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讓黑土地“重生”

發布時間:2023-09-25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科技讓黑土地“重生”

  講述人:東(dong) 北農(nong) 業(ye) 大學資源與(yu) 環境學院院長 張穎

  黑土地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資源,被譽為(wei) “耕地中的大熊貓”。東(dong) 北地區作為(wei) 世界上僅(jin) 有的三大黑土區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chan) 優(you) 勢區、最大的商品糧優(you) 勢基地。但高產(chan) 豐(feng) 產(chan) 的黑土地,也麵臨(lin) 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2022年8月,世界上唯一一部國家層麵立法保護黑土地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給我們(men) 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黑龍江的黑土地麵積超過東(dong) 北黑土區麵積的一半,為(wei) 了讓黑土地“重生”、深入落實藏糧於(yu) 地戰略,我們(men) 針對寒地黑土區農(nong) 用化學投入品土壤殘留消減轉化難、阻控產(chan) 品效率低等問題,潛心鑽研、試驗,最終篩選分離出40餘(yu) 種適用於(yu) 不同黑土障礙因素的耐低溫高效菌株。一開始,微生物菌株投入實際土壤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men) 趕忙去現場查看,找到了症結:篩選出的菌株在土壤中會(hui) 與(yu) 土著微生物競爭(zheng) ,菌株的持久性和長效性得不到保障。為(wei) 此,我們(men) 嚐試以農(nong) 業(ye) 廢棄物為(wei) 固定化載體(ti) ,創製新型生物膠囊及菌劑等10餘(yu) 種產(chan) 品,開發了寒地黑土改良新技術,有效消減土壤環境中農(nong) 用化學品的殘留量,形成獨具特色的“固定化菌株-障礙性消減”的黑土耕層改良新模式。

  解決(jue) 了冷涼區障礙消減功能微生物活性低的難題,我們(men) 開始思索:怎樣在減少化學品投入的同時提升糧食產(chan) 能?在調研中我們(men) 發現,黑龍江生物有機肥產(chan) 品功能不足,優(you) 質有益微生物資源匱乏。我帶領團隊踏遍白山黑水取樣,往返於(yu) 田間地頭和學校實驗室……經過10餘(yu) 年的探索,植物促生與(yu) 培肥多效一體(ti) 化技術終於(yu) 成型,不僅(jin) 能有效保證作物品質、實現有機肥中殘留重金屬的穩定化,添加的益生菌還能培肥土壤,克服連作障礙及病蟲害等問題,實現農(nong) 業(ye) 土壤可持續利用,極大降低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管理的成本。

  近年來,我們(men) 研發的農(nong) 田障礙因子消減技術與(yu) 多功能肥料產(chan) 品在黑龍江多地開展應用示範,累計推廣麵積153.56萬(wan) 畝(mu) ,化學肥料使用量降低了10%,實現糧食增產(chan) 5%~10%,農(nong) 民每畝(mu) 增收100元以上,累計新增收益1億(yi) 元。為(wei) 帶動更多農(nong) 民參與(yu) 黑土保護,我們(men) 還配合地方開展農(nong) 技培訓服務,受益人群達1萬(wan) 餘(yu) 人。

  黑土地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它是大地的寶藏,是守住“口糧絕對安全”戰略底線的重要保障。在未來的黑土地保護工作中,我們(men) 將繼續努力,同時也期待各級政府、農(nong) 民及相關(guan) 企業(ye) 齊發力,實現黑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共同端穩中國飯碗。

  (光明日報記者張士英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5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