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用法治構築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屏障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日發布,將於(yu)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wei) 我國出台的第一部專(zhuan) 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條例》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和國家對未成年人成長成才的高度重視和親(qin) 切關(guan) 懷,標誌著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治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
《條例》的出台,是深化依法治網、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重磅舉(ju) 措。截至2023年6月,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突破1.91億(yi) ,當前的這代未成年人,素有“網絡原住民”之稱。互聯網是一個(ge) 社會(hui) 信息大平台,為(wei) 廣大未成年人獲取知識、加強社交、休閑娛樂(le) 提供了極大便利,也會(hui) 對他們(men) 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jia) 值觀念產(chan) 生重要影響。限於(yu) 心智未熟、辨識力自控力有限等因素,未成年人極易受到互聯網有害信息、有毒價(jia) 值觀的侵擾。《條例》從(cong) 網絡素養(yang) 促進、網絡信息內(nei) 容規範、個(ge) 人信息網絡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方麵構築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屏障,匯聚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強大合力。
法之所向,治之所歸。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是網絡空間治理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以《條例》為(wei) 依據,加強網絡內(nei) 容建設,鼓勵和支持製作、複製、發布、傳(chuan) 播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信息,運用法治手段加強對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規範和管理,才能從(cong) 根本上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確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落到實處。
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是一項係統性工程,每個(ge) 人都責無旁貸。將網絡素養(yang) 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內(nei) 容,提高教師對未成年學生沉迷網絡的早期識別和幹預能力;強化監護人網絡素養(yang) 教育責任,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增強個(ge) 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指導未成年人行使相關(guan) 權利;規定網絡平台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yi) 務,要求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建立、完善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遊戲規則……《條例》堅持以社會(hui) 協同共治為(wei) 方略,明確了國家、社會(hui) 、家庭、學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麵的責任義(yi) 務。政府監管、家庭教育、學校保護、企業(ye) 履責、網民自律,多方共治、多措並舉(ju) 、多效發力,就可以不斷築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防火牆”。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淨化網絡環境、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關(guan) 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正所謂,“法必明,令必行”。良法美意隻有以有力的貫徹執行為(wei) 輔助,才能發揮出善治功效。以《條例》為(wei) 遵循,為(wei) 營造有利於(yu)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清朗網絡空間和良好網絡生態而不懈努力,必能為(wei) 未成年人暢享網絡、放飛個(ge) 人夢想創造無限可能。(華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