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矮化、窄化”標簽 助職校新生成才出彩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吳康妮(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重慶師範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
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yang) 約1000萬(wan) 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業(ye) 教育實現了曆史性跨越。不過仍有相當比例的考生是因中高考成績不理想而走進職校。新學期即將開始,職教院校有必要幫助和引導新生破除“矮化”或“窄化”職業(ye) 教育的標簽化認知,樹立積極正確的成才觀、學習(xi) 觀與(yu) 職業(ye) 觀,盡快了解適應校園生活和職業(ye) 教育學習(xi) 特點。
明確人才培養(yang) 目標
在入學階段,職業(ye) 院校教育工作者應幫助新生進一步明確職業(ye) 教育的人才培養(yang) 目標——培養(yang) 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是做好實踐特色的專(zhuan) 業(ye) 認知教育。現代職業(ye) 教育辦學模式突出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對新生的專(zhuan) 業(ye) 教育不能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校內(nei) 舉(ju) 辦的一場場專(zhuan) 業(ye) 講座、一次次實訓基地參觀,而要充分發揮企業(ye) 辦學的主體(ti) 功能,注重理論認知與(yu) 實踐體(ti) 驗相結合。比如,讓學生深入一些專(zhuan) 業(ye) 的“訂單式”人才培養(yang) 企業(ye) 、校企合作單位、校企共建的產(chan) 業(ye) 學院等,與(yu) 雙師型教師或專(zhuan) 家能手麵對麵交流,了解產(chan) 業(ye) 行業(ye) 最新技術標準、專(zhuan) 業(ye) 發展趨勢及市場需求,再與(yu) 學校人才培養(yang) 方案的專(zhuan) 業(ye) 介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實習(xi) 實訓等各環節的認識相補充,從(cong) 而激發學生的職業(ye) 夢想和製定生涯規劃的動力。
二是將終身學習(xi) 理念傳(chuan) 遞給每一個(ge) 職校新生。這是由職業(ye) 教育的特點和學生成長需求所決(jue) 定的。新的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興(xing) 起,學生要建立不斷學習(xi) 以更新知識體(ti) 係和技術技能的心理準備,在學習(xi) 階段要努力通過各種學習(xi) 或實踐活動提升個(ge) 人職業(ye) 素養(yang) 。此外,職業(ye) 院校要通過各種校園活動積極宣傳(chuan) 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讓職校生明確他們(men) 在學業(ye) 晉升、就業(ye) 創業(ye) 等方麵與(yu) 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同等機會(hui) 。學生隻要秉持終身學習(xi) 理念,就有機會(hui) 依據個(ge) 人興(xing) 趣或稟賦進行多次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多樣化成才路徑。
助學生建立成才觀
剛進入職業(ye) 院校的部分新生,往往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失落感,對專(zhuan) 業(ye) 及未來發展懷揣著強烈的不安、焦慮甚至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消極心態,對此,相關(guan) 教師需喚起他們(men) 對自我及專(zhuan) 業(ye) 發展的積極態度,重塑“職業(ye) 教育大有可為(wei) ”的理性認知。事實上,職業(ye) 教育是一種區別於(yu) 普通教育的類型教育,而非教育層次。但受傳(chuan) 統觀念以及現階段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水平不高、發展路徑不清晰等多種因素影響,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職業(ye) 教育很難成為(wei) 學生首選。因此,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樹立對職業(ye) 教育的認同感,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職業(ye) 院校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職校生具有多樣化、靈活性的發展可能,他們(men) 極具發展潛力,要鼓勵他們(men) 將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與(yu) 職業(ye) 優(you) 長相結合,因勢利導促進他們(men) 全麵而有個(ge) 性地發展。
同時,職校新生很容易因“落榜”或“低分群體(ti) ”身份形成學業(ye) 上的無助感,學校應創造更多讓新生體(ti) 驗成就感或意義(yi) 感的活動,以幫助他們(men) 重樹信心。比如,在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針對不同專(zhuan) 業(ye) 設置真實的“職業(ye) 技能展示平台”“以技能服務社區建設”“一個(ge) 月傳(chuan) 幫帶”等特色環節,提升學生努力成才、盡展其才的信心。此外,職業(ye) 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多帶領學生走進那些服務地方經濟能力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企業(ye) ,讓學生在各種校企對接活動中提升身份認同。
補齊通識教育短板
職業(ye) 教育作為(wei) 一種教育類型,既要重視培養(yang) 學生的職業(ye) 技能,也要關(guan) 注學生作為(wei) 個(ge) 體(ti) 的思想道德建設、健全人格養(yang) 成。因此,職業(ye) 院校要積極、主動融合通識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教育,致力於(yu) 培養(yang) 學生適應社會(hui) 、服務發展的核心素養(yang) 。
在教育理念上,職業(ye) 院校應以學生幸福成長和多樣化發展為(wei) 前提,堅持專(zhuan) 業(ye) 教育與(yu) 通識教育相結合、相融通的雙主體(ti) 教育地位。在課程建設上,要充分結合多種課程形式創新通識課程育人體(ti) 係,打通專(zhuan) 業(ye) 與(yu) 通識的壁壘。據筆者調查,職校新生的學習(xi) 觀依然實用至上,“有用的才學”“重技能輕人文”現象較為(wei) 普遍。在職業(ye) 院校通識教育優(you) 質課程普遍不足的背景下,可考慮從(cong) 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入手,吸引學生主動走進通識課堂、參與(yu) 通識教育。同時,還應在專(zhuan) 業(ye) 課程、實習(xi) 實訓中融入通識教育相關(guan) 基礎知識,或將學生喜聞樂(le) 見的區域優(you) 質教育資源、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思政課堂,激勵學生樹立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發展的誌向。
如今,教育教學手段和方式發生重大變革,以知識傳(chuan) 授為(wei) 中心任務的傳(chuan) 統課堂,勢必會(hui) 轉向以師生共同學習(xi) 、共同探討和體(ti) 認為(wei) 重。因此,應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xi) 和跨學科學習(xi) ,鼓勵他們(men) 運用豐(feng) 富的在線教育資源、各類講座或行業(ye) 企業(ye) 交流活動等,培養(yang) 學生的自主學習(xi) 習(xi) 慣、主動探索與(yu) 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能力等。鼓勵新生積極參與(yu) 嚐試各類項目化培養(yang) 方案、各級各類賽事活動,在團隊合作學習(xi) 中提升職業(ye) 素養(yang) 、專(zhuan) 業(ye) 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跨學科學習(xi) 能力。還要激勵學生將個(ge) 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之中,以“工匠精神”為(wei) 引領,努力成為(wei) 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hui) 有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9日 1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