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新詞新語”更好記錄時代脈動

發布時間:2023-11-28 10:1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齊曉燕(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日前,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yu) 研究中心等機構主辦的“漢語盤點2023”啟動儀(yi) 式舉(ju) 行,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新詞語”將陸續發布。語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ti) ,記錄時代變遷和世界萬(wan) 象,反映不斷變化的中國和世界。語言文字的年度盤點備受關(guan) 注,也引發我們(men) 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新詞新語”,正確使用變化著的語言文字。

  因社會(hui) 需要而生,隨社會(hui) 發展而變。一些融合了漢字、拚音、數字、字母等的“新詞新語”時有出現,“舊字新說”也偶有發生,這些都是對現實生產(chan) 生活的一種反映,對豐(feng) 富語言文字文化和推動語言交流有一定積極作用。因此,我們(men) 應去粗取精、去偽(wei) 存真地鑒別與(yu) 使用。

  當下,部分任意拚接語言文字的行為(wei) 也帶來了消極影響。總體(ti) 來看,目前社會(hui) 上語言文字不規範使用的現象大致可分為(wei) 4類,並反映在“形、音、義(yi) 、述”4個(ge) 方麵。脫離字理、強拆字形的“文字新解”,不利於(yu) 漢字文化的傳(chuan) 承;過度拚音化的“語音思維”,不利於(yu) 漢字表意特征的維持;脫離基本意義(yi) 的“新義(yi) ”常有出現,不利於(yu) 高效順暢的人際交流;過度依賴表情包和網絡熱詞,不利於(yu)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語言風格的塑造。

  東(dong) 漢文字學家許慎有言:“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如何使用語言文字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的行為(wei) ,更關(guan) 乎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民族的認同。從(cong) 倉(cang) 頡造字到甲金篆隸楷,語言文字代代相傳(chuan) ,凝聚了先人的無數心血。我們(men) 應保持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強化對各類新媒體(ti) 語言文字使用的引導,建設健康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構建更加和諧有序的語言文化生活。

  語言文字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和戰略資源。我們(men) 要加強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完善多層級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體(ti) 係,做好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的發布實施、推廣宣傳(chuan) 、谘詢服務等工作,提升全社會(hui) 語言文字規範化水平。相信通過努力,我國語言文字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加強,能更好滿足社會(hui) 的語言文字應用需求,弘揚中華優(you) 秀語言文化,助力堅定文化自信和中華文明傳(chuan) 承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