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裏拉練、帶裝備訓練 高校新生從軍訓中學到了什麽
10公裏拉練、帶裝備訓練、開展模擬對抗演習(xi) ……
高校新生從(cong) “硬核軍(jun) 訓”中學到了什麽(me)
“太硬核了!”“看得我熱血沸騰。”這個(ge) 開學季,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的新生軍(jun) 訓吸引了不少關(guan) 注。
從(cong) 10公裏拉練,到手握鋼槍開展訓練,再到近距離接觸模擬輪式坦克、模擬裝甲輸送車等裝備,都讓同學們(men) 直呼過癮。
14天的軍(jun) 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軍(jun) 事技能教學科目訓練的基礎上,開展軍(jun) 訓戰鬥訓練連隊選拔組訓及紅藍攻防對抗演習(xi) ,增加了兩(liang) 場國防教育報告會(hui) ,還聯合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隊靈川縣消防救援大隊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和實操演練。
淩晨,開啟10公裏拉練
“集合!”
8月26日淩晨4點整,教官發出緊急拉練的口令。計算機與(yu) 信息安全學院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專(zhuan) 業(ye) 新生孫沐含立刻從(cong) 床上起身,整理內(nei) 務、洗臉刷牙,一切都緊張有序地進行著。4點30分,她和同學們(men) 準時到校門口集合完畢,“我們(men) 連沒有一個(ge) 人遲到”。
淩晨5點整,全體(ti) 學生分批次集合完畢,計算機與(yu) 信息安全學院的同學摸著黑打頭陣出發,其他學院緊隨其後。“出發的時候天還是黑的,抬頭就可以望見星星。”孫沐含說,根據教官安排,每個(ge) 連隊需要從(cong) 正門出發,一路上走公路、過村落、踏田埂,闖過由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生愛國國防教育協會(hui) 設置的實戰化模擬環節,最後在學校北門集合。
計算機與(yu) 信息安全學院的王子涵是走在隊伍最前麵的同學,承擔著扛旗帶路的責任。“由於(yu) 沒有燈光,在三岔路口走錯了一段路,還好教官及時糾正。”拉練途中,有些地方路很窄,學生們(men) 隻能在朦朧的夜色中,排成一列縱隊,一個(ge) 接一個(ge) 通過。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夜色中,大部隊行走在田野上,同學們(men) 一起唱著紅歌,互相鼓著勁兒(er) 往前走。
慢慢地,天色漸亮,雞鳴鳥叫聲打破了大自然的靜謐。王子涵也和同學們(men) 一起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剛開始的時候,走得很起勁,一度以為(wei) 路程過半,看了地圖才發現不過走了2.5公裏。”在他看來,在黑夜裏走路仿佛沒有盡頭,當太陽光衝(chong) 出地平線時,王子涵體(ti) 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當不明煙霧從(cong) 道路兩(liang) 旁驟然騰起時,大家意識到,連隊已經進入了模擬核生化沾染區(指模擬的被核、毒氣、生化病毒等沾染的區域)。學生們(men) 紛紛在教官的指揮下戴上口罩,前方來自戰鬥訓練連隊的掩護小組迅速穿戴防毒麵具,展開隊形率先衝(chong) 進煙霧,與(yu) 煙霧後方的“敵”伏擊部隊交戰。激烈的模擬槍聲和爆炸聲過後,“敵”伏擊部隊被擊退,連隊衝(chong) 散煙霧繼續前進。
上午6點50分,王子涵帶著連隊抵達拉練終點。對他來說,軍(jun) 訓的經曆就好像那輪劃破黑夜的太陽,為(wei) 大學生活點燃了鬥誌,堅定了意誌。
軍(jun) 訓助理教官陳榮曄表示,為(wei) 發揚部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教官們(men) 為(wei) 學生量身定製了野外10公裏拉練,也是此次“硬核軍(jun) 訓”的重頭戲之一。從(cong) 黑夜走到黎明,拉練不僅(jin) 給同學們(men) 留下難忘回憶,還能強化體(ti) 能、提升身體(ti) 素質。
負責組織實戰化模擬環節設置的學生愛國國防教育協會(hui) 主任黃翊龍則認為(wei) ,貼近實戰的環境氛圍是軍(jun) 訓拉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次拉練,學生愛國國防教育協會(hui) 在武裝部的支持下,首次嚐試配置了模擬核生化沾染區、伏擊部隊與(yu) 掩護小組,切實檢驗戰訓連隊訓練成果的同時,為(wei) 參加拉練的學生帶來了一場難忘的、充滿硝煙味的反伏擊展示。
