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新亞歐陸海聯運“主動脈”
作者:馬慶斌(國家發展改革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研究員)
中共中央政治局不久前召開會(hui) 議指出,要“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和“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目前,在中歐班列的東(dong) 中西三大通道中,以新亞(ya) 歐大陸橋為(wei) 主軸、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liang) 個(ge) 口岸為(wei) 主要出口的西通道承擔了中歐班列一半以上的運量,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貫穿亞(ya) 歐大陸的一條洲際貿易幹線。在國際國內(nei) 環境重大而深刻變化的背景下,加快推動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具有重大意義(yi) 。
新亞(ya) 歐大陸橋開通30年來,已經發展成為(wei) 連接亞(ya) 歐大陸的重要經濟大通道,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六大經濟走廊之首。通道沿線的亞(ya) 歐公路鐵路等陸路運輸網絡逐步多元化,中歐班列逐步實現常態化運行;公鐵海、江河海、內(nei) 陸無水樞紐港等多式聯運體(ti) 係更加完善;開放型經濟通道日漸成熟,沿線口岸通關(guan) 和過貨效率更加通暢高效,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等開放平台協同機製逐步構建,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正在形成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開放新軸線。
這有利於(yu) 優(you) 化區域開放布局,以通道為(wei) 紐帶實現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在鞏固東(dong) 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的同時,提高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開放水平。同時,也有利於(yu) 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亞(ya) 歐大陸橋沿線的連雲(yun) 港至新疆霍爾果斯國內(nei) 段地區的城市化、工業(ye) 化水平普遍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加大沿線公路、鐵路、口岸以及城鄉(xiang) 基礎設施的升級,對於(yu) 擴大有效投資、提升產(chan) 業(ye) 轉移承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此舉(ju) 還可以使中國、日韓、東(dong) 盟、中亞(ya) 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聯係更緊密,增強亞(ya) 歐大陸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
不過,與(yu) 亞(ya) 歐之間日益緊密的經貿聯係相比,新亞(ya) 歐陸海通道建設依然麵臨(lin) 一些不足,比如跨境鐵路軌距不同、跨境基礎設施薄弱、多式聯運通暢能力有待提升等,相關(guan) 難題亟待破解。下一步,需要從(cong) “提層次、強平台、建機製”的角度著力,暢通新亞(ya) 歐陸海聯運“主動脈”。
其一,提升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的戰略層次。把建設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作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更好發揮新亞(ya) 歐大陸橋陸海聯運通道的功能,並進一步將其打造為(wei) 亞(ya) 歐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通道沿線魯蘇皖豫陝甘青新等8個(ge) 省、區,大體(ti) 處於(yu) 中國北方地區,當前北方地區亟需協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扭轉區域經濟發展南北差異過大的趨勢。要在北方地區加快構建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的區域協調和開放新格局,形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局麵。
其二,加強“公共海港”平台建設。以中歐(亞(ya) )班列和國際樞紐港建設為(wei) 主要平台,推動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建設,不斷提高通道的作用,增強亞(ya) 歐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韌性與(yu) 安全。提升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的國內(nei) 國際貨物集結能力,通過共建產(chan) 業(ye) 園區、物流基地等平台,持續建設好中西部省份貨物進出的出海口,以及中亞(ya) 國家過境中國進口日用消費品、出口礦產(chan) 品和糧食等優(you) 勢貿易商品的國內(nei) 國際“公共海港”。以碼頭數字化為(wei) 先導,加快完善深水航道、專(zhuan) 業(ye) 泊位,加密遠洋幹線,做優(you) 港航服務,吸引中歐(亞(ya) )過境貨源逐步向新亞(ya) 歐大陸橋的海港聚集,促進“深水大港、遠洋幹線、中歐班列、物流場站”無縫對接,打造更具陸海聯運功能的“國際樞紐港”。
其三,建立健全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合作機製。要推動通道沿線節點城市共商共建共享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合作機製,與(yu) 沿線國家和相關(guan) 國際組織共商口岸、海關(guan) 、檢驗檢疫、運輸等規則、規製、標準,提升軟聯通水平,最大限度破解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運行的堵點、難點問題,構築陸海內(nei) 外聯通、暢通高效、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大通道,進一步提升新亞(ya) 歐陸海聯運通道作為(wei) 國際經貿合作平台的能力。在通道沿線共商共建產(chan) 業(ye) 園區,建立東(dong) 中西區域合作的“飛地園”“公共港”等,形成貫穿東(dong) 中西部的現代產(chan) 業(ye) 走廊和創新走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