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焦點訪談:鄉村振興加“數”跑

發布時間:2023-11-17 10:26: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數字鄉(xiang) 村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應有之義(yi)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已經被列為(wei) 國家信息化發展十大優(you) 先行動之一。比起城市和工業(ye) 發展來說,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雖然起步晚、困難多,但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鄉(xiang) 村的治理模式和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幫助農(nong) 村去解決(jue) 多年難以破解的難題。

  近年來,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5G通信等新技術的應用,正在悄然改變著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改造著傳(chuan) 統農(nong) 村治理結構,從(cong) 最初的農(nong) 村電商、物流等新業(ye) 態的出現,逐步演變為(wei)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市場與(yu) 信息化司信息化推進處二級調研員王耀宗:“在我們(men) 這樣人多地少、資源緊缺的小農(nong) 大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隻有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的25.3%,智慧農(nong) 業(ye) 發展的廣度、深度決(jue) 定了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後勁、速度。”

  江西省崇仁縣的彭香花把自家的三畝(mu) 田流轉給一家現代化生產(chan) 理念的農(nong) 業(ye) 公司,建起了蔬菜大棚,自己則在公司裏打工,負責大棚的日常管理。

  大棚裏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墒情等信息,通過傳(chuan) 感器實時搜集,匯聚到遠端的智能數字平台,進行自動分析。例如土壤的肥力不足,平台會(hui) 自動配比氮磷鉀等各種元素,通過澆灌或者滴灌的方式進行自動化補肥。

  北京大學數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設施農(nong) 業(ye) 其實很早就開始了,現在它的設施方式不大一樣的地方是加入傳(chuan) 感器,但不管它布多少,最後都匯集成數據,使得農(nong) 民由過去憑經驗種植變成了憑科學種植。”

  科學種植,靠的是數據,這就避免了經驗不足、氣象災害等可能出現的負麵影響,蔬菜種植更安全,品質更優(you) 秀,價(jia) 格也會(hui) 賣得更高。這樣的現代農(nong) 業(ye) 種植規模如果能夠不斷擴大,還會(hui) 大大降低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

  降本增效,最大的受益者是農(nong) 民。彭香花不僅(jin) 在大棚打工有一份收入,還能得到分紅。以前麵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地裏勞作,現在變成了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工人,收入大大提高,也不必再付出那麽(me) 多的辛勞,這就是現代化數字農(nong) 業(ye) 帶來的機遇和變化。而數字農(nong) 業(ye) 在中國,小到一農(nong) 一戶,大到全國各地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都有著廣闊的前景。

  王耀宗:“現在,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提供全程智能化的農(nong) 事服務,提高小農(nong) 戶生產(chan) 的標準化、組織化水平。把小農(nong) 戶帶入到大市場中,破解了誰來種地的問題,也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關(guan) 係帶來一次重大變革。再例如通過北鬥衛星導航,通過對收割機具精準調控,實現了對小麥的精準化智能化收割,可以把小麥收獲的減損率從(cong) 原來的3%減少到1%,每減少一個(ge) 百分點的損失就是25億(yi) 斤糧食。”

  係統裝配北鬥導航的農(nong) 機裝備,可溯源和監測的規模化養(yang) 殖場、生鮮乳收購站,無人農(nong) 場、無人牧場和無人漁場等,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yu) 種植業(ye) 、畜牧業(ye) 、漁業(ye) 、種業(ye) 、農(nong) 機裝備全麵深度融合,正在勾勒出一個(ge) 現代化數字農(nong) 業(ye) 的新未來。但目前也存在很多急需解決(jue) 的問題。

  王耀宗:“2022年,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率已經達到了27.6%,但是在總體(ti) 上我們(men) 的發展水平與(yu) 國際相比還有10年左右的差距。一個(ge) 是關(guan) 鍵核心技術裝備亟待突破,特別是在高端專(zhuan) 用傳(chuan) 感器、關(guan) 鍵模型算法、成套智能裝備方麵,我們(men) 跟國外還有較大的差距,現在智慧農(nong) 業(ye) 應用的規模總體(ti) 偏小。”

  針對還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短板,農(nong) 業(ye) 部等相關(guan) 部門正在鼓勵和推動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通過推廣科技示範園區、智慧農(nong) 業(ye) 引領示範等方式,帶動更多中小農(nong) 戶積極參與(yu) 。將來的數字農(nong) 業(ye) 將推動並改變“誰來種、怎麽(me) 種”的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短板,還要在大的地域或全國範圍內(nei) 解決(jue) “種什麽(me) ”的問題。

  這兩(liang) 年,在江西崇仁縣的一些田間地頭,一些農(nong) 產(chan) 品還沒有成熟就被預訂一空,這還是得益於(yu) 智慧農(nong) 業(ye) 數字平台的建設。在這個(ge) 平台上,可以顯示全國很多蔬菜市場每種蔬菜的實時價(jia) 格,甚至包括一段時間的價(jia) 格走勢。通過這種全國大數據的比對和分析,可以為(wei) 農(nong) 民提供精準的種植指導。

  江西力源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公司基地負責人樊雲(yun) :“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有生長周期性,種植品類的話,我們(men) 要看價(jia) 格趨勢,如果是價(jia) 格波動大的,我們(men) 不敢去冒險。”

