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涉過憤怒的海》,審視並拷問“愛”

發布時間:2023-12-15 09:47:00來源: 解放日報

  ■龔金平

  曹保平執導的電影中,人物似乎總是躁動不安。這種不安可能來自人物被命運圍剿時的困獸(shou) 猶鬥,來自人物因周遭環境的冰冷而進行的無聲抵抗,來自人物在愧疚與(yu) 絕望中的痛苦掙紮。而且,曹保平常將人物的情感或處境推向絕境,帶領觀眾(zhong) 去觀察人物在極端狀態下的情緒起伏和心理激蕩,以此作為(wei) 對人物品格“時窮節乃現”的考驗,並在壓力蓄積中完成敏銳而鋒利的人性洞察。與(yu) 之相伴隨,曹保平拿手的是手持式運動鏡頭和淩厲的剪輯,擅長表現人物在奔跑、追逐中與(yu) 命運進行的角力。他是一位有著鮮明風格的導演,這種風格緊貼大地,有一種現實主義(yi) 的悲憫和犀利;並貼心地用類型元素包裹個(ge) 人表達,使影片在商業(ye) 性和藝術性之間取得某種平衡。

  《涉過憤怒的海》看起來像一部犯罪懸疑片,核心情節是講述一樁凶殺案發生之後,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難完成緝凶的過程。但曹保平不可能循規蹈矩地隻完成一個(ge) 案件的偵(zhen) 破,他必然會(hui) 在中間岔開一條路,並在情節的峰回路轉中注入具有社會(hui) 性和思想性的內(nei) 涵,使觀眾(zhong) 在看到精彩的故事之餘(yu) ,得到情感衝(chong) 擊。

  層層反轉的情節和主題

  影片以金麗(li) 娜客死日本為(wei) 開端,牽扯出嫌疑人李苗苗。金麗(li) 娜的父親(qin) 老金在極度憤怒的情緒中,要不惜一切代價(jia) 追殺李苗苗。這種情節的看點往往是緝凶的一波三折,表現主人公百折不撓的複仇意誌及大仇得報的痛快淋漓。但在《涉過憤怒的海》中,隨著李苗苗母親(qin) 景嵐的出場,情節衝(chong) 突走向一位憤怒的父親(qin) 和一位護犢心切的母親(qin) 之間的鬥智鬥勇。而當老金慢慢接近事實真相,影片的情節重心又變成了他的深深自責。影片雖然有凶殺、動作、畸戀等商業(ye) 元素,但更有心理探微、人格分析等頗具深度的內(nei) 容,可以算是一部反類型的作者電影。

  影片的藝術成就在於(yu) ,它讓一個(ge) 本應突出外部動作(緝凶、複仇)的故事,在情節層層推進和真相逐漸明朗的過程中,變成一個(ge) 向心理和時間遠處探詢的故事。它超越了一般意義(yi) 上正義(yi) 戰勝邪惡的單向度書(shu) 寫(xie) ,通過對人物行為(wei) 的心理探究,將兩(liang) 個(ge) 孩子的悲劇拓展為(wei) 兩(liang) 個(ge) 家庭的悲劇,甚至是社會(hui) 悲劇,從(cong) 而使影片具有發人深省的現實意義(yi) 。

  片尾的字幕:“唯有父母之愛,是人一生最初與(yu) 最終的安全島。”看似卒章顯誌,實則畫蛇添足。字幕想證明,孩子的錯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影片在呼籲全社會(hui) 關(guan) 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也使這些孩子失去了自我反思的機會(hui) ,甚至使影片淪為(wei) 一篇聲討父母離婚的“戰鬥檄文”。如果不是字幕的誤導,影片的立意是非常有力度的,它實際上在反思、質疑父母以保護、奉獻、犧牲的名義(yi) 對子女的愛。真正的意義(yi) 在於(yu) ,警示父母如何具有內(nei) 省意識地審視自己以愛的名義(yi) 對孩子施加的傷(shang) 害。

  《涉過憤怒的海》冷靜地審視父母的愛,拷問這些愛的初心,剖析這些愛的自以為(wei) 是和自私冷漠。這是影片最有力度和深度的地方。

  憤怒背後的心理動機

  《涉過憤怒的海》的大多數場景都呈現出一種強對抗性,因為(wei) 人物都被“憤怒”情緒所裹挾,在麵對世界和他人時經常處於(yu) 高度緊繃的狀態中,這是影片能在144分鍾裏保持連貫性張力的原因所在。

