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雪豹和她的朋友們》:生態興則文明興

發布時間:2023-08-16 10: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葉航(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

  近日,紀錄電影《雪豹和她的朋友們(men) 》登陸暑期檔,受到了眾(zhong) 多家長、青少年觀眾(zhong) 的喜愛。影片將鏡頭對準棲居於(yu) 高原雪山之巔的珍稀野生動物,講述有著“雪山之王”美稱的雪豹以及藏狐、藏棕熊、斑頭雁、兀鷲等自然精靈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jin) 是這些高原生靈生存狀態、生活場景稀見的影像見證,更能讓觀眾(zhong) 重新發現容易被日常生活遮蔽、忽略的自然之美,在獲得情感觸動、心靈感悟之時重新審視和體(ti) 悟人與(yu) 動物、人與(yu) 自然相互依存、休戚與(yu) 共的關(guan) 係,進而喚起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對生命的珍視和對自然的熱愛。

  影片以雪豹的故事為(wei) 主線,次第引入與(yu) 其有交集的諸多野生動物,生動地展現了高原地區的生物鏈和生態圈。雪豹一家的故事化敘述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wei) 她們(men) 有著與(yu) 人類一樣的舐犢之情和生存之欲,覓食、求偶、繁衍、哺育、受傷(shang) ……生離死別、喜怒哀樂(le) 等情感呈現被擬人化處理,激發觀眾(zhong) 的情感投射與(yu) 自我返觀。

  影片並不僅(jin) 僅(jin) 呈現被攝入鏡頭的“自然”和“動物”,亦將野生動物攝影師在雪域高原追蹤、拍攝野生動物的經曆剪輯進影片,如此使得“思考人與(yu) 自然、人與(yu) 動物的關(guan) 係”這一主旨更為(wei) 顯見。雪豹一家與(yu) 牧民攝影師次丁一家無形中構成了一種有趣的鏡像、同構關(guan) 係:剛出生的雪豹寶寶意識到巢穴外麵還有其他生命,她們(men) 對外麵的世界充滿好奇,還未長出牙齒卻已學會(hui) 照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嘶吼;而次丁七歲的孩子像父親(qin) 那樣拿起了相機開始拍攝,並似乎已經與(yu) 野生動物建立起了某種信任。由此可見,不論是人類還是野生動物,都有著相似的生命成長與(yu) 技能傳(chuan) 遞。

  老雪豹在一次獵食中與(yu) 犛牛群搏鬥而身負重傷(shang) 、奄奄一息。牧民們(men) 一度將其救回,但最後還是送歸自然。野生動物類紀錄電影的拍攝過程就是一次次融入自然、對話生命的探索曆程。從(cong) 2016年到2022年,包括三位藏族牧民在內(nei) 的攝影團隊扛著數十斤的攝影器材,沿著雪豹出沒的路徑追尋。為(wei) 了拍到母雪豹哺育幼崽的畫麵,他們(men) 在嚴(yan) 寒中鍥而不舍地原地守候,一拍便是30餘(yu) 天。影片拍攝地海拔高達4700米,高山峽穀密布,而數量稀少的雪豹行蹤隱秘,堪稱世界上最難拍攝的野生動物之一。但這些外在困難都敵不過導演奚誌農(nong) 的拍攝初衷——希望中國觀眾(zhong) 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觀眾(zhong) 能看見這些中國野生動物,從(cong) 而了解中國這塊土地的美好。

  在生態美學的視域下,人與(yu) 自然、人與(yu) 動物的關(guan) 係超越了二元對立、主客兩(liang) 分的模式,轉而成為(wei) 兩(liang) 個(ge) 主體(ti) 間的平等對話關(guan) 係。這部影片的攝影師以平等的視角、敬畏的態度來記錄野生動物的生活,為(wei) 此,攝影師需要盡可能地熟悉這些野生動物的生活習(xi) 慣,采用隱蔽偷拍的方式,大量使用遠攝鏡頭。為(wei) 了拍攝懸崖上的小雪豹,攝影師在遠處搭起帳篷,靜靜地蹲守在附近……往往直到動物們(men) 消除了對人類、對攝影機的不安感,才能捕捉到她們(men) 最真實、最自然的一麵。影片也並不致力於(yu) 打造精美的視覺奇觀,而是更注重還原自然萬(wan) 物粗糲、原始的本真之美。

  《雪豹和她的朋友們(men) 》將生態文明理念與(yu) 人文關(guan) 懷、尊重客觀規律與(yu) 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讓我們(men) 既感知了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紀錄倫(lun) 理,又見證了鍥而不舍、不畏艱難的創作精神。自然類紀錄電影與(yu) 社會(hui) 文化觀念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和影響,創作理念與(yu) 拍攝手法往往會(hui) 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認知以及人類與(yu) 自然環境關(guan) 係的變化而嬗變。這部影片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在於(yu) ,它在潛移默化間讓觀眾(zhong) 達成一種共識,獲得一種啟示: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我們(men) 應遵循“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

  (文章係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電影的空間生產(chan) 與(yu) 文化表征研究(1978—2020)”階段性成果)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6日 15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