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網絡文學蓬勃生長(文化市場新觀察)

發布時間:2023-11-29 09:55:00來源: 光明網

  創作隊伍壯大、佳作迭出、揚帆出海

  中國網絡文學蓬勃生長(文化市場新觀察)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ti) 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本版今起推出係列報道,從(cong) 內(nei) 容創作、IP改編、出海等方麵關(guan) 注網絡文學多元化發展路徑,勾勒新時代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圖景。隊伍壯大、佳作迭出、揚帆出海的網絡文學,將以自身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

  ——編 者

  全國近百家重點網絡文學網站,擁有上百萬(wan) 名活躍的網絡文學作者,累計創作上千萬(wan) 部作品,細分類型超過200種……當前,我國網絡文學正步入健康發展軌道,網絡文學作品精品化、主流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行業(ye) 轉型升級發展勢頭持續延展,賦能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出海形式豐(feng) 富多樣。

  類型多樣、題材豐(feng) 富

  生動講好中國故事

  今年發布的2022網絡文學十大關(guan) 鍵詞中,“中國故事”一詞居於(yu) 榜首;去年,16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首次被收錄至大英圖書(shu) 館的中文館藏書(shu) 目。這表明中國網絡文學不僅(jin) 成為(wei) 重要的文化產(chan) 品,也承擔著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網絡文學承載著中國人特別是青年的夢想,它既是中國文學的第一現場,也是世界文學的中國故事。”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江蘇省網絡作協副主席李瑋說。

  講好中國故事,要生動展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少網絡文學早期創作者,就是在模仿經典中走進了文學園地。一些作者熱愛並深入研究古典文學,著力挖掘其中的當代價(jia) 值,在字裏行間營造出古典雅致的意境。例如,《掌歡》著眼傳(chuan) 統美食,《畫春光》聚焦瓷器文化……網絡文學作家從(cong) 豐(feng) 富的文化寶庫中汲取養(yang) 料,在文化細微處勘探,寫(xie) 下一個(ge) 個(ge) 動人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要講好當下發展的故事。作為(wei) 一名大學教師,同時也是一名工廠子弟,作家齊橙創作了《大國重工》《何日請長纓》等工業(ye) 題材的網絡小說。“中國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的艱辛曆程與(yu) 輝煌成就,讓我獲得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齊橙說。近年來,現實題材創作持續增長,已經成為(wei) 網絡文學的一大亮點。《關(guan) 鍵路徑》描繪新時代科技創新和工業(ye) 發展的巨大成就,《洞庭茶師》以清新筆調勾勒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麗(li) 畫卷……據統計,2022年新增現實題材作品20餘(yu) 萬(wan) 部,同比增長17%。

  講好中國故事,要講好人類共同關(guan) 心的議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虛擬現實……科技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人們(men) 對未來的想象,也激發了科幻題材文藝創作,“科幻熱”成為(wei) 重要的文化現象,科幻題材網絡小說形成創作潮流。以起點讀書(shu) 月票年榜為(wei) 例,2022年上榜的作品中,前十中有5部作品帶有明顯的科幻元素。據統計,現存科幻題材網絡作品超過150萬(wan) 部。其中,《地球紀元》以五卷本的宏大篇幅想象人類文明的未來;《我們(men) 生活在南京》以無線電為(wei) 紐帶,借由跨越時空的通信對話,傳(chuan) 遞人性溫暖……網絡文學作家在把握科幻發展趨勢的同時,注重將作品和科技、生活相關(guan) 聯,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價(jia) 值理念。

  拓展價(jia) 值、多元開發

  賦能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

  當前,網絡文學IP已經成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重要內(nei) 容源頭。據統計,在2022年度播放量前十的國產(chan) 劇中,網絡文學改編劇占7部。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影視改編,網絡文學的開發形式日益多元。有聲書(shu) 、動漫、遊戲、文創等,為(wei) 網絡文學內(nei) 容轉化提供多種可能。2022年有聲書(shu) 改編授權3萬(wan) 餘(yu) 部,同比增長47%;在喜馬拉雅平台,《夜的命名術》有聲劇播放量超15億(yi) 次。