  人物的憤怒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老金的憤怒是外顯的,是毀滅性的;李烈對兒(er) 子李苗苗的憤怒是隱忍的,壓抑的,逃避的;景嵐的憤怒是因事情不符合自己的預期而產(chan) 生的狂怒;李苗苗對於(yu) 被父母拋棄的憤怒是通過傷(shang) 害他人來發泄的;金麗(li) 娜對於(yu) 父親(qin) 的痛恨則是通過自殘來轉移……當然,影片並非為(wei) 展現憤怒的不同形態,而是意在揭示這些憤怒背後的心理動機和成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類型的人格障礙。

  影片中的年輕一代,金麗(li) 娜明顯是討好型人格,她為(wei) 了得到愛,可以不要自尊,放棄底線,甚至通過傷(shang) 害自己來挽留戀人。在李苗苗身上,觀眾(zhong) 又可以看到一種反社會(hui) 人格。而這兩(liang) 個(ge) 人的共性在於(yu) ,他們(men) 逃離父母,在遊戲世界或者愛情世界中渴望溫暖和歸宿,終於(yu) 活成了現實世界中懸浮的個(ge) 體(ti) 。影片通過對不同人物行為(wei) 的刻畫,向觀眾(zhong) 揭示他們(men) 的心理病態和人格複雜性,由此揭開了現實世界中那些我們(men) 可能司空見慣的情感關(guan) 係背後的人格扭曲和人性自私。

  極具壓迫感的視聽語言

  影片的主要場景在都市,但攝影機似乎有意避開了都市的熱鬧繁華,而是經常深入都市裏那些邊緣性的角落。尤其在日本,影片淡化了時尚的都市元素,讓老金來到“窮街陋巷”,帶領觀眾(zhong) 去窺探那些不為(wei) 人注意的陰鬱和醜(chou) 陋、墮落和死亡。李苗苗住的學生公寓破敗雜亂(luan) ,陰冷的色調讓人以為(wei) 是一處廢棄的凶宅。老金追擊李苗苗時,攝影機又進入地鐵軌道的深處,那裏昏暗陰森,好像潛伏著無數未知的危險和幽深的秘密。

  在中國的城市裏,影片凸顯了一種有冷清寂寥之感而非人潮洶湧的煙火氣。即使在豪華別墅裏,影片通過夜景或白天的不飽和色調,營造的仍然是一種幽暗的氛圍。尤其台風來襲時,天地陰沉,無數魚從(cong) 天而降,類似一種末日圖景。這些場景的選擇和設置盡顯蕭瑟肅殺之氣,不僅(jin) 折射了影片對於(yu) 世界的冷峻凝視,也勾勒了人物情感的荒蕪和人性的冷漠。

  低機位的構圖,讓天與(yu) 地的距離被無限壓縮,人像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擠壓得不能動彈。可以說,陰冷幽暗的色調、令人窒息的空間限製幾乎貫穿影片始終,成了影片視聽語言上最為(wei) 明顯的特點。

  影片將難得的亮調和暖色調畫麵都給了金麗(li) 娜。金麗(li) 娜到日本後,渴望獲得新生,她也確實在努力生活,在努力尋找“愛”。她嬌俏可愛,她的世界本可以單純明朗,當她用純真的眼睛去觀察李苗苗,她對於(yu) 李苗苗身上善良、浪漫、溫柔、瘋狂的理解,全是片麵和錯位的。這就是金麗(li) 娜的悲哀,她長久處於(yu) 黑暗之中,一絲(si) 微光都會(hui) 被她誤以為(wei) 是太陽。她努力尋找世界的光明和溫暖,但終究因內(nei) 心的創傷(shang) 、親(qin) 人的粗糙和冷漠、人性的陰暗與(yu) 殘忍,被吞噬於(yu) 黑暗之中。

  在犯罪類型影片中大量使用暗調並不奇怪,在追逐戲中用手持攝影也是常識,而《涉過憤怒的海》則在這兩(liang) 者基礎上通過廣角鏡頭、不規則構圖,來描摹人物內(nei) 心的扭曲狀態,並放大人物內(nei) 心的崩潰與(yu) 絕望,可謂力道十足。影片將形式創新與(yu) 內(nei) 容表達進行了巧妙的配合,並在一種反常規的敘事方式中,對觀眾(zhong) 形成了視聽、情感和思想層麵的多重震撼。

  (作者係複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