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無聲、日用不覺” 用鮮活表達方式引導青年
作者:梁田(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
擁抱青年,就是擁抱祖國的未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當前我國互聯網網民規模已達10.79億(yi) 人,其中20—29歲網民和30—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wei) 14.5%和20.3%,青年網民人數已相當可觀。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在與(yu) 互聯網的相互塑造中成長,成為(wei) 當今網絡上最活躍的群體(ti) 之一。
青年在哪裏,黨(dang) 的思政陣地就應該推進到哪裏。今天的青年是自帶“互聯網基因”的一代,從(cong) 小就生活在互聯網環境中,從(cong) 網絡平台獲取信息、在社交媒體(ti) 溝通交流已經成為(wei) 他們(men) 的日常生活方式。因此,大思政課的“大”,不僅(jin) 要體(ti) 現在傳(chuan) 統課堂,更要主動擁抱“互聯網+”的時代浪潮,打造“雲(yun) 上思政”平台,構建網絡思政新形態。而這一切的關(guan) 鍵,就在於(yu) 活學活用青春話語,用青年人喜聞樂(le) 見、貼心有感、走心入腦的方式,實現互聯網場域的價(jia) 值引領,在“潤物無聲”“日用不覺”中引導青年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第一,青春化表達要堅持守正原則。“守正”之“正”,是價(jia) 值正、立場正、風氣正,一言以蔽之,就是在網上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意識形態監管的禁地盲區。網絡上的青春話語也是如此,既要有創新有特色,更要有原則有立場,在任何時候都要旗幟鮮明地突出網絡思政立德樹人的價(jia) 值底色。
青春化表達要守“正”,就是要以點帶麵、由小見大,從(cong) 微觀出發,在互聯網上積極宣傳(chuan) 黨(dang) 的創新理論,把政治話語、理論話語生活化、形象化、生動化,把新時代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取得的曆史性成就,轉化為(wei) 青年人喜聞樂(le) 見且鮮活生動的故事與(yu) 內(nei) 容。當代中國青年是伴隨互聯網浪潮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men) 與(yu) 不同時期的青年人一樣青春、一樣熱血、一樣對黨(dang) 和祖國充滿感情。青春化表達作為(wei) 一種對傳(chuan) 統表達方式的革新,能夠更好地在網上傳(chuan) 播正向價(jia) 值觀,吸引青年人的關(guan) 注。用好青春話語,就是用事實講道理,用故事傳(chuan) 思想,這將有助於(yu) 我們(men) 打破與(yu) 新時代青年人溝通交流的“次元壁”。
第二,網絡思政教育要緊貼青年實際。從(cong) 《新青年》雜誌到今天的網絡社交媒體(ti) ,信息傳(chuan) 播的媒介變了、陣地變了,但作為(wei) 傳(chuan) 播方式的青春化表達始終未變。《新青年》的“新”,新在哪兒(er) ?新在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新在用馬克思主義(yi) 取代舊思想舊文化,新在鼓勵青年關(guan) 心國家的前途與(yu) 命運,這何嚐不是一種青春話語?陳獨秀提到“青年之於(yu) 社會(hui) ,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走出校園、走向社會(hui) ,是人生必經的一個(ge) 重要階段。對青年的塑造培養(yang) ,直接關(guan) 係到他們(men) 能否很好地融入社會(hui) 、融入時代發展的洪流之中。在這樣一個(ge) 關(guan) 鍵的時間節點,用他們(men) 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滿意的方式指引他們(men) 的人生方向,當然更容易被他們(men) 所認可接受。
青春化表達就是在對傳(chuan) 統說教模式的變革中,引領青年的人生方向。青春突出的是平等、活潑、有趣。青春化表達要求所有思政工作者放下身段,從(cong) 青年人視角出發,站在青年立場上想問題、看問題,真正為(wei) 青年人解決(jue) 問題、答疑釋惑。青春化表達的難點也在於(yu) 視角轉換,時刻考驗著思政工作者在互聯網上講故事的能力。當下,在保持政治立場正確、價(jia) 值觀積極正向的前提下,青年人關(guan) 注什麽(me) ,我們(men) 就講什麽(me) ;青年人喜歡什麽(me) ,我們(men) 就講什麽(me) ;青年人熱議什麽(me) ,我們(men) 就講什麽(me) 。由於(yu) 是青年人自己關(guan) 注、喜歡、熱議的,是他們(men) 自己劃定的範圍、圈定的選題,是他們(men) 自己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因此隻要我們(men) 把故事講生動、講精彩,就更容易“出圈”“圈粉”,更容易贏得他們(men) 的掌聲和喝彩。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難得的“出圈”和“圈粉”機會(hui) ,引導青年多關(guan) 注國家、多關(guan) 注社會(hui) 、多關(guan) 注現實,鼓勵他們(men) 積極投身於(yu)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實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中奮勇爭(zheng) 先。這才是網絡思政育人塑人新模式的應有之義(yi) 。
第三,用青春話語育人要努力取得長效。在互聯網上踐行青春化表達,關(guan) 鍵是要用得好、不違和,不讓人生厭,不讓人膩煩,真正融入青年文化社群之中。當下互聯網的算法機製造成了“信息繭房”現象,不同人群常用的手機軟件、關(guan) 注的熱點、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都不盡相同。這是一把雙刃劍,既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挑戰,也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機遇。挑戰的一麵在於(yu) ,不同於(yu) 線下傳(chuan) 統課堂,在互聯網上,我們(men) 並不知道青年人活躍在哪兒(er) 、聚集在哪兒(er) ,互聯網“挖掘”的代溝成了天然的“護城河”,給網絡思政的順利開展增加了難度。但機遇的一麵在於(yu) ,一旦成功融入了青年人在互聯網上的生活圈、娛樂(le) 圈、社交圈,積極同他們(men) 交朋友,就更容易贏得他們(men) 的信任。信任是人與(yu) 人之間交往的基礎,青年人相信你、信賴你,才會(hui) 聽你的話、跟你走。想要在“潤物無聲”“日用不覺”中實現網絡思政的育人功能,就必須熟悉青年人的話語,了解青年人的想法,理解青年人的困惑。青春化表達正是這樣一座通往信任的橋梁,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因此,在傳(chuan) 統育人課堂之外,思政工作者要正視網絡新媒體(ti) 的作用,勇於(yu) 探索、敢於(yu) 嚐試,積極主動把互聯網當作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主戰場,采用網絡慕課、雲(yun) 思政、短視頻、在線直播、彈幕互動等多種方式方法,推陳出新,生產(chan) 出更多符合青年學子接受習(xi) 慣的思政作品。在這樣的探索嚐試中,更要活學活用青春話語,創新表達方式,贏得關(guan) 注、獲取流量,在實踐中構建網絡思政新形態,堅守網絡意識形態陣地。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7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