  記者看到,現在數字平台上顯示,近一段時間以來生菜的價(jia) 格波動很大,而辣椒、油麥菜價(jia) 格則平穩上升,有了這樣的信息,農(nong) 民在“種什麽(me) ”的問題上就有了可參考的依據,避免了盲目性,規避了一定的市場風險。

  長久以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由於(yu) 市場供求信息不對稱,常常會(hui) 導致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失衡,如果一個(ge) 大區域或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供求信息可以共享,將會(hui) 很大程度上破解這一難題。

  邱澤奇:“過去的農(nong) 業(ye) 始終在撂荒與(yu) 供給過剩之間搖擺,比如豬肉又過剩了、蛋奶又過剩了、蔬菜又過剩了,第二年農(nong) 民就不幹了,不幹就又緊缺,價(jia) 格又上漲,然後兩(liang) 頭抱怨。如果能夠做全國性統籌,至少在市場信息上做全國性統籌,給農(nong) 民一個(ge) 選擇的機會(hui) ,這是數字農(nong) 業(ye) 最重要的貢獻。”

  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這為(wei) 農(nong) 村的數字化建設提供了基礎。數字農(nong) 業(ye) 最重要的一個(ge) 方向是建立包括供求信息、生產(chan) 信息、氣象和防災等服務信息相融合的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共享平台。

  王耀宗:“建立一套數據共享機製和交易機製,讓數據流動起來,更好地發揮數據的要素價(jia) 值作用。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文件,《關(guan) 於(yu) 構建數據基礎製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就是要把數據的基礎製度建立健全起來,才能更好地推動數據的匯聚共享。在這個(ge) 方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和各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推動建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大數據平台。”

  數字農(nong) 業(ye) 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這些年來,各地方都在積極推動數字農(nong) 業(ye) 平台建設,但也出現了問題。不同的技術路線,某種程度形成了各自為(wei) 政的數據孤島,平台之間難以數據共享。去年,中央網信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製定並公布了《數字鄉(xiang) 村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要初步建成數字鄉(xiang) 村標準體(ti) 係。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政策規劃處副處長熊希賢:“加強數字鄉(xiang) 村標準化建設,我們(men) 認為(wei) 對於(yu) 推動破解當前數字鄉(xiang) 村領域的基礎設施、農(nong) 機裝備、信息係統、數據資源互聯互通的難題,支持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和治理方式的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yi) 。”

  數字農(nong) 業(ye) 的未來,是全國農(nong) 業(ye) 信息聯通共享,這將是數字技術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改變大國小農(nong) 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麵,隨著城市智慧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完善,鄉(xiang) 村治理的數字化場景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農(nong) 民的日常生活中。

  陳少華是崇仁縣郭圩鄉(xiang) 的一名垃圾清運員,負責郭圩鄉(xiang) 8個(ge) 行政村556個(ge) 點位的垃圾清運工作。過去,一些位置比較偏遠、人口稀少的村莊,垃圾桶什麽(me) 時候滿了需要清運,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而現在,垃圾桶裏裝上了傳(chuan) 感器。

  “萬(wan) 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台”圍繞村容村貌、汙水處理、垃圾治理等農(nong) 村人居環境治理進行技術賦能,實現了農(nong) 村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前不久,村民羅冬英發現村頭路邊長滿了雜草,就用手機拍了兩(liang) 張照片上傳(chuan) 到長效管護平台,沒想到很快村裏就派了除草人員進行清理。

  村民積極參與(yu) 發現問題,有關(guan) 部門積極交辦解決(jue) 問題,這就有了接訴即辦的雛形。前不久,中央網信辦對國家數字鄉(xiang) 村試點進行終期評估,有28%的試點地區認為(wei) 目前涉農(nong) 數據的互聯互通、共享利用仍麵臨(lin) 製約。問卷調查顯示,34.8%的鄉(xiang) 鎮公務員和村幹部認為(wei) 鄉(xiang) 村治理數字化方麵存在數據壁壘問題。

  熊希賢:“部分地區認為(wei) 平台就是數字化,大屏就是智能化,存在模糊認識,導致了重建設、輕運營,重平台、輕場景問題的存在,數據共享不足,部分地區信息係統的建設還較為(wei) 分散,特別是像基層幹部、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還有待提升。”

  便民性是數字平台建設的重要方向。很多地方的數字平台辦理事項還不能滿足村民多樣化的需求,各職能部門的數據缺少協同互聯,一網統管沒有實現。而與(yu) 之相對應的“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zhong) 少跑腿”的一網通辦下的“一站式”服務平台,也難以建立起來。這也是很多地方村民對數字鄉(xiang) 村治理參與(yu) 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熊希賢:“2022年,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製定印發了《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其中專(zhuan) 門部署實施了數字治理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務效能提升這兩(liang) 個(ge) 專(zhuan) 項行動,目標是推動互聯網加政務服務向鄉(xiang) 村延伸,以及發展互聯網加教育、互聯網加醫療健康以及社保和就業(ye) 、普惠金融這幾個(ge) 方麵的服務工作,推動涉農(nong) 數據的整合共享,提升涉農(nong) 服務全程網上辦理比例,讓更多服務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數字鄉(xiang) 村不能少,也不能成為(wei) 短板。數字鄉(xiang) 村的目標,是讓農(nong) 村的生產(chan) 生活更便利,產(chan) 業(ye) 發展更智慧,鄉(xiang) 村治理更科學。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是數字技術創新發展的新機遇,不斷推動數字技術同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村治理和農(nong) 民生活深度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才能有更多新動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