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數萬元,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訓練是“智商稅”嗎?
● 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關(guan) 注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感統訓練行業(ye) 隨之興(xing) 起。很多孩子因粗心、專(zhuan) 注力不足等都被打上了“感統失調”的標簽
● 網上的感統訓練交流群大多是感統訓練師建立,隻要家長在群裏表明孩子的情況,感統訓練師皆會(hui) 將原因歸結為(wei) 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勸家長盡早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
● 未成年人感統訓練行業(ye) 存在諸多亂(luan) 象:一方麵,一些兒(er) 童培訓機構、早教機構打著感統失調的旗幟給家長製造焦慮;另一方麵,感統訓練質量良莠不齊,定價(jia) 隨意、收費較高
● 要提高相關(guan) 特殊需要兒(er) 童的教育康複質量,必須加強對從(cong) 業(ye) 人員的培養(yang) ,全麵提升從(cong) 業(ye) 人員的技術和能力。同時,相關(guan) 部門應出台能夠規範感覺統合治療的標準化管理機製
700元一節的感統訓練課程,為(wei) 了防止3歲的孩子左顧右盼,培訓老師給指令時扳住其肩膀,要求必須眼睛對視;上了4節課程後,隻要站在教室門前,孩子就會(hui) 大哭甚至嘶吼……這是浙江杭州的林月(化名)一家的感統訓練經曆,最終隻得選擇退課。
一年後,當初那個(ge) 被培訓老師判定為(wei) “感統失調”,並斷定“如果不立即上訓練課程,以後連10分鍾都坐不住,好好上學更是不可能”的孩子,慢慢也坐得住了,“一拚積木一小時不挪窩,上畫畫課90分鍾也很專(zhuan) 注”。
林月家的遭遇並非個(ge) 案。
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關(guan) 注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感統訓練行業(ye) 隨之興(xing) 起。很多兒(er) 童培訓機構、早教機構也都推出了針對性的改善課程,孩子因粗心、專(zhuan) 注力不足等都被培訓機構打上了“感統失調”的標簽,一些家長為(wei) 此不惜花費數萬(wan) 元甚至更多費用讓孩子去上訓練課。
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未成年人感統訓練行業(ye) 存在諸多亂(luan) 象:一方麵,一些兒(er) 童培訓機構、早教機構打著感統失調的旗號給家長製造焦慮;另一方麵,感統訓練質量良莠不齊,定價(jia) 隨意、收費較高。此外,感統訓練行業(ye) 的入行門檻低,所謂的感統訓練師存在服務不專(zhuan) 業(ye) 、缺乏從(cong) 業(ye) 資質等情況。
大肆渲染感統失調
實為(wei) 兜售訓練課程
“視覺失調、聽覺失調、觸覺失調、前庭覺失調、本體(ti) 覺失調,快來看看這五類是不是有你家孩子?感統失調要警惕,莫錯過最佳治療期!”記者在網上以“感統訓練”為(wei) 關(guan) 鍵詞進行搜索,類似宣傳(chuan) 隨處可見。
據了解,感統即感覺統合,指的是將人體(ti) 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組織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ti) 外的知覺作出反應。感統失調是感覺統合失調的簡稱,即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情況,也稱為(wei) 學習(xi) 能力障礙,多發於(yu) 成長過程中的嬰幼兒(er) 身上。
記者加入了多個(ge) 與(yu) 感統訓練相關(guan) 的交流群,通過連日觀察發現,這些感統訓練交流群大多是兒(er) 童培訓機構或感統訓練師建立,目的為(wei) 宣傳(chuan) 其感統訓練課程。
在一個(ge) 200多人的“感統訓練學習(xi) 交流群”中,群主“感統訓練魏老師”每天都會(hui) 發布自己錄製的居家感統訓練視頻,同時也會(hui) 解答家長疑惑。
“幼兒(er) 園5歲的孩子,上課發呆走神,讀題漏字或加字,可以練嗎?”群友小吉媽媽問道。群主魏老師隨即回複:“可以練習(xi) ,要盡早幹預。”
見小吉媽媽未回複,魏老師又開始“科普”:“0歲至3歲是感統幹預的黃金期,3歲至6歲是改善期,6歲至12歲是鞏固期。希望家長們(men) 多關(guan) 注孩子的情況,早發現早治療,不要錯過治療關(guan) 鍵期!”
