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遊爆款多 “沉浸+”頻出圈
本報首席記者 王 洋
泛舟600多年曆史的北京亮馬河上,在光影中領略風情水岸;步入揚州“5G大運河沉浸式體(ti) 驗館”,開啟一場奇妙的穿越之旅;身著古裝夜上黃鶴樓,體(ti) 驗曆史人文與(yu) 光影演藝的時空碰撞……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首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24個(ge) 項目入選,囊括了沉浸式夜遊、沉浸式展覽展示、沉浸式演藝、沉浸式主題街區等多種類型,引領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的產(chan) 業(ye) 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提供新思路。
消費新場景 融合新模式
何為(wei) 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文化和旅遊部在此次評選過程中給出答案:依托旅遊景區、度假區、休閑街區、工業(ye) 遺產(chan) 、博物館等場所或相關(guan) 空間,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並融合文化創意等元素,通過文旅融合、虛實結合等方式,讓遊客深度介入與(yu) 互動體(ti) 驗而形成的一種旅遊新產(chan) 品、消費新場景。
記者在梳理首批24個(ge) 入選項目時發現,它們(men) 依托載體(ti) 多樣,充分體(ti) 現了各種應用場景主動擁抱沉浸式創新的發展趨勢。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yu) 黃鶴樓……”日前,武漢的地標建築黃鶴樓因電影《長安三萬(wan) 裏》走紅,外地遊客紛紛慕名而來,實地感受千年名樓的深遠意境和悠久曆史。
有專(zhuan) 家指出,傳(chuan) 統文化是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出圈”的重要因素。正是通過挖掘、提取、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些新空間實現了文旅深度融合,用文化豐(feng) 富旅遊內(nei) 涵,用旅遊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文化賦能,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在全國各地開花,為(wei) 遊客提供了兼具藝術性和新奇感的旅遊體(ti) 驗。首批24個(ge) 入選項目,不少早已火“出圈”。如,在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遊客們(men) 夢回大唐,飽覽“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唐美景;在山東(dong) 尼山聖境,無人機托起承載著美好願望的數盞孔明燈飛上高空,遊客們(men) 誦讀《論語》,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河南清明上河園,遊客們(men) 在IMAX巨型球形屏幕前360°感受傳(chuan) 世佳作《清明上河圖》,穿越千年曆史畫卷,一覽宋代盛景……
“文化和旅遊部推出首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名單,是非常及時且必要的,既是一種激勵,也為(wei) 文旅融合探尋新的可能。”在浙江旅遊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曉峰看來,近年來,沉浸式體(ti) 驗已成大勢所趨。科技與(yu) 文旅項目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文旅業(ye) 態的更新迭代,為(wei) 其注入新生機、新活力。
科技新秀場 升級新機遇
在“萬(wan) 物皆可沉浸式”的時代,技術重塑了消失的記憶,催生了文旅融合新模式、新業(ye) 態,讓文化遺存活起來、火起來,也給旅遊業(ye) 帶來新幹勁、新飛躍,將文物故事、曆史文化更加生動地呈現出來,帶給遊客立體(ti) 的感官體(ti) 驗。
以裸眼3D為(wei) 亮點的“5G+VR大運河沉浸式體(ti) 驗”;以複原的沙飛船為(wei) 載體(ti) ,采用AR等展示手段的沉浸式虛擬體(ti) 驗“運河上的舟楫”;以運河街肆空間為(wei) 基礎,配以天幕LED等的“大運河街肆印象”;以“博物館知識展示+密室逃脫”模式實現沉浸式闖關(guan) 與(yu) 古代角色扮演的“大明都水監之運河迷蹤”……在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科技賦能下,多元化體(ti) 驗讓遊客對運河文化有了更深了解。
各地博物館紛紛推出沉浸式體(ti) 驗項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運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全景複原了紅軍(jun) 長征途中血戰湘江、強渡烏(wu) 江、飛奪瀘定橋等場景,遊客可以以“紅軍(jun) 戰士”的身份融入其中,切身感受當年的雨雪風霜和槍林彈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上演的文物活化舞台劇《千年之語》,讓遊客們(men) 穿越時空,欣賞絲(si) 綢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景。
頗為(wei) 注重技術運用的還有江西“南昌VR主題園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該項目引進了45項國際頂級 VR體(ti) 驗設備,其中包括波音飛機模擬駕駛艙、滑行項目slide VR。通過冒險、穿越、運動、對戰等多主題、多場景的VR體(ti) 驗,將遊客帶進虛擬世界。
“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通過多元科技手段促進了行業(ye) 轉型升級。”張曉峰認為(wei) ,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是圍繞遊客“五感體(ti) 驗”的創新設計,涉及建築、景觀、文化IP、演藝演出等全鏈條的升級,不能簡單理解成多媒體(ti) 投影和室內(nei) 裝修,切忌粗製濫造、簡單模仿。同時,要重視運營前置,做好市場調研和商業(ye) 模式設計。
市場新熱點 增長新引擎
“沉浸+”體(ti) 驗已覆蓋新型文旅消費的諸多領域,成為(wei) 受市場追捧的“香餑餑”。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一方麵得益於(yu) 人民群眾(zhong)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另一方麵也得益於(yu) 暑期旅遊市場的全麵回暖。
今年暑期,旅遊熱度居高不下。位於(yu) 河南鄭州的“隻有河南·戲劇幻城”景區7月接待研學遊客超6萬(wan) 。
在“隻有河南·戲劇幻城”,21個(ge) 大大小小的劇場每天上演總時長近700分鍾的劇目。這些劇目以中原文化、黃河文明為(wei) 創作靈感,以獨特的戲劇幻城為(wei) 載體(ti) ,依托智能數字係統,為(wei) 遊客打造遊園、觀劇沉浸式體(ti) 驗,讓遊客實現“移步易景、轉眼千年”,全方位看到、聽到、聞到、觸到厚重的中原文化與(yu) 燦爛的華夏文明。開業(ye) 兩(liang) 年來,觀劇人次已超千萬(wan) 。
位於(yu) 北京市朝陽區的朝陽大悅城“teamLab無相藝術空間”是規模較大的沉浸式數字藝術常設空間。2022年底開業(ye) 以來,累計接待遊客超20萬(wan) 人次,成為(wei) 年輕人喜愛的打卡地。
teamLab無相藝術空間創建合作方光禹萊特公司副總經理汪棟傑表示,teamLab超過80%的客群集中在18至35歲的年輕人。與(yu) 商業(ye) 綜合體(ti) 的整體(ti) 客群相比,teamLab吸引了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消費者,他們(men) 擁有更強的消費意願和能力。
“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利用數智技術拓展了認知空間,構建了新型的故事講述方式,展現了文旅消費的新場景,創造了新產(chan) 品,形成了新型業(ye) 態。”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旅遊研究中心主任蔡紅看來,“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體(ti) 驗滿意度和好評率很高,極大地刺激了消費,促進了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經濟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