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賦能旅遊 數智轉型提速

發布時間:2023-11-28 10:26: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智慧旅遊發展大會(hui) 暨智慧旅遊示範展示活動日前在南京舉(ju) 辦。大會(hui) 以“智慧旅遊:新時代新動能新供給”為(wei) 主題,剖析智慧旅遊發展現狀並探討未來發展路徑,其間還展示了一批沉浸式、體(ti) 驗式、互動式新空間,全景呈現了國內(nei) 智慧旅遊發展成果。

  近年來,國內(nei) 智慧旅遊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越來越多數字技術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多環節、更寬領域與(yu) 旅遊業(ye) 深度融合發展,智慧旅遊逐漸成為(wei) 促進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精心培育 新興(xing) 業(ye) 態層出不窮

  膽戰心驚地走過懸崖上的木橋,腳下是流淌的岩漿,熱浪撲麵而來,而後乘坐竹筏駛入“神都”,濺起的水花、下落時的失重感、繁華的街市……一場奇妙旅程在智慧旅遊示範展示活動的現場開啟。

  上海沉浸機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胡世輝介紹,該項目是在《風起洛陽》VR全感劇場基礎上提取精華內(nei) 容,將體(ti) 驗時長從(cong) 70分鍾壓縮至20分鍾形成的“智慧旅遊版”。《風起洛陽》VR全感劇場自今年2月在上海開啟以來,已接待遊客3萬(wan) 多人次。遊客在體(ti) 驗過程中,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全方位感受沉浸式體(ti) 驗的魅力。

  《風起洛陽》VR全感劇場是今年8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首批24個(ge) 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之一。此次大會(hui) ,teamLab無相藝術、蘇州灣數字藝術館等入選項目悉數亮相,吸引眾(zhong) 多觀眾(zhong) 打卡。而這些項目在現實應用中,同樣展現出了吸引力。據統計,今年暑期,這24個(ge) 項目營收總額超過1億(yi) 元,消費人次達300萬(wan) 。

  京東(dong) 方科技集團執行副總裁、京東(dong) 方藝雲(yun) 董事長姚項軍(jun) 說,京東(dong) 方目前已推出畫屏、裸眼3D屏、異型顯示屏、智慧驛站等一係列創新產(chan) 品,在旅遊景區、文博場館、旅遊休閑街區等場景的應用方麵積累了實踐經驗。下一步,京東(dong) 方還將推出“數字文旅創新中心2.0”,打造城市智慧旅遊新地標。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遊客需求向沉浸式體(ti) 驗轉變的趨勢,要求深化文旅融合、技術集成,大力發展沉浸式體(ti) 驗、互動式項目等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以數字技術增強旅遊產(chan) 品的體(ti) 驗性、互動性。文化和旅遊部正在開展新一批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推薦遴選工作,推動更多城市把本地的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項目培育好。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說,近年來,支撐智慧旅遊發展的政策體(ti) 係不斷優(you) 化、信息基礎設施大幅改善、科技企業(ye) 跨界融合和場景創新不斷升級,科技創新及商業(ye) 應用創造出了更多場景,遊客可體(ti) 驗的內(nei) 容也更加豐(feng) 富。

  深度融合 “科技+旅遊”有活力

  隨著智慧旅遊企業(ye) 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以及各類旅遊場景數字化轉型需求日趨強烈,越來越多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旅遊場景產(chan) 生了更緊密的聯係。

  此次大會(hui) 上,主辦方公布了第一批“5G+智慧旅遊”應用試點項目,“5G+文旅數字驛站試點項目”等30個(ge) 項目入選。提到5G,中國移動近年來發揮技術創新優(you) 勢,打造了近2000個(ge) 文旅融合、虛實結合的“5G+智慧旅遊”標杆應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dang) 組副書(shu) 記、總經理董昕表示,科技從(cong) 旅遊體(ti) 驗、行業(ye) 管理、宣傳(chuan) 推廣等多方麵加速了文旅行業(ye) 數智化轉型,不僅(jin) 推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升行業(ye) 運轉效率,還為(wei) 遊客帶來了超越期待、倍加精彩的體(ti) 驗。