記者注意到,在群裏,家長描述孩子的情況各異,有些描述的也比較籠統,但這些所謂的感統訓練師群主,皆會(hui) 將原因歸結為(wei) 孩子存在感統失調問題,勸家長盡早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
林月說,當初她就是因為(wei) 孩子早教課坐不住,滿場亂(luan) 跑,再加上早教課顧問說孩子感統有問題、推薦上所在機構的感統訓練課,才開啟感統訓練之路。
為(wei) 此,林月一口氣交費兩(liang) 萬(wan) 多元,“一節課平均200多元,剛開始上大課,課堂項目有拋接皮球、滾瑜伽球、走平衡木、吊在秋千上轉圈等”。
但是,孩子的情況沒有得到改善——在培訓老師給指令時左顧右盼,排隊等待時又開始亂(luan) 跑。上了3次課後,培訓老師再次找到林月,稱“孩子情況非常嚴(yan) 重,建議上一對一課程,價(jia) 格也是飆升,算下來一節課要700元”。
記者注意到,除了兜售線下感統訓練課程外,還有一些群主、博主在叫賣線上課程:“不需要數萬(wan) 元的線下訓練費,隻需要3天就能搞懂感統失調,在家也能幫助孩子找到終極訓練秘訣!”還有博主稱,家長可以選擇學習(xi) 課程、居家訓練,即家長通過培訓成為(wei) 家庭感統訓練指導師,再購買(mai) 一些教具在家給孩子做訓練,此類培訓費用就會(hui) 大大下降。
課程漫長收費昂貴
耗費精力未見效果
記者谘詢多家相關(guan) 培訓機構發現,感統訓練課程往往耗時長、費用昂貴,給家庭造成不小的負擔。感統訓練包括觸覺訓練、前庭平衡訓練、運動感覺訓練等5個(ge) 項目,根據孩子的具體(ti) 情況,選擇某種訓練方式,采取一係列小遊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感統失調幹預。
根據授課形式不同、教學地點不同、教學內(nei) 容不同等,收費差異較大。如線下收費高於(yu) 線上收費,一對一感統訓練和一對多有不同的收費標準;一線城市的收費普遍高於(yu) 二、三線城市;容納兒(er) 童各項能力的全納訓練比單項訓練的收費高不少。綜合來看,感統訓練的費用大多在每小時100元至400元之間。
記者以家長身份走訪、谘詢時,北京一家兒(er) 童培訓機構的王老師介紹說:其機構有一套完整的測試評分標準,來確定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以及失調程度。失調程度分重度、中度、輕度。根據程度不同安排針對性訓練,時間在1至3年,費用在1萬(wan) 元至8萬(wan) 元不等。
王老師說,輕度失調的訓練頻率在一周兩(liang) 次左右,一年的費用在1萬(wan) 元至2萬(wan) 元之間,訓練時長1年左右即可。中度失調則需要評估孩子的具體(ti) 情況確定訓練方案,訓練頻率大多是一周2次至4次,綜合各項差異,一年的費用在3萬(wan) 元至5萬(wan) 元之間。重度失調則需要先用3個(ge) 月至6個(ge) 月調整為(wei) 中度失調狀況,再花費1年左右時間從(cong) 中度失調訓練到輕度失調,接著從(cong) 輕度失調訓練到正常狀態。
記者隨機采訪了15個(ge) 參加過感統訓練的家庭,上課花費都超萬(wan) 元,折合下來最便宜的單課費用為(wei) 150元,最貴的要七八百元。在這15個(ge) 家庭中,大多因為(wei) 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聽指令,有的隻是膽小怕生,便被培訓機構貼上了“感統失調”的標簽,推薦上了相關(guan) 訓練課程。
但受訪者普遍反映:花費這麽(me) 多的精力和費用,沒見什麽(me) 效果,簡直就是交了“智商稅”。
北京男孩小亞(ya) 在4歲時因幼兒(er) 園老師說可能存在感統失調,被家長帶到了某感統訓練機構。“往多了報,囤得越多,客單價(jia) 越低。培訓老師說,一節課300多元,一周最少4節,隨著年齡增大每周要6節。”就這樣,小亞(ya) 媽媽曾一次性支付了100節課將近4萬(wan) 元,近兩(liang) 年訓練費用支出累計達11萬(wan) 元。
