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提神”有科學依據嗎?
近來,關(guan) 於(yu) “吸氧比喝咖啡還提神”的話題引發熱議。在社交媒體(ti) 上搜索“吸氧”關(guan) 鍵詞發現,不少網友尤其是學生、備考生分享了自己使用製氧機或者便捷式氧氣瓶的經曆,有人表示吸氧後覺得“神清氣爽”,但也有人表示效果不大。
家住江蘇常州的金女士前不久因為(wei) 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說吸氧可以緩解頭暈腦漲,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購買(mai) 了便捷式氧氣瓶。“最近有些感冒胸悶,想看看吸氧會(hui) 不會(hui) 好點。”金女士說,“雖然吸氧後感覺頭暈症狀有所緩解,但也可能隻是心理安慰。”
健康人群是否有必要吸氧?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葉寰告訴記者,健康人群一般不需要吸氧。在臨(lin) 床中,一般是呼吸衰竭的患者才需要給予氧療,即動脈血氧分壓小於(yu) 60毫米汞柱或指夾式血氧儀(yi) 數值低於(yu) 90%的患者。家庭氧療主要針對引起呼吸衰竭的疾病,比如肺間質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而針對不同疾病的患者,家庭氧療的時間、吸氧流量、吸氧濃度等都有一定要求,必須遵醫囑使用。
至於(yu) “吸氧提神”,專(zhuan) 家表示,這實際上沒有科學依據。“吸氧時,人們(men) 往往處於(yu) 一種半休息的狀態,可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疲勞,也不排除是心理暗示作用。”葉寰說,對於(yu) 學生、備考生而言,平時應該適當休息、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來改善疲勞症狀。
近年來,家用製氧機也受到不少關(guan) 注。安徽省合肥市讀者吳先生告訴記者,家裏74歲的老人患有氣管炎,擔心老人因流感等出現肺部感染情況,因此購置了一台醫用級製氧機,以備不時之需。吳先生說:“目前還沒有用上製氧機,但是比較安心。”
記者調查發現,在電商平台上,不少商家表示製氧機除了適合心肺部疾病患者使用以外,也適用於(yu) 學生、上班族、老人、孕婦等。在一些商品詳情頁麵,可以看到適用於(yu) “缺氧注意力不集中”“職場高壓、工作節奏快”等字眼。還有商家宣傳(chuan) 吸氧能夠改善睡眠、緩解疲勞、美容亮膚。
葉寰提醒,孕晚期是否需要吸氧應由專(zhuan) 業(ye) 產(chan) 科醫生鑒定,老年人吸氧也需要有適應症和指征,並且要在醫生的密切指導下進行。如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或其他低血氧症狀,應第一時間前往醫院就診。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人群如果過多、過高濃度吸氧,會(hui) 造成肺泡上皮細胞以及肺泡毛細血管損傷(shang) ,引起肺水腫,甚至氧中毒。
在商品銷售頁麵暗示或誇大吸氧療效,是否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法律係教授、北京大健康法商團隊負責人鄧勇認為(wei) ,若商家為(wei) 了銷售製氧機宣傳(chuan) 吸氧的好處,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廣告內(nei) 容、宣傳(chuan) 吸氧機適應所有人群、宣傳(chuan) 吸氧機屬於(yu) “家庭必備”等誘導性內(nei) 容,或者廣告宣傳(chuan) 與(yu) 其注冊(ce) 證書(shu) 、備案憑證及說明書(shu) 不一致的,保健家用電器充當醫療器械宣傳(chuan) 的,則可能涉及虛假廣告宣傳(chuan) 。
實際上,製氧機屬於(yu) 《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規定的具有中度風險、需要嚴(yan) 格控製管理以保證其安全有效的第二類醫療器械,消費者需要審慎購買(mai) 。“監管部門應當進行嚴(yan) 格控製管理,保證製氧機安全使用。”鄧勇表示,對於(yu) 消費者來說,一是要明確必要購買(mai) 製氧機的情形,二是要選購具有相應許可與(yu) 資質、功能恰當的製氧機。選擇購買(mai) 製氧機前,應谘詢專(zhuan) 業(ye) 醫生的建議,正確了解適應症、所需吸氧時間以及吸氧流量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型號產(chan) 品,按說明書(shu) 要求合理使用。(記者楊彥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