孫沐含說,隊伍裏大部分新生都是第一次走10公裏,對於(yu) 大家而言,麵對未知的環境、陌生的同學,完成10公裏拉練確實是一次不小的挑戰。雖然有些道路泥濘難行,當跟著大部隊走完全程,孫沐含覺得,“走完10公裏,原來也沒那麽(me) 難”。
練技術動作、學消防知識,軍(jun) 訓也能掌握實用技能
“殺——”
軍(jun) 訓教官唐宏博負責刺殺操演示科目的教學,他介紹,刺殺操一要“快”,二要“狠”。所謂“快”,就是對準突刺點後迅速刺過去,不能引槍(即把槍後拉一下再刺),“狠”就是要三力(兩(liang) 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腳的蹬力)合成一股力,狠狠地刺向敵人。
在訓練中,唐宏博要求學生刺出後的姿勢保持槍麵向上,左臂伸直,槍托自然貼在右小臂內(nei) 側(ce) ,左膝與(yu) 腳麵中央垂直,右腿伸直,身體(ti) 成斜直線。而這樣的動作要做得熟練、整齊、有氣勢並不容易。
“注意前弓後馬!不要站得太直!”由於(yu) 學生們(men) 都是第一次接觸刺殺操,唐宏博耐心地逐個(ge) 拆解動作,力求每一位學生掌握規範準確動作要領。唐宏博對學生們(men) 的學習(xi) 能力和意誌品質充分肯定,“大家學習(xi) 熱情很高漲,雖然有同學想打退堂鼓,但也都在團隊的鼓勵下堅持了下來”。
在這次軍(jun) 訓中,孫沐含覺得不僅(jin) 在思想上得到洗禮,也掌握了如端槍、匍匐前進、打軍(jun) 體(ti) 拳、使用防毒麵具等實用的軍(jun) 事技能。
擒拿技術動作也出現在了訓練場上。“不僅(jin) 能強身健體(ti) ,還能防身。”王子涵配合教官現場演示了擒拿的動作要領,如果遭人從(cong) 後方鎖喉,可以先撤腳,頂住對方的肩部,緊接著半轉身用肘部頂住對方胸部,讓對方失去重心。
而作為(wei) 本次“硬核軍(jun) 訓”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學生愛國國防教育協會(hui) 從(cong) 全校學生中選拔,組建出軍(jun) 訓戰鬥訓練連隊,模擬裝甲車輛、模擬迫擊炮與(yu) 火箭筒的配合下進行步兵分隊戰鬥技能訓練。
“一直舉(ju) 槍固然是累的。”戰訓連隊二連四班的李海峰這樣形容他們(men) 的訓練生活,“班組作戰也需要成員間高度的默契配合,不標準的戰術動作很容易受傷(shang) 。當我們(men) 全身心投入的時候,身體(ti) 上的勞累已經不重要了。”麵對高強度訓練的辛勞,學生們(men) 表現出了高度的意誌力和紀律性。
學生們(men) 在訓練中使用的橡膠模擬槍、防毒麵具、攻擊背包是由陸軍(jun) 特種作戰學院支援的,而戰術攻防對抗訓練中使用的模擬迫擊炮、模擬火箭筒與(yu) 模擬裝甲車輛由桂林軍(jun) 博園提供。
陳榮曄介紹,開展單兵戰術技能訓練、模擬射擊演練等項目,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克服困難挑戰的信心和決(jue) 心,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複雜情況和壓力,“大家在完成一個(ge) 個(ge) 任務與(yu) 項目的過程中提升了自我價(jia) 值感。”
負責戰訓連隊具體(ti) 組訓工作的黃翊龍表示,帶裝備的訓練大幅提高了參訓同學的積極性,同時拓展了能夠組織的訓練科目內(nei) 容,使步裝協同、炮兵、火箭筒射擊等科目能夠依托教具實物開展,“極大縮短了軍(jun) 訓科目與(yu) 實戰的距離。”
“這次軍(jun) 訓還是非常有實際意義(yi) 的,更貼近實際,通過老兵講課和裝備展示,更能激發孩子們(men) 對軍(jun) 隊的向往,增強了孩子們(men) 的團隊意識、國家認同感、國家安全意識、居安思危意識。”物聯網專(zhuan) 業(ye) 學生張翔宇的父親(qin) 張慧凱隔著手機屏幕同樣感受到了訓練場上的火熱與(yu) 震撼。
軍(jun) 訓期間,一場消防演練正在進行,模擬教學樓內(nei) 發生火情,學生們(men) 有序撤離,消防人員隨即使用水槍進行滅火。隨後,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隊靈川縣消防救援大隊的消防員也為(wei) 參加軍(jun) 訓的學生講解了校園防火常識,現場演示滅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注意事項。
消防演練所選擇的教學樓是玻璃牆壁,在訓練場觀看學習(xi) 的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何安全地在火場逃生,比如,在高樓層要低姿走,拿著毛巾捂住口鼻,半蹲著前進。
在14天軍(jun) 訓中理解“不拋棄不放棄”
“工化分隊下車,前出破障!”
