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他是一種幸運——懷念李國文先生
【文壇述往】
作者:周大新
因為(wei) 錯失了上大學的機會(hui) ,故當年在偏僻的軍(jun) 營開始寫(xie) 作時,我憑的隻是對文學的一腔熱愛和對生活的熟悉,文學理論準備差不多是個(ge) 零。也因此,我特別希望能找到老師請教。在1976年至1978年間的多次投稿不中之後,我曾經給幾位當時的名作家寫(xie) 信求教,可是無一人回信。也是在這個(ge) 時候,我讀到了李國文老師的作品,心想,啥時候能認識他,得到他的指教就好了。
機會(hui) 拖拖延延地到底來了,此時的日曆已翻到了1988年。《小說選刊》評出1987—1988年度的中短篇小說獎,我的短篇小說《小診所》獲了獎,我到北京領獎時見到了李國文老師。其時,他是《小說選刊》的主編,在招待我們(men) 這些獲獎作者吃飯時,別人介紹我與(yu) 他相識。他那時是全國的名作家,我隻是一個(ge) 初入文壇的年輕人,但他很熱情地誇讚我的那篇作品,鼓勵我繼續寫(xie) 下去,讓我覺得心裏很溫暖,也增添了一些寫(xie) 作的信心。其實,那個(ge) 時候,我的家庭已經陷入了一場災禍之中,我正忙於(yu) 應對災禍,寫(xie) 作處於(yu) 時斷時續的狀態之中。
有一次,我由濟南軍(jun) 區來京辦事,給李國文老師打電話說想去拜望他,他熱情地答應:“來吧,我在辦公室。”那天,在他不大的辦公室裏,我們(men) 聊了很長時間,聊創作,也聊我正在應對的災禍。他了解了我家裏發生的事情後,勸我想開些,給我講人生不可能都是順境的道理,講遇到災難時要相信事情早晚都會(hui) 過去,不必絕望。他還特別詢問我正在寫(xie) 什麽(me) 。我告訴他我在寫(xie) 一部長篇小說,表現一個(ge) 絲(si) 織世家在二十世紀的命運沉浮。他說:“好,我等著你完工。”我說我擔心沒寫(xie) 完我的身體(ti) 就垮了,寫(xie) 成半部作品,這災禍壓得我實在受不了。他歎口氣勸我:“每個(ge) 人心裏都有抵抗災難的潛力,就看你用不用了,你要用了,你就能頂住。”他的話讓我對未來有了些信心。那個(ge) 時候,我還不知道他也遭遇過苦難,那苦難比我遇到的還要深重。多年之後我才明白,他是在用他抵抗災難的經驗勸慰我。
在國文老師和其他朋友的鼓勵下,我一邊應對家裏的災禍,一邊堅持寫(xie) 作長篇小說《第二十幕》,並穿插著寫(xie) 一些中短篇小說,直到1998年,終於(yu) 寫(xie) 完了《第二十幕》的上、中、下三卷。當這部書(shu) 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召開研討會(hui) 時,國文老師參加了會(hui) 議。在會(hui) 場,聽著那麽(me) 多文學前輩和同行朋友的肯定之語,我百感交集,內(nei) 心充滿了對國文老師的感激之情。
我調到北京工作後,家屬的工作調動一時難以辦成,有一段時間閑住家中。國文老師聽說後,熱心地幫助我們(men) 聯係了一個(ge) 單位,雖然最終沒能去成,但他的關(guan) 心再次令我感動。他總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讓你覺得個(ge) 人生活雖苦樂(le) 相摻常有風雨,可人間到底充滿暖意,值得我們(men) 棲居其中。
和國文老師在一起聊天,聊得最多的是創作。我記得他說過:年輕時要趁體(ti) 力好抓緊寫(xie) ,一年寫(xie) 十萬(wan) 二十萬(wan) 字甚至更多都是應該的,否則年紀大了想寫(xie) 也無力寫(xie) 了;不要忌妒別人,要善於(yu) 向同代作家學習(xi) ,看他們(men) 怎麽(me) 表現我也熟悉的生活;別把精力用在社交上,不要追求一時的熱鬧,要耐得住寂寞,作家最重要的是拿出作品;既要讀中國古典文學和現當代作家的作品,也要讀西方作家的作品,書(shu) 讀得越多越雜越好。他說這些話時並不是一臉嚴(yan) 肅,跟他聊天總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他麵帶笑容地說出了他的創作思考和對我的希冀。
他對我的創作並不一味說好,有時也有批評。有一年,我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後,給他送去了刊發作品的雜誌。他看後給我來電話說:“這個(ge) 題材你可以處理得更好,可以寫(xie) 得更有新意。是應該多寫(xie) ,每年的寫(xie) 作都應有一定的數量,但也不要一味求快求多,蘿卜不洗淨就扔進鍋裏,不行。”這話給我敲了警鍾。
2005年,我不順的人生又添了新的不幸:孩子患了重病。我忙著給孩子治病,很長一段時間沒與(yu) 國文老師聯係。他後來知道了這件事,在電話裏送來了慰問。最終,孩子遠走。2008年萬(wan) 念俱灰之後,隻有埋頭寫(xie) 作算是抵抗命運的一個(ge) 途徑。此後,我很少再去看國文老師。我害怕他問起我家裏的情況,更不願讓自己的負麵情緒影響他,畢竟他已是老人了。甚至電話也很少打,因為(wei) 打電話也不能保證自己不失態,不能再讓老人也跟著傷(shang) 心了。
新冠疫情期間,我為(wei) 他擔心,這種傷(shang) 及呼吸係統的疫病對高齡老人來說特別可怕,我暗暗祈禱他能憑借自己的樂(le) 觀和自身抵抗力闖過這道難關(guan) 。然而,還是在疫情末期聽到了噩耗。這位胸懷愛意的老人的離去,是這個(ge) 世界的損失;這位目光犀利、文字優(you) 美的作家的離去,是中國文壇的損失!
國文老師,每每想起過去在一起的歲月,腦子裏就會(hui) 重現你的音容笑貌,我們(men) 想念你!所幸,在不太久的將來,我們(men) 還能在天國相聚,那時,再聽你的笑聲和教誨!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2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