“剛開始半年有效果,於(yu) 是堅持了將近兩(liang) 年,總希望有所突破。但是要上小學了,發現孩子的有些行為(wei) 越來越差。最後去醫院進行多方診斷,發現是慢性食物過敏導致的發育遲緩。”小亞(ya) 媽媽回憶道,在停掉了感統訓練課程之後,小亞(ya) 經過專(zhuan) 業(ye) 醫院治療以及有效的戶外親(qin) 子活動等,所謂的感統失調症狀都消失了。
簡單學習(xi) 輕鬆拿證
短暫培訓就能上崗
在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感統訓練行業(ye) 之所以存在各種亂(luan) 象,與(yu) 整個(ge) 行業(ye) 缺少規範、缺少專(zhuan) 業(ye) 人才息息相關(guan) 。
據調查,市場上做感統訓練的教師大多冠以國家感統谘詢師、家庭感統訓練師的名號。但記者采訪了解到,感統訓練師和感統谘詢師沒有所謂的國家認可或國家頒布的證書(shu) ,不是技能等級證書(shu) ,也不是從(cong) 業(ye) 證書(shu) 或資格證書(shu) 。所謂的感統訓練師證書(shu) ,隻能證明學習(xi) 過感統訓練的相關(guan) 課程,且有很多單位和機構都可以頒布感統訓練證書(shu) 。
記者以報考感統訓練師的身份在考證中介處了解到,考取感統訓練師證書(shu) ,隻需要滿足18歲以上即可,不限製專(zhuan) 業(ye) ,隻要高中畢業(ye) 就能報考。報考流程即交費、網上學習(xi) 課程、參加考試、合格即獲得證書(shu) 。並且多數考證中介承諾,證書(shu) 獲得行業(ye) 認可、全國通用,一次考過、無需年審、終身有效。
當記者提及沒有時間學習(xi) 時,有培訓中介回複說:“沒有時間參加學習(xi) 也沒關(guan) 係,機構會(hui) 提前發考試題和答案進行練習(xi) ,保證能夠拿證。”
通過對不同證書(shu) 培訓機構的調查發現,感統訓練師考證的收費在1000元左右,線上報名、線上考試,通過考試後10天左右即可下證。
此外,記者在考證市場上還發現,有中介甚至打著“替考”的口號“出售”感統訓練師證書(shu) 。
“現在市麵上的感統老師證書(shu) 都是‘直出’的,沒有必須自己考的。”一名考證中介如是說,所謂的“直出”,便是替考。
當記者問及替考是否會(hui) 被發現時,該中介回複說,不會(hui) 被發現,雖然考試需要核對身份證,但是不進行人臉識別。
據進一步調查,這種“直出”的感統訓練師證書(shu) 收費在600元左右。
此外,記者在社交平台上以“感統訓練機構加盟”為(wei) 關(guan) 鍵詞搜索,收到數百條加盟信息。
根據公開信息,想要加盟一家感統訓練機構,需要的投資費用30萬(wan) 元起步,總部提供遠程協助選址、行業(ye) 背景分析、統一裝修、短期培訓、技術操作培訓、標準化運營、促銷活動策劃等加盟扶持。通過加盟申請、簽訂合同、店麵選址、店鋪裝修、人員培訓、開業(ye) 準備等流程,新店鋪即可開店運營。
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谘詢廣東(dong) 某感統訓練品牌,當詢問加盟該訓練館需要何種資質時,對方說,不需要什麽(me) 資質,隻要正常辦理營業(ye) 執照即可。
當詢問在招聘員工時,是否要求對方擁有感統訓練師證書(shu) 時,該品牌方稱:“總部會(hui) 提供人員培訓,也可以提供相關(guan) 自學課程,不需要將訓練師證書(shu) 作為(wei) 招聘門檻。店鋪進入常規運營後,也可以自行培訓員工,不需要刻意要求感統訓練師證書(shu) 。”
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去一些培訓機構應聘感統訓練師,並不需要什麽(me) 門檻,“隻要熱愛教育事業(ye) 就行”。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對多家感統訓練機構進行谘詢,不同機構對應聘者的要求略有差異,但大多數機構都不限製應聘者的專(zhuan) 業(ye) ,也不需要感統訓練師相關(guan) 的證書(shu) 。
對於(yu) 沒有任何感統訓練專(zhuan) 業(ye) 基礎的員工,有培訓機構稱,由他們(men) 提供培訓,然後上崗,培訓時間在3至7天。