在軍(jun) 訓匯報環節,硝煙彌漫,炮聲起伏,戰鬥訓練連隊正在開展紅藍模擬攻防對抗演習(xi) ,原本的田徑場變身“戰場”,紅方進攻部隊在輪式坦克與(yu) 裝甲輸送車的協同掩護下一路破障,迎著藍方的堅決(jue) 抗擊迅速突破防線,控製陣地,贏得現場掌聲連連。身處現場的學生感受到衝(chong) 鋒向前的勇氣鬥誌,還有“戰友”之間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大學的軍(jun) 訓比高中的軍(jun) 訓更加專(zhuan) 業(ye) 、更加嚴(yan) 格、更貼近‘實戰’。尤其是配合槍支、步戰車、坦克等裝備在田徑場上進行對抗演習(xi) ,我仿佛身臨(lin) 戰場。”孫沐含說。
王子涵喜歡看《士兵突擊》《火藍刀鋒》等軍(jun) 事題材的影視劇,不少經典作品已經二刷三刷。他的父親(qin) 在部隊工作,從(cong) 小就要求他凡事要提前一步、做到最好。
“正步——走!”在軍(jun) 訓匯報上,王子涵作為(wei) 方陣護旗手走過檢閱台,朝著台上敬了個(ge) 標準軍(jun) 禮。承擔護旗手的任務,對他來說並不輕鬆。“進入分列式隊伍的每位同學都是從(cong) 各連中嚴(yan) 格篩選出來的,一排10個(ge) 人中會(hui) 淘汰七八個(ge) 人”。王子涵進入分列式訓練後被教官選中擔任方陣護旗手。
每天晚上8點集體(ti) 訓練結束後,王子涵和同學們(men) 繼續在操場上加練到9點半。為(wei) 了走出氣勢,他們(men) 拆解每一步動作,從(cong) 抬腿的高度、落地的速度,到方陣橫縱間隔都反複練習(xi) 糾正,直到形成肌肉記憶。“一抬腿就要保持10分鍾,隻有這樣,才能在匯報時走出最標準、最自然的狀態”。王子涵在軍(jun) 訓中被評為(wei) “先進個(ge) 人”。
軍(jun) 訓期間,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邀請了國家一級戰鬥英雄史光柱、毛羽亮來校作“永不褪色的‘老山精神’”英模事跡報告會(hui) 。史光柱現場講述了他在老山戰鬥中身受重傷(shang) 依舊堅持指揮戰鬥,帶領全排收複兩(liang) 個(ge) 高地,榮立一等功事跡,為(wei) 學生們(men) 重現了老山戰場上革命戰士的英勇無畏。
在老一輩軍(jun) 人故事的感染下,更多的學生麵對高溫和嚴(yan) 格的訓練時選擇咬緊牙關(guan) ,堅持下去。
集體(ti) 觀念是王子涵在14天軍(jun) 訓中得到的最大收獲,“我們(men) 為(wei) 了集體(ti) 榮譽必須做到令行禁止、整齊劃一,在集體(ti) 中的每個(ge) 個(ge) 體(ti) 的行為(wei) 都會(hui) 影響到集體(ti) ”。每當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王子涵都會(hui) 在腦海中響起《士兵突擊》裏的那句話——“不拋棄,不放棄!”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軍(jun) 利 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