏製下,中國高技術企業(ye) 的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關(guan) 鍵技術受到很大影響,一些外資的頭部企業(ye) 開始向外轉移,並帶動一些跟它配套的關(guan) 聯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上的企業(ye) 在向外轉移。

  所以,麵對這種形勢,中國現在5.5%的經濟增速,在全球大型經濟體(ti) 裏還算比較好的。

  中國經濟發展基本要素具有長周期的優(you) 勢

  總的來說,盡管這三年是非正常的,但中國經濟向好的這個(ge) 基本要素沒有變,而且這些基本要素具有長周期的優(you) 勢,可以塑造中國長周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可以塑造中國未來持續保持在中速增長或者中高速增長的動能不減。比如中國綠色發展的優(you) 勢,除了新能源汽車在全球一枝獨秀以外,中國將節能減排降耗這些方麵的指標和要求,都納入到“十四五”規劃強製性約束性指標中,無論經濟增速如何,這些指標照常該下降的下降,該調整的調整。中國在碳足跡、碳排放、碳捕捉、碳交易等方麵,也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在全球新增的綠化麵積當中,中國占到了25%;我們(men) 的光伏生產(chan) 能力、光伏裝機規模在全球排在第一位;風能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列的。新能源是我們(men) 的亮點,綠色發展是我們(men) 的亮點,也已經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的底色。

  我們(men) 分析問題,一定要看全局,看整個(ge) 世界,進行橫向比較,看周期,進行長周期的比較,而不是隻看某一點、某一個(ge) 數字。分析問題要有宏闊的視野,比如說中國新基建的創新發展,這也是我們(men) 非常大的亮點,中國向建設創新型國家邁出了非常大的步伐,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效。到今年6月底,已經完成5G基站超293萬(wan) 個(ge) ,正在打造基於(yu) 超算的“東(dong) 數西算”和若幹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從(cong) 長周期看,中國經濟基本麵以及發展的底層邏輯還是不變的。我們(men) 的長周期塑造的比較優(you) 勢,未來會(hui) 形成很多新的消費場景、新的業(ye) 態、新的商業(ye) 模式和新的管理變革。

  我到華為(wei) 調研,看到華為(wei) 新建設的展廳,已經展出了基於(yu) 5G條件下設計的各種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場景,人工智能在5G這一基礎設施上的新應用,包括采掘業(ye) 可以做到礦下無人采掘等,這都是顛覆性的行業(ye) 變化、業(ye) 態變化。我也曾到中興(xing) 通訊調研,中興(xing) 通訊基於(yu) 5G的幾十種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樣板間也在形成。所以,我們(men) 應該看到中國創新能力在提高,一定會(hui) 有一個(ge) 更好的未來。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都調高了對中國的經濟預期。2021年之前,中國連續十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達到38.63%。2022年,這一比重雖然降低了,但也在30%以上。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個(ge) 獨特且重要的地位並沒有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