亟須規範行業(ye) 發展
建立標準管理機製
近些年,有關(guan) 兒(er) 童感統失調、感統訓練的關(guan) 注度與(yu) 日俱增,感統訓練行業(ye) 也水漲船高、亂(luan) 象頻出。針對感統訓練行業(ye) 的種種問題,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應對症下藥、及時解決(jue) 問題。
“每個(ge) 孩子都是有個(ge) 體(ti) 差異的,發育是有先後的,家長們(men) 如果接受不了自己孩子某一方麵的‘慢一點’,感統失調就是個(ge) 完美的‘筐’,一些機構就可以掙錢了。”北京媽媽劉雅麗(li) (化名)說,她曾因為(wei) 孩子膽小怕生,在培訓機構的忽悠下讓孩子參加了感統訓練,共計花費兩(liang) 萬(wan) 多元,最終經專(zhuan) 業(ye) 醫療機構診斷,她孩子隻是“比較謹慎而已”。
在北京市某婦幼保健院從(cong) 事兒(er) 童心理衛生綜合發展研究的劉醫生告訴記者,兒(er) 童本身就處在快速的動態發育中,在一定範圍內(nei) 存在個(ge) 體(ti) 發育差異也十分合理,並非真的感統失調。家長對此需科學看待,保持理性。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統失調,培訓機構、早教機構無法作出專(zhuan) 業(ye) 診斷,應當由專(zhuan) 業(ye) 醫療機構進行診斷。
在北京從(cong) 事自閉症兒(er) 童相應心理治療的心理治療師陳靜告訴記者,目前能夠在感覺統合幹預過程中尊重孩子的反應,按照個(ge) 體(ti) 特征,進行有目的有意義(yi) 的遊戲活動、考慮其適應性反應等方麵因素的治療師少之又少。
“正規專(zhuan) 業(ye) 的感統測評和訓練都非常重要。”在遼寧沈陽從(cong) 事感統訓練行業(ye) 多年的某感統機構園長王小榕坦言,“感統失調是個(ge) ‘筐’,什麽(me) 都能往裏裝”的行業(ye) 問題,的確是由於(yu) 部分從(cong) 業(ye) 者的不負責造成的。
“曾經有個(ge) 家庭因為(wei)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育遲緩等問題找到我,後經了解確實屬於(yu) 感統失調。但在此之前,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王小榕說,比如去相關(guan) 機構測評,結果說是自閉症;去兒(er) 童體(ti) 適能中心,被說成是因為(wei) 缺乏運動,扁平足造成發育遲緩,應該做相應的體(ti) 能訓練;帶孩子去做小兒(er) 推拿,又被說是因為(wei) 脾胃不和造成發育落後。
在受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要提高相關(guan) 特殊需要兒(er) 童的教育康複質量,必須加強對從(cong) 業(ye) 人員的培養(yang) ,從(cong) 理論、評估、到治療實操,全麵提升從(cong) 業(ye) 人員的技術和能力。同時,相關(guan) 部門應出台能夠規範感覺統合治療的標準化管理機製,在從(cong) 業(ye) 人員的資質、上崗培訓內(nei) 容、上崗資格考核、在崗繼續教育等方麵出台嚴(yan) 格有效的管理標準和模式。
同時,業(ye) 內(nei) 人士提醒家長們(men) ,對於(yu) 兩(liang) 三歲的孩子來說,其注意力可能就在10分鍾左右,等到了小學的時候,專(zhuan) 注力才可能會(hui) 達到30分鍾。如果家長們(men) 發現一些苗頭,比如孩子協調性不好、讀書(shu) 寫(xie) 字時出現跳字漏字的情況,可以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輕信一些早教機構、培訓機構所謂的感統失調的說法,無故增加自身的焦慮,花費冤枉錢。(記者 趙麗(li) 實習(xi) 生 劉姣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