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電子廢棄物的“重生路”
我國是電子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消費大國,在家電迭代升級速度不斷加快的同時,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的問題日益突出。對此,國務院2009年發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管理條例》,主管部門於(yu) 2011年正式公布了《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基金管理辦法》並於(yu) 次年正式實施。
經過10多年努力,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2021年為(wei) 例,全國擁有國家資質的94家處理企業(ye) ,共回收拆解處理“四機一腦”(即電視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機和電腦五大類產(chan) 品)8498萬(wan) 台(折合重量239萬(wan) 噸,回收鐵53.8萬(wan) 噸、銅5.3萬(wan) 噸、鋁4.0萬(wan) 噸、塑料50.5萬(wan) 噸)。
目前,我國對於(yu) 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的處理基本上按照以下三種方式進行:一是對在國家指定的109家回收處理企業(ye) 處理的“四機一腦”進行規範處理,並予以相應政府補貼;二是按照生產(chan) 者延伸責任製要求,在2014年版《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目錄》新增加了打印機、複印機、傳(chuan) 真機、手機、抽油煙機、熱水器等九大類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對目錄內(nei) 新增加產(chan) 品有義(yi) 務進行無害化處理;三是完全市場化的拆解處理,也就是說由眾(zhong) 多不規範的小企業(ye) 進行拆解處理。
全國電子廢棄物報廢量在快速增長,但經正規拆解企業(ye) 規範拆解的“四機一腦”數量一直維持在8000台(套)左右,隻有不到40%的“四機一腦”進入規範企業(ye) 處理。對於(yu) 目前沒有任何處理補貼的2016年正式實施的新增加的九類產(chan) 品,絕大部分都在非正規拆解企業(ye) 處理。如何適應新的環境,拓寬電子廢棄物的“重生路”,促進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是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重大挑戰。
針對電子廢棄物種類變化,應及時調整《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處理目錄》,對現有持證資質拆解處理企業(ye) 建立企業(ye) 動態評估機製。2014年版的處理目錄已不能夠體(ti) 現電器電子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比如,電動汽車產(chan) 銷量急劇增長,而其所產(chan) 生的廢舊電池也將成為(wei) 體(ti) 量巨大的危廢產(chan) 品。盡快將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納入目錄,成為(wei) 我們(men) 修改目錄的當務之急。另外,原來認定的109家有資質的正規拆解處理企業(ye) ,目前存續的隻有94家。對原有認定的109家國家級拆解處理企業(ye) 進行重新評估迫在眉睫,對於(yu) 不合格或已倒閉企業(ye) 及時清理,並將優(you) 秀企業(ye) 調入補貼企業(ye) 名單中。同時,加快廢棄電器電子處理基金補貼發放進度,盡快化解曆史欠賬問題。
針對最新市場銷售渠道及消費主體(ti) 變化,加強對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渠道的建設與(yu) 監管。目前正規拆解處理企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同時大批量的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又流入小作坊企業(ye) 被違規拆解,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不規範回收渠道造成的。隻有從(cong) 源頭上加大對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的監管力度,才能夠盡快扭轉正規拆解回收處理企業(ye) 當前麵臨(lin) 的困難局麵。電商平台成為(wei) 家電銷售的主渠道,主管部門要對電商平台提出明確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要求:電商平台回收的廢舊家電,要與(yu) 正規的有資質拆解企業(ye) 簽訂回收處理協議,且對廢舊家電進行規範無害化處理。對於(yu) 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ye) 、上市公司,針對其報廢的電器電子產(chan) 品,要按照規範將報廢資產(chan) 向有資質的拆解處理企業(ye) 開放,杜絕部分小作坊企業(ye) 套用正規企業(ye) 的資質出高價(jia) 收購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ye) 的報廢產(chan) 品。要把廢棄電器電子處理方式作為(wei) 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hui) 和公司治理)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
此外,要大力推進生產(chan) 者責任製,鼓勵所有電器電子產(chan) 品生產(chan) 企業(ye) 積極履行環保社會(hui) 責任,在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處理、綜合利用等方麵加大研發和投入力度。對於(yu) 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利用方麵出台相應強製性法規(如明確提出循環利用產(chan) 品占其總產(chan) 品比例)和優(you) 惠稅收政策(如對於(yu) 循環利用產(chan) 品降低所得稅比例),讓廣大實施生產(chan) 者責任製企業(ye) 在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兩(liang) 方麵都有所得,從(cong) 而使得生產(chan) 者責任製成為(wei) 企業(ye) 的自覺行動。(許江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