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做到輔導作業不“崩潰”
微信公眾(zhong) 號提問
我是一名小學生的家長,幾乎每天都在輔導孩子寫(xie) 作業(ye) 的過程中感到“崩潰”,孩子也非常挫敗。作為(wei) 家長,如何做到在輔導孩子寫(xie) 作業(ye) 時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不發火呢?
專(zhuan) 家觀點
史家胡同小學德育副主任吳麗(li) 梅:輔導孩子寫(xie) 作業(ye) 時,我如何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不發火?能問出這樣問題的家長真是很好的父母了。他們(men) 已經意識到學習(xi) 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大人急也沒有用,意識到情緒是自己的事,需要自己做出調整。
家長都希望自己是個(ge) 滿分家長,他們(men) 願意為(wei) 了孩子去付出。但家長對自己的期待越高,就可能會(hui) 喚起他們(men) 的高焦慮,當孩子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時,會(hui) 覺得自己真是失敗極了。那做多少分家長合適呢?家長們(men) 可以參考國內(nei) 心理學家曾奇峰先生提出的“60分媽媽”的概念,即不必做到完美,保持適當的焦慮就是好媽媽、好家長。
為(wei) 什麽(me) 是適當的焦慮?當今社會(hui) 快速發展,我們(men) 不可能一點都不焦慮。焦慮作為(wei) 一種情緒是有存在的意義(yi) 的,學生對考試有適當的焦慮能讓他考試時更集中注意力;家長有適當的焦慮能讓他重視家庭教育、更關(guan) 注孩子的成長,願意花費時間陪伴孩子,閱讀和學習(xi) 育兒(er) 知識。但是,當焦慮被無限放大就會(hui) 給家長帶來關(guan) 於(yu) 未來的恐怖想象,仿佛今天的每一步都對未來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特別是單一的價(jia) 值取向讓家長們(men) 被裹挾著將家庭教育轉化為(wei) 簡單的“輔導作業(ye) ”“上網課”“考試要拿100分”,且永無止境。於(yu) 是,家長們(men) 就看不到孩子的微小進步,不相信他們(men) 有自我矯正的能力。家長們(men) 竭盡全力,恨不得把未來所有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都提前做好預案,幫助他們(men) 規避掉痛苦。殊不知,家長做得越多、越好,孩子失去的就越多。家長把孩子該自己負責的部分攬下,孩子就學不會(hui) 自己去處理生活中的挫折和應對學習(xi) 上的困難。所以,60分就是好家長,給孩子基本的滿足,基本的控製就可以了,愛有時候是一種克製。
怎樣保持適當的焦慮呢?首先,家長們(men) 要接納自己的情緒,意識到自己可能在某個(ge) 問題上焦慮了,承認這種情緒,看看是不是想了太多太遠太負麵而過度焦慮。家長可以試著向別人傾(qing) 訴,或者寫(xie) 下來,因為(wei) 當我們(men) 把某種埋在心裏的情緒顯現出來,這種情緒就會(hui) 適當緩解。其次,家長要做父母該做的事情。什麽(me) 是父母該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明確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wei) 促進未成年人全麵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ti) 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yang) 、行為(wei) 習(xi) 慣等方麵的培育、引導和影響。這意味著作為(wei) 家長,我們(men) 必須把自己從(cong) 單一的學習(xi) 成績的戰車上鬆綁,隻有這樣,才能看到更多樣的孩子。家長們(men) 聽聽孩子的心裏話,在孩子求助的時候幫他解解題,當他遇到困難時給一些參考意見。但是千萬(wan) 不要替代他,即使他沒有采納您的意見而失敗,那也是他的人生。他需要通過失敗、嚐試、再失敗、再嚐試來感受掌控感,進而學習(xi) 掌控自己的人生。最後,家長們(men) 要通過學習(xi) 、閱讀來保持自己理智的認識。
積極心理學說,我們(men) 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和變化,與(yu) 其每天關(guan) 注問題,不如試試找找例外,今天孩子的進步是什麽(me) ?除了學習(xi) ,他有什麽(me) 性格優(you) 勢?家長的情緒穩定,心情好了,家庭氛圍和諧了,孩子才能有餘(yu) 力去發展自己,做自己。
文/記者 武文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