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劃科技金融大文章
作者:陳雨露(十四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南開大學校長)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麵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ti) 製,優(you) 化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能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有力支撐。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金融要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是發揮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作用,以科技現代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以金融與(yu) 科技融合助力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正確選擇,也是金融與(yu) 科技相互賦能,以金融新業(ye) 態助力金融強國建設的有效路徑。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就是要以“科技創新”為(wei) 主要服務對象,以金融與(yu) 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為(wei) 基礎,以“金融創新賦能科技創新”為(wei) 主要動力機製,麵向不同類型科技企業(ye) 以及處於(yu) 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ye) 的差異化需求,以精準化的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科技創新及其產(chan) 業(ye) 化提供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必須堅持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wei) 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還需主要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切實發力。一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建立健全支持科技金融發展的製度體(ti) 係,健全政策工具傳(chuan) 導精準直達機製,強化政策工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融資的引導作用,提升政府資金的引導功能和激勵作用,提高財政激勵保障政策實效。二是發揮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銀行機構是科技企業(ye) 融資的重要渠道,既要持續優(you) 化銀行科技金融產(chan) 品體(ti) 係的供給,又要依據資本監管規定的基本原則,合理細化相關(guan) 要求,加強對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重點方向和項目的支持。三是充分釋放資本市場的催化效用。需優(you) 化科技企業(ye) 的債(zhai) 券融資機製,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ye) 發行“雙創”專(zhuan) 項債(zhai) 務融資工具;暢通科技企業(ye) 的上市融資渠道,對優(you) 質科技企業(ye) 進行孵化培育和分類支持,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積極作用;加快科創基金體(ti) 係建設,拓寬創投基金募資渠道,建立覆蓋種子期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並購重組投資的科創基金體(ti) 係。四是構建良好科技金融生態環境。推動基礎設施以及標準化建設,大力加強知識產(chan) 權交易、信用信息係統等基礎設施建設,製定科創金融專(zhuan) 營機構評價(jia) 規範。加快建設專(zhuan) 業(ye) 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健全更加開放透明、規範高效的準入和退出機製,積極支持技術轉移、科技谘詢、技術評估、知識產(chan) 權服務等中介機構發展,加快建設區域性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知識產(chan) 權流轉平台等,為(wei) 科技企業(ye) 的投融資活動提供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五是發揮數字金融的重要作用。以大數據應用破解科技企業(ye) 征信難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支付技術推進數據歸集、數據共享與(yu) 數據分析,以數字化風控體(ti) 係提升金融風險識別及處置能力,將數字金融對整個(ge) 體(ti) 係的提質增效作用更好發揮出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