  唐家三少的《鬥羅大陸》從(cong) 2008年連載開始,以小說、漫畫、動畫、電視劇、衍生品等多種形式不斷與(yu) 觀眾(zhong) 相遇,不僅(jin) 持續擴大受眾(zhong) 群體(ti) ,自身也成為(wei) 創新創造的內(nei) 容庫。今年,多個(ge) 內(nei) 容品類開發迎來豐(feng) 收碩果:動畫播放量突破500億(yi) 次,線下實景主題空間落地四川成都,聯動2023中國網球公開賽進行文體(ti) 跨界,IP衍生產(chan) 品榮獲3項全球獎項……浙江省網絡作協常務副主席夏烈說:“近些年形成了以網絡文學IP內(nei) 容為(wei) 中心,跨媒介多元化版權開發的熱潮,讓網絡文學不僅(jin) 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也帶動了產(chan) 業(ye) 升級。”

  網絡文學全鏈路高質量開發還有哪些可能?

  浙江紹興(xing) 做了一次大膽嚐試。網絡小說《狼毫小筆》由紹興(xing) 籍作家蓮青漪創作。小說將紹興(xing) 的曆史文化、民間風情融於(yu) 故事情節中,受到讀者好評。紹興(xing) 隨即推出一條網絡小說旅遊路線——“跟著小筆遊紹興(xing) ”,將曆史文化遺存串珠成鏈,成為(wei) 有故事的景點,同時以其IP經營的民宿“棠棣驛站”吸引不少讀者前來住宿,狼毫小筆桃源裏景區也吸引許多遊客到來。

  隊伍壯大、佳作迭出

  創作生態持續改善

  北京大學教授、網絡文學研究專(zhuan) 家邵燕君曾表示:“網絡文學生產(chan) 機製把互聯網的媒介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在一個(ge) 文學傳(chuan) 統悠久的國度,激發出蓬勃的文學生產(chan) 力,讓千千萬(wan) 萬(wan) 的人實現了文學夢和寫(xie) 作夢。”

  網絡文學基於(yu) 當代文學生產(chan) 和消費特點,創製出一套適用於(yu) 互聯網媒介的文學生產(chan) 機製。追更、互動、訂閱、打賞,用戶生產(chan) 內(nei) 容模式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確立了付費閱讀、職業(ye) 作家體(ti) 係和讀者推薦體(ti) 係等,為(wei) 中國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自網絡文學誕生之初,圍繞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價(jia) 值導向的討論從(cong) 未中斷。如今,網絡文學逐步邁入健康有序的主流化發展道路。“網絡文學作家應站在國家發展戰略高度看待網絡文學,責無旁貸承擔起新時代文化使命,更好地推出精品力作,為(wei) 文化建設貢獻力量。”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說。

  當前對網絡文學創作和管理的引導更具實效。中國作協扶持40項網絡文學重點選題,先後發布2021、2022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實施網絡科幻文學創作扶持計劃;針對行業(ye) 發展中的不良傾(qing) 向,中國作協發起《網絡文學行業(ye) 文明公約》,對從(cong) 業(ye) 各方提出文明規範;國家版權局等四部門聯合啟動“劍網”專(zhuan) 項行動,有效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全國首家網絡文藝知識產(chan) 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正式成立,一定程度上緩解版權難題;全國省級網絡作協已達21家,基層網絡文學組織建設持續受到重視;魯迅文學院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中國人民大學網絡文學研究班、網絡文學青年創作骨幹班等的開設,在加強思想和價(jia) 值引領的同時,提升網絡文學作家創作能力……多措並舉(ju) ,網絡文學行業(ye) 生態不斷優(you) 化。

  網絡文學平台逐漸探索有效的激勵機製,激發作家創作熱情。11月初,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聯合七貓縱橫等平台,開展以“美麗(li) 中國”為(wei) 主題的征文活動,鼓勵網絡文學作者書(shu) 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很多平台也以各種方式鼓勵作家創作精品,例如晉江文學城從(cong) 2012年至今陸續增設了千餘(yu) 個(ge) 榜單,並設置開展了每月一次的“幼苗培育”活動,鼓勵讀者自發挖掘優(you) 秀的新作者。

  中國網絡文學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與(yu) 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一批批蓬勃生長的網絡文學作品書(shu) 寫(xie) 生活、記錄時代,未來將以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擴大影響、揚帆遠航。(本報記者 任飛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