  “在下李白,從(cong) 唐朝穿越而來的仿生人……”展示活動現場,仿生人形機器人“李白”與(yu) “杜甫”的對話吸引了不少觀眾(zhong) 駐足。遼寧新次元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李博陽介紹,公司於(yu) 2021年進入文旅行業(ye) ,並迅速在大連、沈陽、昆明等地落地了相關(guan) 項目,截至目前,已經定製了超過100款不同形象的仿生人形機器人,應用在各類文旅場景中。

  “炫酷的技術不是目的,優(you) 質的文化內(nei) 容才是根本。”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看來,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的打造要遵循“內(nei) 容第一”的原則。“沉浸式體(ti) 驗要讓遊客從(cong) ‘看景’變為(wei) ‘入景’,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根據每個(ge) 項目的文化底蘊,用科技手段服務內(nei) 容,量身打造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近年來,我們(men) 先後打造了拈花灣、尼山聖境、金陵小城等精品工程,推出了拈花灣禪行、尼山夜遊等新空間。”

  以人為(wei) 本 服務監管提質增效

  智慧旅遊帶來的不僅(jin) 是遊客體(ti) 驗的升級,也為(wei) 旅遊監管、服務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貫穿遊前、遊中、遊後全流程的數字技術,讓智慧博物館、智慧景區、智慧城市更好地服務廣大遊客。

  今年9月,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的“大報恩寺智能館長”小程序正式上線。在博物館用手機打開小程序,即可生成數字人,對館內(nei) 文物進行講解,遊客還可以與(yu) 其進行語音對話。南京文化投資控股集團CTO蔣華晨介紹,集團組建了專(zhuan) 業(ye) 團隊對“大報恩寺智能館長”進行了幾個(ge) 月的提問訓練和超過10輪的專(zhuan) 家評審,不斷擴充其語料知識庫並進行修正。未來,集團將持續建設文博知識庫、升級AI大模型,將這些技術應用於(yu) 更多文博場館中。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5G+文旅數字驛站試點項目”大大降低了景區的人工管理和運營成本。集團大數據中心技術主管洪秀娟介紹,5G文旅數字驛站是一個(ge) “跟著遊客走”的驛站,主要麵向景區、度假區、街區等人員聚集的文旅空間,為(wei) 遊客提供信息谘詢、文化體(ti) 驗等服務,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移動式、可快速裝配。

  蘇州市近年來著力打造以數字化、可視化、沉浸式為(wei) 特征的旅遊新業(ye) 態、新場景,加快建設智慧旅遊城市。蘇州市副市長查穎冬介紹,近年來,蘇州推動數字技術融入旅遊全過程。如,在金雞湖景區試點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等應用;建立蘇州市文旅指揮中心,打造集數據分析、科學研判、指揮調度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旅遊數字“大腦”;打造“君到蘇州”文旅總入口,提供文旅場所預約、信息實時查詢等服務,並建立評價(jia) 反饋體(ti) 係助力管理服務升級。

  如今,智慧旅遊已變得更加實用。針對老年人麵臨(lin) 的“數字鴻溝”,“遊雲(yun) 南”APP長輩版為(wei) 老年人提供了高頻使用的識花草、旅遊谘詢、投訴等功能,並設計了大字體(ti) 、大圖標界麵;江蘇智慧文旅平台應用5G無人機對部分景區重點監測,及時發現並解決(jue) 堵點問題;“一機遊”智慧導遊導覽平台解決(jue) 方案向遊客及時傳(chuan) 遞景點擁擠和車輛遊船索道運轉信息……數字技術正多方麵實實在在地助推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邰子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