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體化長學製,職教不妨一試

發布時間:2023-08-29 10: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曉(浙江省職業(ye) 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浙江工業(ye) 大學教授)

  努力培養(yang) 造就更多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是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必由之路。從(cong) 長遠來講,高技能人才更多依賴區域內(nei) 培養(yang) ,依托區域職業(ye) 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探索出一條高技能人才長學製培養(yang) 道路,即從(cong) 中職到高職甚至職業(ye) 本科的貫通學製,具有多主體(ti) 參與(yu) 、全過程貫通、強區域對接等特點。當前,以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是滿足人民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需求和成長路徑多樣選擇的重要創新,也是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走多樣化發展道路的重要舉(ju) 措。

  高技能人才貫通培養(yang) 的現實之需

  以一體(ti) 化長學製推動職業(ye) 教育人才貫通培養(yang) ,是對現實之需的有力回應。

  一是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對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能供給更適應行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我國產(chan) 業(ye) 經濟轉型升級離不開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支撐,而這些人才的培育往往需要更長時間,3年中職階段的培養(yang) 已難以滿足當前行業(ye) 、企業(ye) 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從(cong) 整個(ge) 勞動力市場看,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已達2.4億(yi) 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4年,中職畢業(ye) 生在當前勞動力市場已難以擁有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二是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是我國優(you) 化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打通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類型通道的重要舉(ju) 措之一。很長一段時間,由於(yu) 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內(nei) 部銜接不暢,中職學生很難升到高職以上層次求學,從(cong) 而造成我國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內(nei) 部的“斷頭路”局麵。原因在於(yu) 早先職業(ye) 教育仍采取以筆試測評為(wei) 主的升學方式,淡化了技能考察,難以克服技能學習(xi) “知道=做到”的弊端。職業(ye) 教育一體(ti) 化長學製人才培養(yang) 不僅(jin) 打通了學生成長上升通道,滿足高技能人才宜早、宜長周期、宜貫通的培養(yang) 需求,而且貫通了中職、高職與(yu) 職業(ye) 本科,形成了各層次教育貫通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

  三是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有助於(yu) 推動人的全麵發展。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的意義(yi) 在於(yu) 打通一條不同於(yu) 普通教育成長的全新路徑,讓更多孩子實現適合自己的出彩人生。這些賽道不是應試的比拚,而是錨定係統化人才培養(yang) ,提供高質量教育資源,實現“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職業(ye) 教育類型通道。

  把握長學製培養(yang) 的實踐邏輯

  以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既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分段升學式的人才培養(yang) ,也不同於(yu) 傳(chuan) 統在同一學校接受較長年限培養(yang) 的長學製實踐,而是通過中職、高職、職業(ye) 本科或應用型本科、企業(ye) 等各類組織的有機銜接,為(wei) 學生職業(ye) 意識和能力的養(yang) 成創造良好條件,實現職業(ye) 教育人才貫通培養(yang) 。其實踐邏輯需要從(cong) 目標、主線、核心、主導四個(ge) 方麵來理解。

  一是以培育服務區域的高技能人才作為(wei) 培養(yang) 目標。與(yu) 三年製高職相比,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的招生範圍多限於(yu) 一定區域內(nei) ,生源具有極強的本土性特征。故要針對地區產(chan) 業(ye) 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需求設置培養(yang) 目標,並通過長時間專(zhuan) 業(ye) 技能訓練,培養(yang) 具有良好的職業(ye) 道德和創新精神、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xi) 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以一體(ti) 化為(wei) 主線貫通人才培養(yang) 的各階段與(yu) 各要素。區域內(nei) 各職校需聯合地方企業(ye) 組建一體(ti) 化教師教學隊伍,明確各專(zhuan) 業(ye) 長學製人才培養(yang) 規格和質量要求,並進一步開發相應教學資源,共同製定有序銜接的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與(yu) 課程教學標準,通過建設產(chan) 業(ye) 學院、實訓基地等,增強企業(ye) 在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中的全過程參與(yu) 度。

  三是以一體(ti) 化課程與(yu) 教學為(wei) 核心實現人才的貫通培養(yang) 。當前,我國已建立涵蓋中、高、本各層次教育的完善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然而高職之後,學校基於(yu) 傳(chuan) 統高等教育辦學行為(wei) 與(yu) 高中教育管理方式間的矛盾越發突出。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要通過課程和教學的合理設計,實現學生在中、高、本各階段學習(xi) 內(nei) 容的逐步遞進,盡可能補足中高職間可能存在的教學內(nei) 容重複、銜接度差等短板。

  四是以地方政府統籌為(wei) 主導推動高質量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一體(ti) 化長學製對高職資源少、專(zhuan) 業(ye) 發展欠完善的區域具有重要普惠作用,同時為(wei) 教育資源落後地區的學生提供了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故地方在發展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時,要兼顧不同水平區域的均衡發展,讓學生享受基本同等的教育資源和質量,推動區域間發展差距逐漸縮小。

  以一體(ti) 化思維推動人才貫通培養(yang)

  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不能僅(jin) 僅(jin) 停留在升學貫通,而要聚焦高技能人才能力的貫通培養(yang) ,打破傳(chuan) 統的不同階段學校各自為(wei) 營之窘境,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統籌一體(ti) 化長學製人才培養(yang) 實踐在不同區域間、不同組織間實現均衡與(yu) 協同。

  一是以一體(ti) 化思維加大人才培養(yang) 改革力度,破除製度壁壘。一體(ti) 化長學製人才培養(yang) 涉及中職、高職、企業(ye) 等多個(ge) 組織,進一步優(you) 化各組織間在學生培養(yang) 中的參與(yu) 、銜接等,需要地方政府做好頂層設計與(yu) 統籌指引。地方政府要引導、規範、協助校企雙方製定一體(ti) 化人才培養(yang) 方案。在專(zhuan) 業(ye) 設置方麵,要針對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與(yu) 已有專(zhuan) 業(ye) 建設基礎進行調整與(yu) 布局。

  二是以一體(ti) 化思維打造高技能人才新增長極,擴大培養(yang) 規模。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既為(wei) 學生成長創造了一條不同於(yu) 普通教育的類型通道,也為(wei) 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穩定人才供給,應作為(wei) 特色模式予以推廣。一方麵,地方政府要加大政策傾(qing) 斜力度,逐漸擴大區域內(nei) 接受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的學生占比;另一方麵,積極下沉高等職業(ye) 教育資源,引導區域內(nei) 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高水平高職院校通過在縣域建設分校區、產(chan) 業(ye) 學院等方式,建立縣域高等職業(ye) 教育教學點,推動高技能人才“本地招生、本地培育、本地就業(ye) ”。

  三是以一體(ti) 化思維完善長學製培養(yang) 全過程,貫通培養(yang) 路徑。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需結合區域教育水平製定合適的招生、考試製度,支持開展一體(ti) 化長學製培養(yang) 的學校自主劃定招生錄取分數線,逐步完善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高職為(wei) 主體(ti) 、普通高校與(yu) 中職共同參與(yu) 的中高本貫通培養(yang) 招生製度。加大對教育資源薄弱區域的招生傾(qing) 向,通過跨區域協作,開展擴區域的定向長學製人才培育。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9日 1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