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態建設精細管理水平
作者:王東(dong)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提出,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從(cong) 問題識別到解決(jue) 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加強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ju) 措和製度創新,有利於(yu) 優(you) 化國土空間布局、保障生態環境功能、築牢綠色發展底線、實現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良性互動。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改善生態環境為(wei) 目標,科學劃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明確管控要求、製定準入清單、實施分類管控,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近年來,各地在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麵開展了有益探索與(yu) 嚐試,相關(guan) 製度不斷完善,管控體(ti) 係日益健全,成果應用初見成效。但也要看到,與(yu)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目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不精準、不規範的問題較為(wei) 突出。需采取更為(wei) 有力的舉(ju) 措,加快建設覆蓋全域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推動分區管控更加精準、規範、高效。
加快推進製度建設。應加緊立法工作,將分區管控的相關(guan) 要求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法、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等,切實強化分區管控法律“硬約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一項牽涉麵廣、涉及領域多的複雜工作,需要加強與(yu) 其他規劃之間的銜接與(yu) 協調,特別是要落實主體(ti) 功能區戰略和銜接國土空間規劃,推動生態、水、土壤、資源利用等方麵的管控要求深度嵌入城鄉(xiang) 總體(ti) 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工業(ye) 園區建設規劃、行業(ye) 發展規劃。製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是加強分區管控的關(guan) 鍵性舉(ju) 措,應不斷增強準入清單的科學性、規範性和完備性,進一步明確準入、限製和禁止的要求,作為(wei) 各地各部門有關(guan) 政策製定、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實施動態更新調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製度通常會(hui) 因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的變化、生態環境質量目標的變更、自然保護地的優(you) 化等情況進行更新和調整。應堅持動態更新與(yu) 定期調整相結合,加快建立健全更新調整機製,加強和規範更新調整成果的科學論證和審查工作,切實保障更新調整成果質量。當然,實施動態更新調整,不能盲目進行。生態功能不降低、環境質量不下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突破是實施動態更新調整必須始終堅守、不可逾越的底線。
持續拓展應用領域。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和準入清單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布局、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的重要依據,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管控要求融入其中發揮作用,在規劃編製、環境準入、日常執法中做到不變通突破、不降低標準。同時,不斷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重點行業(ye) 、重點區域環境準入中的約束作用,重點跟蹤評估“兩(liang) 高”行業(ye) 落實區域空間布局、汙染物排放、資源利用效率等管控要求的情況,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數字賦能分區管控。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離不開數字化技術作支撐。比如某地區充分運用大數據算法打造生態空間管控係統,實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ti) 係的數字化,讓生態環境治理變得更加精準高效。應加快建設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數據庫,打造統一的數據共享及應用係統,對分區管控開展情況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在線預警、雲(yun) 端監控,同時加強與(yu) 智慧環保等各類各級環保信息化平台,以及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智慧城市管理係統等政務係統之間的對接融合,逐步實現應通盡通,促進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同時麵向部門、企業(ye) 、公眾(zhong) 積極開發移動端應用,開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和準入清單的查詢服務,讓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在隨時隨地可申請、可查看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參與(yu) 感和獲得感。(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